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6年的維權長跑后,今年“兒童血鉛第一案”原被告達成調解,官司正式告終,受害者得到4萬到9萬元不等的賠償。原告的代理律師戴仁輝表示,這不是一次“勝訴”,對于當事人來說,拿到賠償金,只是他們經過6年的維權長跑后不得不接受的結果。
這的確不能算“勝訴”。一方面,相對于血鉛對身體造成的不可逆的傷害,以及6年維權長跑的時間和金錢投入而言,4萬到9萬元的賠償可謂杯水車薪;另一方面,艱難的維權路途和冗長的拉鋸戰下,原本53名原告最終走完司法流程的也僅剩下7人。
站在社會層面來看,“兒童血鉛第一案”的勝訴,將會形成標桿意義。至少在司法訴訟最基礎性的立案層面,再也沒有了將環境維權推諉塞責的理由,這是值得慶幸的。(光明網)
話題拓展:底層維權;血鉛事件;司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