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南
摘 要:當下我國市場經濟行為越發自由開放,市場經濟活動中的各項安排越來越靈活,逐漸出現了超出稅法范圍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稅的公平。為了不違背了稅收法定主義的原則,又為了促進我國稅法的進一步完善,推動市場經濟活動及征稅活動的正常進行,所以有必要建立起稅法續造與稅收法定主義的實現機制,以此保障征稅公平客觀。
關鍵詞:稅收法定主義;稅法漏洞;稅法續造
1 稅法續造的實現機制
稅法續造制定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在實踐過程中稅法所表現出來的漏洞和缺陷。也就是說稅法續造并不是創立全新的稅法,而是對既有漏洞的彌補與修正,主要是為了給予法官判定過程合理科學的法律依據,而就其具體的實現來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角度。
1.1 建立完善的個案規范
從稅法內容方面來看,其內容雖然較為抽象,但法官完全可以根據其概念完成對具體事務的判決。但當判決事務已經超出稅法范圍的時候,法官想要實現稅法續造,就應該充分考慮到多方的利益,對事理、情理以及相應的道德價值進行綜合考慮,同時依照自身的判斷,公平中立地做出判決。在續造的過程中,必須以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普遍性原則作為案件判決的基本依據,以此確保續造的合理性。而就稅律續造的具體應用來看,根據司法實踐,應該合理地整理出個案的規范,在該過程中判決者應該受到該規范以及相關法律的束縛,確保形成個案相應的法律效應,以此完成稅法續造。
1.2 保障稅法擴張的適用性
想要有效的實現稅法續造,法官就不能僅僅局限于盲目的選擇之中,也不能單純地根據相關現存的規則進行機械的重復,必須回歸到案件的本身,繼而以此為基礎,保障稅法秩序的完美。在進行稅法續造的過程中,必須保障稅法擴張具有一定的適用性,應該從稅法設計的根本目標作為立足點,對相關法律進行延伸拓展,擴大管理的范圍,以此確保稅法續造具有一定的適用性。
1.3 切實落實法內續造工作
為了確保稅法司法目標的實現,在稅法續造的過程中,要進一步落實對既有法律的創新型應用。在該過程中,判決者應該依托于法院及相關機構,按照倫理與正義的原則完成對現有稅法的創新。并且法律制定機構不能僅通過對法律的片面理解進而盲目地應用法律,必須依照稅法的精神及其根本目標完成對稅法的續造,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有效地保證稅法更新的合理性。
2 稅收法定主義的實現歷程
稅收法律主義的基本內涵主要分為三個,一是課稅文件法定;二是課稅文件明確;三是征稅過程依法。只有依據由立法機關制定的,具有明確性以及公正性的稅法規范進行我國的征稅工作,才可以讓我國處于一個稅收法治的社會中。但就目前的形式來看,用以往經濟模式建立的稅法規范很難適應當下很多新的交易方式,不能精準的確定其所需要擔負的稅收。拿可轉換公司債券舉例來說,我國在1997年推出可轉換公司債券到現在已經有20年的歷程,即便關于可轉債的課稅一直有很多的爭論,但一直沒有推出解決該項課稅的有效法案。自比如拿信托為例,我自2004年推行信托法至今同樣有20余年,當下信托業務已經是投資市場中一種極為關鍵的投資理財形式。可在對信托征稅的問題上卻一直沒有達成統一的意見,也沒有相關的法案對其征稅原則進行確定。
稅法的中心原則,就是稅收平等。對于一切能夠使市場主體稅收負擔產生變動的經濟活動,依照規定都要給予對應的稅法評價。隨著經濟市場的不斷更新,所以稅法也需要對內容進行不斷的更新,要第一時間把新出現在市場中的經濟活動涵蓋進其法律范圍中,避免因稅法的漏洞造成新興市場活動與傳統市場活動之間的稅收的不平等。但現如今,由于市場中新興的交易產生速度快并且業務廣,所以無論是在納稅主體資格的確定規則、經濟行為、收益的歸屬規則還是交易的定性規則等方面,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疏漏。但目前看來,稅法的更新速度明顯跟不上新興交易出現的速度,所以現階段的稅法有很大的漏洞。并且對于這種缺陷的彌補,就如今形式來看具有很大的難度和局限性。我國明確規定,只有立法機關擁有制定稅收法的權利。征稅的相關工作必須依照法律做出明確的要求,因為這和納稅人的稅收負擔密切相關的。近年來,全國人大幾乎沒有對稅法的內容進行更新,但拿個人所得稅為例,今年八月份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進行了修改,明確規定了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本決定第十六條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后計算繳納稅款,并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先行依照本決定第十七條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經營所得適用)計算繳納稅款。這是個人所得稅法實施30對年以來,我國立法機關為適應現階段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進行一次重大稅法的修改案,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3 稅收法定主義的實現機制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將稅收法定主義稱為稅收法律主義,它指出在確定相應的稅收問題時,必須遵守相應的法律,如果保證不了稅收的權威性將無法征稅。怎樣才能實現稅收法定主義,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討論:
3.1 正確控制稅收法律主義的基本內涵
在稅收法定的原理中,法的確切含義就是立法機關指定的法律,但并不包含政府其他部門所制定的規范原則。想要實現稅收法定原則,就必須以此為基礎,對征稅的權利進行界定與規范,這樣才可以確保稅法能夠得以有效應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稅法在制定的過程中本就經過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通過,代表了群眾的名義,所以稅法本身的內容是公平合理的,所以在征稅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稅法進行征稅。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人大常委在稅法中指出,要依托于稅法將稅率控制在合理范圍內,要以規范的方式完成稅收的立法授權。但也指出,要因地制宜地發揮出地方政府及相關機構的自主性。所以想要解決稅法續造與稅收法定主義兩個概念間所存在的矛盾,必須對稅收事件的特殊性進行認定。只有優先做好相關概念的界定,才能更加有效的協調稅收法律主義與稅法更新之間的關系,并通過稅收法律主義判斷稅法更新的合理性。
3.2 協調稅收法律主義與稅收授權立法,公平等之間的關系
就普通征稅行為來看,只需要依據稅收基本要素及相應的征稅機制,按照稅法相關規定就可以直接完成征稅過程。目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常務委員會已經授權法院制定行政法規的特權,專門用來處理那些還沒有制定法律或者那些沒有在法律管轄范圍內的市場活動的征稅,這意味著稅法續造同樣滿足稅收法律注意的原則。但為了確保稅收法定主義的實現,需要對其立法授權內容加以嚴格控制,確保授權目的、范圍以及期限的合理性。此外,有必要進一步協調稅收法律主義與稅收公平之間的關系,這樣才可以保證稅收行為具有合法性且正當合理,從而確保稅收過程具有法律依據。
4 總結
綜上所述,在國內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之下,為保障征稅過程的合理性,對于特殊案例使用稅法續造的方式進行征稅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為了讓稅法續造與稅收法定主義之間的關系更加協調,在稅法續造時必須考慮稅法的目的與精神,并綜合社會普遍觀點及倫理道德等,另外,還需要正確把控稅收法定主義的基本內涵,了解其與稅收授權立法以及稅收公平之間的關系,通過這種方式,才能讓我國的稅收更加公平合理。
參考文獻
[1]王保民.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律續造:問題與對策[J].理論探索,2018,(02).
[2]李剛.論形式稅收法定主義的落實——以稅收立法體制的完善為關鍵[J].稅務與經濟,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