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
起床時感到胸悶、惡心、頭暈,家里經常有人感冒,嗓子經常有異物感,家里小孩經常咳嗽、打噴嚏,室內植物葉子發黃、枯萎等,很可能是開窗太少導致的。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室內煙塵為當前人類健康的十大威脅之一。據統計,室內空氣污染已經引起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及15%的氣管炎、支氣管炎和肺癌。
不開窗會招致很多健康隱患:氧氣含量低,會引發腦缺氧,繼而出現頭昏、頭暈等;空氣不流通,易滋生細菌,尤其是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的霉菌,居室容易有蟑螂、螞蟻、螨蟲等;還會導致甲醛、煤氣、油煙等有毒有害物質不能及時排出;在心理方面,會導致自閉、抑郁等情緒。
據測定,在門窗緊閉、空氣污濁的環境里,每立方米空氣中所含的細菌數高達數萬個,開窗通風后細菌數就只剩數千個了。養成每天開窗通風的好習慣,對家人健康至關重要。
專家建議,天冷沒有霧霾時,最好每天早晚開窗通風兩次,每次30分鐘左右。開窗時不要打開所有門窗,尤其家中有老人時以防誘發中風等疾病。老人、小孩此時應盡量少在窗邊活動,如果窗戶正對著老人、小孩的床,可以只開一個小縫,產生空氣對流即可。
很多人有清晨開窗通風的習慣,其實晚上也應開窗通風,尤其是臥室。晚上開窗,一是避開日間汽車尾氣、工廠產生的污染,空氣質量比較好;二是可以增加空氣中的氧含量,利于睡眠還能調節室內溫度和濕度。
臨睡前應注意調整開窗的大小,睡覺時門窗不能全部緊閉,那樣屋里的氧氣會越來越少,引發睡眠問題。睡覺時最好開著門,把窗戶打開一條小縫,這樣就能保證室內氧氣充足,還可以避免潮濕空氣滯留室內,損傷身體。
霧霾天也要開窗換氣,可以把每個房間的窗開個小縫。一般說,下午1~4點大氣擴散條件較好,污染度較低,是最佳通風時間段。住在馬路邊的人家應避免長時間開窗,可選擇用空氣凈化器、加濕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