周麗潔 張董勝男
淺談盤縣農村治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以豆腐坡村為例
周麗潔張董勝男
(貴州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貴州貴陽550000)
文章通過調查訪談,分析了豆腐坡村的治理現狀,發現盤縣農村治理存在治理制度不完善、治理主體定位失衡、村民參與治理積極性不高等問題,而治理規制體系不健全、治理主體職權定位模糊、傳統政治文化根深蒂固是造成盤縣農村治理現存問題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完善農村治理制度、合理定位治理主體關系、營造良好的治理環境,提高村民積極性等優化對策,以完善盤縣農村治理。
治理;農村治理;問題;對策
農村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創造性地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要想達成此目標,最重要的是把農村治理問題放在第一位。我們要明確,完善農村治理結構對國家政權的穩固和發展有著重要的保障作用,尤其是在相關權利的推行過程中,對我國社會和民主政治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在當今網絡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機遇與危機并存,治理形式不斷更新的過程中,國家基層政權主導農村社會,過度“自治化”,鄉村關系失調等等一系列農村治理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了。有關農村治理的問題的研究應運而生。為了解決農村治理的問題,完善農村治理體系,鞏固國家治理,農村治理成了關鍵。如何完善農村治理體系,推動農村治理現代化的發展,成為學者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
盤縣農村治理存在治理制度不完善的問題。第一,缺少關于村委會、村黨支部以及鎮政府治理的實施細則。在暑期通過實地的調查訪談,發現盤縣有關農村治理的制度法規就是《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以及《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其內容也大多是原則化的規則,并不具實際的操作性。第二,責任追究制度不完善。第三,村民權利保障制度不完善。據暑期的訪談調查發現,盤縣的一些村委會在選舉時曾經出現過對村民進行較輕的威脅、賄賂等行為。
一般情況下,盤縣村委工作是由村支書和村主任一起處理村內事務,但是涉及到國家政治和經濟大權的工作實際上是鎮政府做主,他們借著指導工作的名義,過多指揮村委會做事干預較多。有時候由于利益問題使村委會的角色發生錯位,讓農民群眾自治組織變為他們的“抓手”,在權利行使上有政府支配,沒有自主意識。
盤縣村委會與村黨支部定位失衡。在盤縣村委會內部,村委會與村黨支部間關系的不太和諧,或者說矛盾頻發。村委會應該管理村務日常工作,解決村里的糾紛問題;而村黨支部主要是做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此類工作。但是在盤縣農村治理過程中,經調查發現有些村里的村長打著“自治”旗號,不理會村黨支部。或者是一些村黨支部憑借指導工作的名義,去干涉村委會做事。
盤縣村委會與鎮政府定位失衡。鎮政府主要是指導和幫助村委會,但是在盤縣農村治理中,兩者定位不準確,前者成為后者的“抓手”,即村委會聽令于盤縣鎮政府,做什么事都由鎮政府做決定。
村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不高。他們對待村內事務的態度冷淡,像換屆選舉,聽證會、群眾大會等幾乎不在意,其積極性是非常低的,僅僅有幾個稍微有政治想法的人或者認為有好處可以得到的人才會去打聽相關的信息,其他大多數人都認為此類治理活動吃力不討好,認為選不選舉怎樣都與他們無關。
村民參與日常管理積極性不高。有時候,在涉及需要村民參與的治理政務,村民并未主動,主要是由村委會相關成員來主導,村民一般不會在意,很少有村民積極去關注,更別談去治理相關事務。甚至,有些村民認為自己參與治理就需要出錢出力,對于村民自治有抵觸情緒。
完善農村治理制度的實施細則,明確村委會、鎮政府、村黨支部、村委會成員等的工作實施細則。注重強調每個組織負責什么,每個村委會人員的職責是什么,凡是涉及到的相關者都應該明確、詳細地規定下來,防止職能錯亂現象以及“鉆空子”的行為。同樣鎮政府、村黨支部這些組織也要完善這些方面的制度。尤其在涉及村里的經濟發展方面或者對村里發展有影響的重大問題,不能交給一人或者一個組織決定,要明確怎樣處理。對于這個“重大問題”要進行明確的說明,規范參與問題決定人員的關系,規范其管轄范圍,理清具體職責。
完善相關責任追究制度。注重強調治理主體本應該做而不這么做、不能做卻做了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注重規定不同程度傷害將會承擔的法律后果;注意列舉傷害種類,這些都要詳細寫清楚,不能用模棱兩可的話,要寫明確。還有對于一些人“偷工減料”行為,也要明確這么做將會承擔法律后果等等,且此類行為需要有詳細法律依據。
完善村民保障制度。注意完善村民保障制度的村民救濟制度。第一,建立相應的救濟通道。例如與時代接軌建立網站,專門設立投訴信箱;在村委會設立一個專門意見箱;成立相應部門處理相關問題等等。第二,完善救濟制度的內容,明確救濟主體、救濟條件、救濟方式等等。第三,建立救濟制度監督機制,防止一些“不法之徒”阻礙村民尋求幫助,監察救濟制度的進展狀況。
理順鎮政府和村委會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先梳理清楚兩者之間的聯系,分清楚兩者應該處于什么位置,后者不是隸屬服從于前者的,與領導無關,而是指導關系,我們要合理劃分所謂的權利,尤其是財權與事權。凡是下達給鎮政府且與村委會沒有任何關系的工作,鎮政府不應該把事務交由村委會;如果是鎮政府委托給村委會的工作,鎮政府應該給予村委會一定的經濟補償。
理順村委會與村黨支部之間的關系。要明確規定黨支部是農村的領導核心,但是這種領導更多的體現在政治上的領導上,是一種合作的關系,共同推進整個村的發展。村黨支部更多是審議村委會和村級組織重大事項以及重要問題的請示,而具體的實施操作皆是由村委會他們自己落實。兩者做好自己分內之事,共同商討重大事情才能避免主體定位失衡,使兩者關系達到協調,共同推進農村治理的發展。
營造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圍。文化氛圍很重要,文化能夠感染人,文化能塑造人,同時文化也是一個地區總體發展狀況的反映,從文化中可以透露出許多有用的信息。村委會應該努力營造良好的氛圍,讓村民有關注政治事務的熱情。
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識。從與村民有關的意識開始,提高他們的自覺性,為真正著手相關事宜提供思維以及心理上的支持。其次,要注重他們對此類事務的認知和認同,方便相關事務的進行,打下較好的群眾基礎。
引導、支持村民建立各類自治組織。村民組織可以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以小組的形式參與鄉村的治理,增加村民的政治效能感,從而推動村務建設。
要想完善農村治理體系,就應該農村治理問題進行深度研究,我們要應該從多個層面考慮,從不同角度思考,要去實地調研和考察,了解各地的不同情況。有關盤縣農村治理存在的問題,不僅僅是治理制度不完善、治理主體定位失衡、村民參與治理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應該還存在其他的問題。在治理的過程中,農村治理能否得到完善,能否更好的為老百姓服務,農民是關鍵。在探尋農村治理問題的過程中,要完善農村治理體系,加大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力度;共創“和諧”的現代化農村社會。
[1]賀雪峰.鄉村治理的社會基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2]盧福英.鄉村社會變遷與鄉村治理[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周麗潔(1995- ),女,山東濰坊人,貴州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公共行政與地方政府管理。
F323.8
C
2095-1205(2019)07-140-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