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弱勢群體概念入手,針對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的現狀。淺析公共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提供服務的基本職責和意義,從多角度提出了提升公共圖書館對弱勢群體服務水平的策略。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策略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轉型加速和經濟體制改革的加快,社會分化嚴重,弱勢群體問題隨之呈現出來,構成了對社會發展的重大不確定因素。弱勢群體的存在對社會的穩定有著不可忽視的消極影響。為此,我國政府制定并發布了一系列的文件,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公益文化機構更應關注弱勢群體,承擔弱勢群體的文化服務,是圖書館的使命與職責。
1 弱勢群體主要組成部分
結合我國國情,學術界認為,弱勢群體的類型可以分為生理性弱勢群體和社會性弱勢群體。生理性弱勢群體包括喪失或無勞動能力以及依賴性人群,如:兒童、老年人、孤兒、殘疾人、精神病人、長期病患者。社會性弱勢群體是因經濟上、文化上或地域上處于劣勢而成為弱勢群體如:留守農村人口、偏遠山區人口、貧困人口、 農民工、下崗工人、低收入人群、文盲等。對弱勢群體的知識援助和信息援助是公共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2 我國公共圖書館開展對弱勢群體服務的基本職責和意義
開展弱勢群體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基本職責,《公共圖書館宣言》指出“每一個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權利,而不受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國籍,語言或者社會地位的限制。”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職能和公益性原則決定了其服務群體的全面性。既然全面性那就離不開服務和保障城市低收入居民,殘疾人,兒童,老年人和農民工等群體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2008年10月中國圖書館學會已經發布了《圖書館服務宣言》指出:圖書館服務的三條基本原則。即“對社會普遍開放平等服務,以人為本”,所以,公共圖書館的公益性,開放性就決定了公共圖書館精神是扶助弱勢群體,保障公民自由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權利。這一精神應該在公共圖書館的全部工作中體現。公共圖書館可利用自身信息優勢,充分發揮獨特作用,拓展弱勢群體獲取信息渠道,為其提供全方位、多層次服務,這是圖書館的最基本的職責。
3 公共圖書館對弱勢群體服務現狀
3.1 缺乏對弱勢群體的了解,對服務對象沒有足夠的明確分類
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對弱勢群體服務對象沒有書面或明文規定的明確界定,對這些群體的劃分也僅限于殘疾人、老年人、少年兒童、等人群,對待定的其它弱勢對象如低收入人群、服刑人員、農民工、等人群缺少針對性服務。而對于這弱勢群體的服務只是認為是附加服務,可有可無。對弱勢群體的服務只限于被動式的接受,對服務對象缺乏深入了解,不了解其服務范圍,不了他們的需求,從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弱勢群體的問題,談何為其服務。
3.2 服務單一乏味,缺少多樣性、層次性
方式單一體現在用一種服務整個弱勢群體,弱勢群體本身屬于概括性中又相對集中的,每個弱勢人個體都是個體,都有其獨特的享受權利方式,所以服務就要相對應的以多種形式服務。針對多種形式服務對象才能最大限度滿足弱勢群體的應享有的服務權利。
3.3 處于探索發展階段,需要政策和制度的扶持
因我國目前公共圖書館對弱勢群體服務方面尚處于發展探索階段,制度上跟不上難以保障弱勢群體服務水平的提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圖書館對弱勢群體服務水平的提高,而公共圖書館對服務的對象,方式,內容等等的方面又都沒有詳細的文字規定。因此法律及制度上的缺失已經成為限制圖書館的弱勢群體服務水平提升的一大障礙了。
3.4 圖書館針對弱勢群體的服務措施建設不完善
隨著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中國夢的提出,公共圖書館的硬件和軟件較之改革開放之初已經有了質的飛躍,可是相對于弱勢群體而言,我國公共圖書館在基層建設上還遠遠不能滿足現狀,圖書館缺少有針對弱勢群體的專門場所和設備,資源。對弱勢群體沒有針對性的主動性服務。
4 提升公共圖書館對弱勢群體服務水平的策略
4.1 建立并完善弱勢群體信息庫,加深對弱勢群體的了解
只有充分深入了解其弱勢群體的身份和真實需求,才能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公共圖書館可以與當地勞動部門、就業部門、民政部門、學校、殘疾人協會等有關部門取得聯系,對弱勢群體詳細個人資料、所需服務、使用圖書館時遇到的困難及其特殊需求等進行登記,從而對弱勢群體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
4.2 加強圖書館基礎設施建設
公共圖書館完善的設施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弱勢群體在使用圖書館遇到的障礙,比如設置殘疾人專用綠色無障礙通道,為有視覺殘疾人提供盲文資料,專用座椅,輔助工具等。老年人則可以提供老花鏡,放大鏡,筆,紙等的用具給予方便。墻邊裝一些不銹鋼扶手。兒童閱覽室可以為小朋友們提供一些畫筆,畫板,墻上還可以畫上一些動漫內容,盡量給兒童一個天真陽光的閱讀環境,讓兒童從要家長帶才來轉變為自己要來的一個轉變。可以為長期無法出門的讀者提供遠程服務,或舉辦一些圖書下鄉活動。通過加強各方面基礎設施的建設,使廣大弱勢群體能和普通人一樣使用圖書館。
4.3 開展對弱勢群體的教育、培訓和網絡信息服務
公共圖書館具有社會教育的職能,對弱勢群體進行教育與培訓,使其具備使用及利用圖書館信息資源的能力。圖書館也可充分利用網絡信息環境,為弱勢群體免費上網場所,查詢所需資料。對社會性弱勢群體如:農民工、下崗職工、貧困人口等提供培訓和學習場所,有針對性地為他們舉辦免費的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上網培訓、裁剪培訓、家電維修培訓、果樹栽培、等各種培訓講座,幫助他們學專為技能,能夠自食其力,同時組織講座、座談會,幫助弱勢群體提高自信收,勇敢地克服自身困難。
5 結語
公共圖書館的存在決定了為弱勢群體服務是其責無旁貸的使命和責任,而弱勢群體又是整個社會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所以圖書館如何更好地為這個群體服務已是至關重要的問題。雖然目前存在的問題還很多,但是我們只有正視問題,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措施,弱勢群體才能更加自由地享受這個公共圖書館的合法權益,希望作為圖書館館員能更好完成自身使命外。我國的圖書館事業能向更完善,更科學,更人性方向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常宇琦.提升我國公共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水平策略研究[J].圖書館界,2017(3):62-65.
[2]李曄.公共圖書館弱勢群體服務現狀和發展對策[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6,36(6):2-4.
[3]王立波.新形勢下公共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探析[J].圖書情報導刊,2012,22(21):80-82.
[4]王申罡.弱勢群體社會融入視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務——以公共圖書館農民工服務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7(2).
作者簡介
張春梅(1973-),女,廣西玉林,大專,廣西玉林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