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秋 計毅波
[摘 要] 理想信念教育是習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中十分鮮明的主題。習總書記十分重視理想信念教育,高度突出理想信念的地位,強調理想信念的重要意義,圍繞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深入闡述了理想信念的內涵,樹立起大量堅守理想信念的光輝榜樣。本文結合基礎課課堂教學的理論任務,針對教學對象的特點與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出發探究習近平理想信念思想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中的闡發與運用。
[關鍵詞] 習近平;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9) 02-0110-03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中包含著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堅定理想信念”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也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簡稱基礎課)中的主干內容。立足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現實需求,理解與闡釋習近平關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用以指導教學實踐,使之貫穿課堂講授、融入學生思想實際,成為大學生指導自我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精神指引,是做好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的必然要求,也是對習近平新思想進課堂的實踐探索。
一 講清楚大學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突出理想信念的重要地位,強調理想信念的重大意義,是習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的鮮明特征。基礎課需要從兩個維度闡發和運用習近平的理想信念思想,幫助大學生深入理解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一是從現實關涉的角度,理想信念關乎個人和國家的切身利益,就個人而言理想信念意味著“第一顆扣子”,就國家而言“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二是從理論機理的角度,認識理想信念在人的精神世界中起到統攝作用、占據核心地位,是“精神上的鈣”。
1 “第一粒扣子”
習總書記在2014年北大師生座談會上提出了“第一粒扣子”的形象論斷,指出“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大學階段是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階段,大學生處在人生道路、人生方向的奠定與選擇關鍵時期。理想是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處于青年時期的大學生樹立遠大的還是短淺的、崇高的還是卑劣的、切合實際的還是脫離實際的奮斗目標對他們很長一個時期的人生發展都將產生影響,甚至在某些關鍵節點上扣錯了扣子,不僅會喪失寶貴的發展機會,也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1]基礎課的教學對象通常是剛剛經歷了中學階段進入大學校園的一年級新生。他們中的大多數還帶著中學生的青澀懵懂,正經歷從高中階段到大學階段的過渡期,未免有對現階段求學、生活、人際交往方方面面的困惑以及對長期發展目標的迷茫。大量的事例證明,如果新入校的大學生不能在入校的初期獲得有效的思想引導,盡快確立大學階段的目標以及發展規劃,則很容易受到來自外界的不良影響,其直接的體現是對待學業的態度從緊張勤奮轉向懶惰散漫,學習風氣從嚴肅認真轉向隨意漠視,乃至于生活狀態也走向墮落。基于教學對象的階段特性和普遍的思想狀況,基礎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更加具有“第一粒扣子”的關鍵作用和育人使命。
2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
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有生力量,在基礎課上引導大學生樹立共同理想,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肩負的責任與使命就要講清楚共同的理想信念對國家、民族的重要性。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習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同心同德邁向前進,必須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撐。”共同的理想信念匯聚了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共同愿望,能夠消融分歧、弱化矛盾,聚攏人心、凝聚力量。十三億中國人民在共同理想的指引下匯聚起的磅礴之力將勢不可擋,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光輝前景將離我們更近。
3 “精神上的鈣”
習總書記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通過“缺鈣”與“軟骨病”的形象比喻,強調了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也內在地突出了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習總書記指出,黨內政治生活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根子還是一些黨員、干部理想信念這個“壓艙石”發生了動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出現了松動。這一論述闡明了理想信念是人的思想觀念中的“根”“壓艙石”以及“總開關”,影響和決定著人的思想與行為的方方面面,理想信念出問題則會帶來政治上、經濟上、道德上、生活上的一系列問題。理想建立在既有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上,凝練為可以經過奮斗實現的目標;信念基于認識上的確信、情感上的親近而體現為意志上無比堅定的精神狀態。理想的指向規定了信念的指向,理想的內容定義了信念的內核,理想所預設的光明前景使信念愈發堅定,而信念所具有的精神動力的特性是使理想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現實關鍵。因而,理想信念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中居于統攝地位,是人精神世界的核心,這是大學生要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的學理邏輯。
