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荔雯
摘 要:探討了知識管理與大學圖書館的互動關系和知識管理在圖書管理方面的創新作用,從管理流程、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等方面對兩者進行了比較分析。
關鍵詞:圖書館 知識管理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2-00-02
一、知識管理與圖書館的互動關系
隨著全球經濟從信息化到知識化的發展,知識管理已經成為了各學科領域研究的熱點。圖書情報學與知識管理的互動關系越發突顯。知識管理不僅給圖書情報學的變革帶來了發展機遇,它還提供了全新的觀念、理論、方法和途徑,是圖書情報學創新與發展的必要條件;同時圖書情報事業又是知識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知識管理作為理論與實踐,適用于圖書情報的服務領域,可以提供一系列管理思想、機制和方法來改造圖書館和情報機構的管理與運作方式,提高其創造、利用和更新知識的能力,從而提升其服務能力、競爭力和創造力。目前美國和其他先進國家的各高校圖書館已不斷將知識管理理論運用于工作當中,為教學、科研提供最新的學術知識。從目前我國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的現狀來看,邁向知識管理應用層次的潛在條件已經具備。圖書館知識管理工程包括:創建知識庫;改善知識存取;加強知識環境建設;將知識作為資產加以管理。其中知識庫建設尤其重要。圖書館知識庫建設對圖書館全面實施知識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知識庫的建立,可以積累和保存圖書館的增值信息和知識資產,加快知識與信息的流通,實現知識的共享。
二、知識管理對圖書館管理基本理論的創新
1.知識管理對圖書館管理模式的創新
知識管理的集成模式著眼于“整體最優”,著重于跨部門的統一協調,通過業務集成的方式促使掌握相關知識的各部門形成統一的運作規則和行動標準,充分發揮共享目標體系和信息反饋體系的作用,使各部門的功能性決策建立在整體運營效率最大化的基礎上。這種模式在相互依賴程度上相對較高,在工作復雜程度上相對較低。
知識管理的專家模式注重從“專家”的工作中獲取核心業務發展的推動力,發揮“明星效應”,要求圖書館必須采取特別的激勵手段吸引具有專業知識的個人,鼓勵他們進行價值增值活動,并通過圖書館知識資本的內部運營來培養圖書館內部的業務骨干。這種模式在相互依賴程度上相對較低,在工作復雜程度上相對較高。
知識管理的協作模式注重從全局角度來綜合各種知識領域,調動各方面的知識儲備來解決錯綜復雜的問題,尤其強調學習型組織“共同超越”理念的挖掘,建立起激勵員工們參與知識共享的機制,共同關注個人和集體創新能力的培養。這種模式在工作復雜程度和相互依賴程度上都比較高。
2.知識管理對圖書館管理工作的創新
圖書館知識管理要打破傳統的組織結構壁壘,建立靈活、柔性的知識型團隊。圖書館知識型團隊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資源建設團隊、信息服務團隊、技術支持與開發團隊、高層管理團隊。資源建設團隊負責各種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數字化轉換、描述與加工;信息服務團隊負責圖書館服務項目的設計與創新,為用戶提供各種各樣的信息服務與知識服務;技術支持與開發團隊負責圖書館新理論、新技術、新工具、新標準的研究與開發,系統設備的更新與維護等;高層管理團隊負責規劃、組織和控制本館發展與建設的目標、步驟與進度,構建圖書館知識管理平臺,促進館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學習,協調本館部門間、館際間的相互關系,進行人事管理和財務管理,組織國內、國際的學術交流。這里,團隊是由多個部門的具有互補能力和知識的人參加的以任務為導向的充分自治的工作單元,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工作模塊。內部網與互聯網成為團隊進行協調與溝通的橋梁,通過它們實現團隊成員的知識共享。
圖書館知識型團隊組織結構具有如下幾個優點:一是消除了由于層層傳遞所造成的信息失真和延誤,縮短了信息與知識傳遞的路徑和時間,提高了時效性;二是由于基于Intranet/Internet的信息與知識是開放的、共享的和集成的,團隊間的相互協作與交流得到加強,提高了組織的凝聚力;三是這種結構便于用戶參與知識開發,通過采納用戶的合理化建議,可以完善圖書館的各項服務;四是可以激發團隊成員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五是改變了領導與員工間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建立起新型的伙伴關系,改善了領導關系;六是實現了組織結構的扁平化和圖書館業務流程重組。
3.圖書館知識管理對圖書館文化的創新
圖書館知識管理要求建立一種與之相適應的知識共享文化。它的核心價值觀如下:一是相互信任。領導與員工間、員工之間、員工與用戶間要建立相互信賴關系,因為它是圖書館實施知識管理的基礎。而這種相互信任關系是建立在管理過程的開放和透明,管理決策的公開、公正和民主,以及員工對管理目標和價值觀的認同上;二是開放式交流。員工可以通過使用類推、暗喻和講故事等多種方式來進行充分交流,共享他們的經驗與知識;三是互動式學習。圖書館可以利用Internet和Intranet構造學習平臺或專用知識網絡,并通過這個學習平臺把員工和用戶聯系起來,使他們能隨時隨地接受來自圖書館或員工/用戶間的信息與知識;四是知識共享。圖書館應該吸收那些愿意并有能力參與合作與共享的員工、用戶來組建圖書館的知識庫,通過該知識庫實現知識共享,五是鼓勵創新。圖書館要建立知識創新的激勵機制,使這種知識共享文化全面創新圖書館文化,同時也為圖書館實施知識管理提供了一種氛圍。建設這種知識共享文化的措施包括:
3.1培養員工的知識共享意識
圖書館可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員工的知識共享意識,如通過人員培訓傳送知識共享信息。
3.2制定知識共享原則
鼓勵每位員工對相關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提供24小時的上網服務、及時更換知識庫中陳舊的知識、提供多種語言服務等。
三、大學知識管理與圖書館知識管理比較分析
1.大學知識管理與圖書館知識管理流程比較
學校知識管理的流程大致是這樣的:高校知識管理即是對教育知識的創新、生產、儲存、轉移和共享,它是一個知識投入、知識創造、知識傳播、知識轉化的復雜過程,其最終結果是將學校轉型為學習型組織,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知識的傳播體系、創新體系和管理體系。而圖書館知識管理流程包括對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搜集、整理、存儲、使用,并使其充分發揮作用的過程。圖書館要建立一種創新、交流、學習和應用知識的環境與激勵機制,培養知識型館員,建立人才庫。用知識管理的思想指導圖書館服務,積極發揮服務的價值和知識的價值,走知識服務之路。知識庫和人才庫的建立,是圖書館實施知識管理的必備條件,走知識服務之路,是圖書館實施知識管理的目的。
2.大學知識管理與圖書館知識管理方式比較
大學知識管理中的大部分知識都是以隱性知識的方式存在著,由此而成一個學校內在的文化底蘊,隱性知識的轉化和利用的程度,是衡量知識管理成功與否的關鍵。如何促進隱性知識的轉化和利用,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策略,一是編碼化策略,即把隱性知識通過編碼,轉化成顯性知識,然后進行共享利用。另一種是個性化策略,即充分認識到知識的形成與個體的親身經歷,當時的環境情境密不可分,所以通過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促進隱性知識的共享利用。而圖書館知識管理在管理方式上,知識服務是基于內容的專業化的垂直服務。傳統的信息服務是圖書館員在圖書館內,利用館藏文獻資源,為讀者和用戶提供一種基于形式上“可接近性”的參考咨詢服務。知識服務具有開放性、主動性和特色性的特點,圖書館員應是對學科專業和參考咨詢工作都有專長的人士,直接參與用戶的研究過程,根據用戶的需求,動態地、連續地提供服務,被形象地稱為“網上信息員”、“網上導航員”。
3.大學知識管理與圖書館知識管理手段比較
人力資源的有效管理是知識管理的核心,“以人為本”則是現代管理文明的基本標志。圖書館知識管理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所謂“館員第一”就是“以人為本”對圖書館進行管理。與此同時,圖書館還應堅持公平競爭的原則,因為只有公平的競爭才能激發人的進取心,主動性和創造性思維。如年終工作考核可根據崗位不同、職稱不同硬性規定科研標準,使考核的內容更加具體化。再有,設立學術成果獎,對于論著和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論文予以不同獎勵。而在大學知識管理中,不僅要注重對教師物質層面的激勵,如根據不同的職稱發表在核心期刊上論文的數量和學術成果的數量來進行職稱的評定和職位的升遷,還需要建立一種以人為本的內在激勵機制,而這種機制的關鍵就是管理者與相關的主題共同創建一種以創新、共享和協同發展為內涵的組織文化。它要求大學應采用多種領導形態,使大學成員負起自我領導的責任,樹立自我負有大學知識管理職責的信念。大學管理宜利用多種途徑和時機在共同的實質性的活動中,提供大學成員共同合作的機會,培養合作的意愿和經驗、形成共同的語言和共享的信念,從而建立起協力合作的機制和模式,形成一個強烈地鼓勵教師進行交流的組織文化環境,為推動大學隱性知識的共享建立共識和背景。
參考文獻
[1]李英聽.基于知識管理的圖書館管理理念分析[J].科學與財富,2012(4).
[2]秦琴.談高校圖書館管理中實行知識管理[J].科技創新導報,2012(12).
[3]吳佳妮.基于知識管理的圖書館管理策略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1 (9).
[4]梁繼宏.論知識管理與高校圖書館管理[J].學理論,2011(1).
[5]王艷.高校圖書館管理模式的創新[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1).
[6]黃轉紅.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知識管理[J].農業網絡信息,2010(11).
[7]陳艷莉,余敏.高校圖書館的知識管理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25(7).
[8]劉紅.談談高校圖書館的知識管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
[9]卓瓊鳳.知識管理在圖書館管理創新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3).
[10]孔慧.基于知識管理理論的高校圖書館管理[J].圖書館界,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