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磊 孫建軍

中岙村村景。A view of Zhongao Village
浙江象山曉塘鄉中岙村是一個柑橘種植專業村。在一間破舊老屋里,日本藝術家吉元燁子用廢棄的橘樹枝條搭建了一個稱作“蘇醒”的裝置藝術品,枝條相互勾連,從房頂進入的光線恰好籠罩其上。在藝術家看來,廢棄橘樹枝條實現了新生,也預示著鄉村的蘇醒。
傳統村落、種植業與當代藝術相結合,中岙村正在進行一場藝術介入的鄉村振興實驗——“橘”公共藝術節使這個在象山地圖上不起眼的古村落熱鬧了?!八囆g節開幕當天,將近一萬人參加,全村6家‘農家樂游客爆滿?!贝逯吡嫉陆榻B說。
不僅如此,還有來自德國、意大利、法國、愛爾蘭、日本以及中國的24位藝術家駐村創作。他們與中岙村當地村民一道,以“藝術介入鄉村”為主題,共同描繪鄉村、美化家園,演繹古舊鄉村的“樸拙”與現代藝術的“高冷”相融合的傳奇。
中岙村北鄰大塘港,盛產柑橘,有1200多口人,以陳姓為主的村民在這片依山傍水的土地上生活了近700年。2018年,這里舉辦了兩次鄉村藝術節。
橘花藝術節是村子里有史以來第一個“慶典”。藝術節期間,24位國內外藝術家用涂鴉、裝置、影像、多媒體、雕塑等多元融合的方式,為中岙村量身定制了多處藝術景觀,將“橘”文化與村莊風貌、地理融入創作中。
“首先選擇公共區域的墻面,請藝術家們進行繪畫創作,用藝術賦予破敗的墻面以新的生命力。在得到村民的認可后,我們再逐步對村民的房屋進行藝術修復。”藝術節的發起人陳丹陽說,“鄉繪,更是‘相會,讓多元的繪畫藝術在中岙相遇?!?/p>
信步中岙村,轉角便能遇到不一樣的藝術風景。山墻上《倒牛奶的女人》、轉角的卡通橘子樹、涂滿色彩的磚墻……這些藝術作品散布在農機具旁、曬太陽的老人身邊,自帶真實且飽滿的戲劇性。

空間繪畫作品《自由山水》(王帥)。A wall painting titled Free Landscape in Zhongao Village

墻繪作品《意外空間》(黃塞峰)。A wall painting titled Unexpected Space in Zhongao Village

墻繪作品《未來可期》(舒舒 鵬鵬)。A wall painting titled A Future Around the Corner in Zhongao Village
駐場創作激發了村民的好奇心,很多孩子好奇地圍繞在藝術家身邊,對他們畫筆下的“奇跡”嘖嘖稱嘆。偶爾,他們也會畫上幾筆,或許——這幾筆正是童年與藝術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在藝術這一“新鮮事”推動下,橘花節開幕當天,中岙村收獲了史上最高客流,平日有些冷清的街道人頭攢動,村民們發出了“比春節過年還熱鬧”的感嘆。
而7個月后的“橘”公共藝術節,則讓更多元的藝術、文化、思想在中岙相會。策展團隊除了開展“在地性”創作之外,更對村落的整個空間業態、老房子改造、視覺VI導視系統、公共設施景觀等方面進行設計完善工作,把一些閑置的空間改造為藝術家工作室、微型美術館和休閑書吧。
“橘”公共藝術節上,藝術家們除駐場創作外,還開辦了內容豐富的藝術講座??缃绮哒谷颂K冰在村文化禮堂舉辦的“藝術如何介入鄉村”講座,吸引了40多名村民參加。
目前,中岙村已設立國際藝術家駐地,除用于藝術創作寫生,還計劃開展少兒繪畫教學培訓。
中岙村融入現代藝術元素后,激活了古老村落的文化內存,那里成為時尚的風景地。比如,在村祠堂,有一件藝術家顧奔馳的裝置藝術作品《構造學》,他運用成千上萬根彩色絲線,營造彼此交融、重疊與錯位的感覺,以此寓意村落民眾的血脈相連。
藝術家王帥來中岙村待了近一周,她創作的空間藝術作品《白房子的世界》給人以三維空間的美感享受。經她“激活”的廢舊倉庫,文藝氣息濃重,一間“有礙觀瞻”的舊屋子頓時有了“看頭”。
藝術,在中岙村成為一個看不見的尺度,提升著這個古村落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
中岙村的“藝術鄉建”有些偶然性。策展人顧耀峰清晰地記得,從第一天接觸這個項目到開幕式,共計106天。2018年正月初一的中岙村“鄉賢說事會”上,從村里走出的人齊聚一堂,他們在各行各業皆有自己的成就。作為村里的文化名人,畫家陳丹陽這些年不斷提出讓藝術進中岙的建議終于在這個會上得到肯定的答復。

裝置作品《晃動的房子》(普耘)。An installation titled Swaying House in Zhongao?Village
“藝術是無可復制的”,這句話至今仍讓中岙村村委會主任陳兆播印象深刻。對于辦藝術節,村里人一開始是忐忑的,畢竟藝術對于他們來說是陌生的。然而,藝術節開幕日的客流為中岙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我不想把藝術節辦成一個名流的鄉村派對。”陳丹陽說,他要讓村民也參與進來,成為藝術節的主角。藝術節上,村里專門辟出場地開辦手工藝集市,村民們將世代相傳的繡花、剪紙、魚燈等手工藝品賣給外來人。民間傳統藝術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獲得了肥沃的土壤,煥發出勃勃生機。
值得一提的是,現代藝術不但沒有改變傳統,反倒激發了傳統藝術的表現。受中岙村藝術節的影響,鄰村勵家坪自發組織了民俗活動。顯然,藝術節已經成為整個曉塘鄉以文化策動鄉村建設的催化劑。
在很多藝術家看來,藝術介入鄉村建設,其核心任務在于當地村民的參與,藝術家離開以后,留下一批永遠不會走的“藝術家”。
對此,策展人蘇冰提出了“非遺3.0”的觀點。他認為,非遺1.0是梳理和整理遺產,2.0是傳承遺產,3.0是藝術家和手藝人共同合作創造新的文化產品和生活樣式?!笆止に囀沁B接藝術家與村民最好的一個點,當下要做的就是植入藝術的新元素,讓老物件重現輝煌?!碧K冰說。
“村里面的木匠、裁縫、藤椅匠人,他們身上都閃耀著藝術的光華,需要激活他們身上的潛在基因,真正讓手工藝在鄉村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從而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歸。”陳丹陽說。
隨著藝術力量的注入,中岙,這個“市級小康村”“省級文明村”成了紅得發紫的“網紅村”,四方游客紛至沓來。
從遠離縣城的一個普通村莊到“象山鄉村版798”,中岙村的傳奇還在持續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