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娟 劉靜偉
摘 要:文章運用感性工學中的語義差異法對夏季女裝連衣裙款式進行了研究,通過搜集具有代表性的夏季連衣裙款式,感性詞語并對目標人群進行調查,經過一系列的數據分析,從感性角度分析了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連衣裙款式,為以后的連衣裙款式設計和選擇提供參考。
關鍵詞:感性工學;夏季女連衣裙;款式
1 引言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服裝行業雖然也在不斷的進步發展,但同時也面臨著機遇和挑戰,這就要求服裝行業重新定位消費者對服裝穿著的需求。現在的消費者對服裝的要求已經不單單是對耐用性和舒適性的要求,而是開始注重對服裝的感性需求。在夏季連衣裙的選擇中,消費者一定會在內心里給連衣裙一個定位,在其潛意識里一定存在某種感性影響因素決定什么款式的連衣裙才更適合自己。在感性工學中利用語義差異法,將能夠描述連衣裙風格的形容詞羅列出來,更加明確的感知消費者潛意識中的感性影響因素,通過被調查者對所給夏季連衣裙的效果圖所做出的選擇,分析什么款式的更適合自己。通過這一調查,為夏季連衣裙的設計和選擇提供了理論的依據。
2 研究方法及過程
2.1 研究方法
感性工學是20世紀80年代由日本設計界率先提出的,它將從前不能量化,只能定性的,無邏輯、非理性的感性理念,在現代技術條件下進行量化,進而發展出相應的產品和技術[2]。本研究采用的方法為感性工學中的語義差異法,從感性的角度研究更適合消費者情感需求的連衣裙款式。
2.2 研究過程
在本次夏季連衣裙的研究中首先對市場上的連衣裙款式進行搜集整理,選擇代表性的款式進行整理分析;搜集整理能夠代表連衣裙風格的詞對;然后設計調查問卷,針對目標人群發放調查問卷,最后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
3 試驗樣本語形語義的選擇
3.1 樣本語形的選擇
本次樣本語形的選擇主要是通過搜集連衣裙的圖片,并對這些圖片進行處理并簡單的歸類總結,選擇出最具代表性的圖片。本次選擇出的樣本總數為16個。
3.2 形容詞對的選定
通過查閱與服裝有關的書籍、報刊等,并進行討論、搜集并歸納了能體現夏季連衣裙風格的詞匯并找出對應的形容詞對,最后篩選出十三個:女人味的—中性化的、成熟的—年輕的、時尚的—古典的、職業的—休閑的、簡約的—復雜的、個性的—大眾化的、優雅的—平淡的、淑女的—帥氣的、穩重的—活潑的、前衛的—復古的、正式的—隨意的、大方的—花哨的、特別的—一般的
4 調查問卷的設計與發放
4.1 調查問卷設計
在問卷的設計中,一個刺激圖對應十三個形容詞對,供被調查者做出選擇。本調查問卷中,將形容詞的尺度劃分為五個等級,分別為-2、-1、0、1、2,調查問卷示例見圖1。本次調查共發放26份問卷,主要針對服裝專業學生,其中收回25份,問卷回收率為96%。
4.2 數據整理與分析
通過整理調查問卷,得出16張連衣裙圖片在感性工學語義差異法下的平均值。由得出的樣本平均值初步分析發現所給樣本中2、4、14、15以及16款(如圖2)中的數值均小于三,所以可以得出這幾款比較具有時尚風格
首先,需判斷本研究數據是否適合因子分析。將代表樣本感性意象評分表的數據輸入SPSS軟件進行因子分析,13個感性意象變量全部作為因子分析的變量。其中,應用主成份分析的方法的出的公因子方差表如表1:
由于公因子方差表(見表1)中提取的數值均大于0.5,所以本研究適用因子分析。在確定了因子分析適合本次研究后,還必須選擇合適的因子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和公因子分析是兩種基本的因子分析方法。鑒于本次研究的目的,在具體選擇何種因子分析方法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經分析得到方差分析表(如表2)。
某一因子的特征值代表了與該因子有關的方差大小,因此只保留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而特征值小于1的因子并不優于原始變量。表中顯示了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4個,予以保留。由圖標可以清晰得出所有的變量負載都較大所以考慮保留所有的變量。另外,通過做碎石圖(如圖3)進一步確定合適的因子數。碎石圖是將特征值與因子數按提取的順序作圖。通常該圖在特征值大的因子所處的陡坡與其余因子所處平緩的尾部(稱為碎石)之間有一明顯的折點。碎石開始時代表因字數,由圖中可以清晰看出從第四個因子以后開始小于1,所以確定為4個因子。所有感性意向變量最終可以歸屬為四個因子:因子1包括“女人——中性”、“成熟——年輕”、“個性——大眾”、“時尚——古典”、“穩重——活潑”;因子2包括“正式——隨意”、“優雅——平淡”、“簡約——復雜”;因子3包括“淑女——帥氣”、“特別——一般”、“前衛——復古”;因子4包括“職業——休閑”和“大方——花哨。
本研究通過上述因子分析,已得知消費者對一款時尚夏季連衣裙的感性意象評價主要是從4個方面進行。根據這四類因子重新對數據進行處理求平均值,得到的結論與直接進行數據求平均值的結果較為相似,綜合得出的最終結論是樣本15(如表3所示)最滿足消費者的情感需求。
5 結語
本文從感性工學角度對夏季連衣裙款式的特征詞語進行了研究,通過語形語義的關聯試驗和數據分析,從感性的角度分析了能夠迎合消費、7、8者感情需求的夏季連衣裙款式類型。實現了將感性工學語義差異法應用到連衣裙款式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穎的研究方向,為夏季連衣裙款式設計和選擇提供了理論性依據。
參考文獻
[1]李春鶴,劉雁.感性工學及其在服裝風格評價中的應用[J].天津紡織科技,2012(02).
[2]鐘周.感性與感性工學的理論分析[J].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5(1):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