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麗
【摘要】目的:探討針灸治療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為本次臨床觀察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5例患者,采取常規治療的患者命名為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實施針灸治療的患者命名為觀察組,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與治療前體質量、腰圍、空腹血糖、體質指數、空腹胰島素等指標均有明顯下降,而胰島素敏感指數有所增加,且P小于0.05,差異顯著。兩組患者治療后效果對比,體質量、腰圍、空腹血糖、體質指數、胰島素敏感指數、空腹胰島素等指標,觀察組指標數據均優于對照組,且P小于0.05,差異顯著。結論:針灸治療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體重,改善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情況,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具有臨床推廣和使用價值。
【關鍵詞】針灸;穴位;糖尿病;肥胖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4-131-01
糖尿病是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的蛋白質、糖、電解質以及脂肪代謝紊亂的一種全身性疾病,在臨床上有明顯的“三多一少”癥狀,且患者的血糖升高、尿糖呈陽性。糖尿病在中醫上屬于“消癉”、“消渴”范疇[1]。而糖尿病患者合并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因此,需要針對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及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減輕患者體重,控制患者血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作為本次臨床觀察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5例,采取常規治療的為對照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5例,患者年齡為41歲至66歲,平均(56±3.1)歲;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實施針灸治療的患者命名為觀察組,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年齡為42歲至69歲,平均(56±3.3)歲。分析兩組患者的性別和年齡等一般醫療,P>0.05,差異顯著,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治療方法:在控制飲食和運動的基礎上,使用鹽酸二甲雙胍片,每次服用0.5g,每天使用兩次,治療療程為2個月。
觀察組患者治療方法:以對照組治療為基礎,采用針灸治療。患者針灸穴位:關元穴、下脘穴、中脘穴、水道穴、天樞穴、大橫穴、外陵穴、豐隆穴、腹結穴、合谷穴、曲池穴、足三里、陰陵泉。操作方式:患者體位為仰臥位,針灸使用的針直徑為0.3mm,長度為40mm至75mm的毫針。針灸穴位需要使用名都為75%的酒精進行局部消毒,進針方法為挾持法,患者腹部穴位的直刺厚度需要根據患者的脂肪厚度來確定,一般直刺厚度為35mm至65mm,針灸方法為提插瀉法[2]。針灸后需要留針30min,每天針灸一次,治療時間為2個月。
1.3臨床觀察指標
本次臨床觀察質指標為:體質量、腰圍、空腹血糖、體質指數、胰島素敏感指數、空腹胰島素。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與治療前體質量、腰圍、空腹血糖、體質指數、空腹胰島素等指標均有明顯下降,而胰島素敏感指數有所增加,且P小于0.05,差異顯著。同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效果,體質量、腰圍、空腹血糖、體質指數、胰島素敏感指數、空腹胰島素等指標,觀察組指標數據均優于對照組,且P小于0.05,差異顯著。
3討論
肥胖是糖尿病患者獨立存在的高危因素,臨床上未明確肥胖導致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機制,據臨床推測與胰島素偏低有關,且臨床上在積極探索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有效治療方式。肥胖會導致游離脂肪酸在人體血液中的含量增加,引起人體胰島素低抗。現代醫學治療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采取的主要措施的運動干預和飲食干預,使用的藥物主要為二甲雙胍,以此增加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達到控制患者體重的目的[3]。
糖尿病合并肥胖的腹型肥胖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中焦之氣壅滯,故此,在治療時以腹部穴位為主[4]。下脘穴、大橫穴、中脘穴、腹結穴、外陵穴以及水道穴等臍周穴位具有全身氣機的作用,可達到益氣健脾等作用。對以神闕為中心的腹部穴位實施針灸,可以達到改善全身氣血運行的目的,并具有調節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代謝的作用,提高患者身體機能、陰陵泉穴可以祛濕化痰,對患者的痰濕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同時,豐隆穴對于風痰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足三里具有調理脾胃的作用,與曲池穴等穴位共同實施針灸,可以達到化痰祛濕、升清降濁的作用,調節患者臟腑功能,進而達到促進新陳代謝、減少患者進食量、增加腸胃蠕動以及控制食欲等目的,最終實現針灸減肥的目標。因此,臨床上在治療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過程中,采用針灸減肥的原理實施針灸治療,控制患者的飲食和體重,并提高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實現控制患者血糖的目的[5]。由本次臨床觀察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與治療前體質量、腰圍、空腹血糖、體質指數、空腹胰島素等指標均有明顯下降,而胰島素敏感指數有所增加,且P小于0.05,差異顯著。同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效果,體質量、腰圍、空腹血糖、體質指數、胰島素敏感指數、空腹胰島素等指標,觀察組指標數據均優于對照組,且P小于0.05,差異顯著。可見,針灸治療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具有顯著的療效。
綜上所述,針灸治療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可明顯降低患者的體質量、減少患者腰圍、降低其空腹血糖以及體質指數等,并提高中的胰島素敏感度,療效確切。因此,在治療針灸治療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時,臨床上可積極采用針灸治療。
參考文獻
[1]苗愛敏,欒靜,李敏,呂曉明,龐躍敏,何俊民.補脾益腎湯配合針灸對糖尿病腎病治療的臨床分析[J/OL].中國醫院藥學雜志:1-5
[2]劉美君,劉志誠,徐斌,孫志.針灸治療640例2型糖尿病的療效分析[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30(07):2639-2642.
[3]崔瑾,孔德明,侯雨辛,邢玫,馮麟,徐寒松.針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30(02):626-628.
[4]劉美君,劉志誠,徐斌.針灸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系統評價[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8(11):1326-1330+1348.
[5]劉美君,劉志誠,徐斌.針灸治療氣陰兩虛型2型糖尿病的療效分析[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4,29(09):3022-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