二 講透徹理想信念的內涵
理想信念在黨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統中形成了獨具意蘊的整體概念。習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繼承了這一話語傳統并將其內涵加以深入的、系統化的整合。這尤其體現在在全黨、全社會包括大中小學教育體系中更加旗幟鮮明地賦予理想信念以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應有內涵,并從堅定道路、制度、理論與文化自信的戰略高度,立足于中國夢的時代背景,以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積淀圍繞這一內涵做出了諸多深刻論斷與重要指示。在基礎課中將習總書記的思想融入進來,講透徹理想信念的應有內涵,要講清楚以下四個層面。
1 “理想信念”是獨具意蘊的整體概念
“理想”“信念”是人類普遍具有的精神現象,是倫理學、社會學等領域的客觀研究對象,具有基于現象觀察和分析歸納而形成的特定內涵。但詞語的內涵不能脫離使用的語境,話語的語境又與意識形態的土壤密不可分。2004年,中共中央頒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以理想信念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2]自此以后,理想信念這一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作為一個整體被大量使用。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基礎課中的理想信念是一個整體概念,這一整體概念相對于兩個單獨的概念而言具有以下獨特意蘊:一是理想信念“強調了理想和信念中兩個基本方面的統一”,注重目標與情感、意志以及行為的統一;二是理想信念“是最高層次的理想與最高層次的信念的統一”,這里的理想不是普通理想,而是科學的社會理想,信念也不是程度有差別的某一個領域的信念,而是最高程度地對各個領域具有統攝功能的信仰;三是在社會主義中國的語境中理想信念具有了與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相對應的政治內涵,“在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傳統中,我們說的理想信念,指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和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而不是其他意義上的理想信念。”[3]
2 大學生確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必須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
堅定的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學的思想認識的基礎上,科學的思想認識指導人觀察、認識與判斷事物的實踐。習總書記指出“教育他們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世界、分析世界,……為學生成長成才打下科學思想基礎”。[4]幫助學生充分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是引導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確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
基礎課在四門思想政治教育課中承擔的主要任務不在于系統闡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根本原理,而在于圍繞著培養時代新人而展開的一系列核心命題,例如人生觀、價值觀、理想信念、道德規范等,立足于對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關懷,有針對性地回應大學生成長中所面臨的各種各樣的難題、困惑,在這個過程中拉進與大學生的情感距離,引導他們掌握并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基本方法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應有內涵
《新時期大學生理想信念狀況及其培養研究》中指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缺乏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信心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解”,并且表現出更注重個人與現實的特點。[5]基礎課上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回應這一問題,要講清楚個人理想與共同理想、共同理想與遠大理想的辯證關系,引導學生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理解和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信心。
個人理想與共同理想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個人理想的實現是共同理想實現的前提,每一個個人理想的實現也就是共同理想轉化為現實的生動過程。另一方面個人理想要以共同理想為引領、為坐標、為參照系,才能順應國家民族發展的潮流。人生理想的實現離不開國家、社會提供的豐厚土壤與現實資源,人生理想呼應人民的需求才有更廣闊的空間和更深厚的價值。
共同理想與遠大理想是相輔相成的。遠大理想的實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首先要認識到遠大理想是長遠而艱巨的,“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其次遠大理想昭明了共同理想的前進方向與光明未來;再次,遠大理想建立在共同理想不斷成為現實的基礎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正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朝向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邁出的堅定步伐,我們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視之為海市蜃樓、虛無縹緲。
4 中國夢是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時代內涵
當代大學生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之中。新的歷史方位意味著大學生站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進程之中,追逐人生目標有著奮發昂揚、從容自信的時代氛圍,選擇人生道路有著無比廣闊、充滿生機的時代舞臺,實現人生理想有著豐富厚重、堅實沉著的時代依托。習總書記指出:“廣大青年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這一指示對青年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肩負中國夢的時代使命。
大學生做中國夢的追逐者義不容辭。引導大學生認識我與中國夢之間的關系,在橫向的時代坐標系上應當理解整個民族的宏大夢想是由每個個體、每個群體的理想匯聚而成的,中國夢以其宏大壯闊托舉起民族昂揚奮進的姿態,以其海納百川匯聚起十三億人的磅礴力量,大學生的青春夢想當然是宏大壯闊中最亮麗的一抹,大學生的青春力量當然是百川競流中最有力的一支。在縱向的歷史坐標系上應當理解“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6]中國夢根源于歷史,依托于現實,成就于未來。一個遠大的夢想不是一代人就能夠實現的,而是在一代一代的接力中不斷接近的,當代青年追夢有先輩積累的豐厚家底,有中國從“富起來”走向“強起來”的歷史契機。因此,大學生做中國夢的追求者是時代責任,也是歷史使命。
三 用準確理想信念的豐富資源與生動案例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7]基礎課課堂引導大學生堅定科學信仰,追求遠大理想,不僅要講清楚理論,也要靈活運用案例,用生動的故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用鮮活的事例增添理論的說服力量,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的心靈,用真實的路徑貼近學生的成長實際。習總書記在紀念重要節日、紀念偉人、與青年學生座談等多種場合和重要會議上的講話中講述了大量生動的案例,他自己的人生歷程也是極其鮮活、有說服力的案例。闡述了這些案例中的思想精髓,闡發其思想教育價值和深厚的打動人心的力量,挖掘其中理想信念的內涵,是基礎課課堂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弘揚“精神”的專題講話。重溫紅船精神,追溯中國共產黨一路劈波斬浪、開天辟地的歷史,從中領悟革命歷程中的理想信念。回顧長征精神,提長征精神就是“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
紀念偉人的專題講話。紀念孫中山先生,學習他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崇高風范以及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紀念馬克思,學習他胸懷崇高理想、為人類解放不懈奮斗。紀念黨的領導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如鄧小平、陳云、胡耀邦、劉華清、朱德、萬里等,學習在他們奉獻于國家革命與建設的人生歷程中體現出堅守理想、堅定信念的崇高精神。
習總書記的人生經歷。《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記敘了領袖習近平從15歲到22歲的知青歲月。在這段歲月里,習總書記與大學生們是同齡人,雖然所生活的時代背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在青春歲月里所要思考與回應的人生命題是相似的:如何面對和解決生活、工作、學習困惑與挑戰,如何在特殊的政治環境中乃至看不到出路的情況下堅守政治信仰,如何在服務基層老百姓、辦好一件件事實的過程中不斷奠定發展的基石、明確奮斗的目標等等,習總書記的人生歷程必將以其鮮活的青春氣息、堅定的人生印記、濃郁的人民情結給年輕的大學生們帶來情感認同、心靈觸動和精神指引。
理想信念教育是習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中十分鮮明的主題,習總書記在不同場合,面向全黨、全民族,針對黨員、青年、知識分子等不同群體,頻繁、密集、全面地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高度突出理想信念的地位,強調理想信念的重要意義,圍繞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深入闡述了理想信念的內涵,樹立起大量堅守理想信念的光輝榜樣。結合基礎課課堂教學的理論任務,把握教學對象的特點,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理論問題,闡發與運用習近平理想信念的思想,有思想宣傳、理論研究與指導教學實踐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新華社.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J]. 陜西教育(綜合), 2016(6):3-5.
[2][7]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J]. 浙江醫學教育, 2004, 03(4):1-3.
[3]吳潛濤. 正確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學含義[J]. 教學與研究, 2011,59(4):38-41.
[4]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503/c1024-29961468.html,2018-05-02/2018-05-03.
[5]陳玉君. 新時期大學生理想信念狀況及其培養研究[J]. 前沿, 2003(12):96-101.
[6]習近平. 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J].中國人才, 2013(21):5-7.
(責任編輯:姜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