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扶宜
摘 要:經過了十余年的發展改革,我國出版單位現已完成了轉企改制任務,當前的主要目標為在轉企改制的基礎上,深化出版企業生產經營體制的改革,構建更為完善的現代化企業制度,充分發揮出出版企業的活力。因此,在這一關鍵時期,加速推進出版企業管理體系創新則顯得尤為必要,也是目前出版企業應對市場競爭與網絡化、數字化沖擊的有效手段,本文便主要針對于此展開深入分析。
關鍵詞:出版企業 管理體系 制度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2-00-01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轉企改制下的出版行業正面臨著全新的經營環境,市場結構與營銷模式也出現了根本性變化,面對當前日益嚴峻的市場競爭以及新媒體發起的沖擊,我國出版企業加速推進管理體系創新則顯得尤為必要。因此,出版企業應當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緊緊圍繞“十三五”發展目標,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進一步明確發展目標、夯實重點任務,推動重點項目,持續彰顯社會效益,保持經濟效益較快增長,通過管理體系的制度創新去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一、加速推進出版企業組織管理體系創新
現階段,我國出版企業的組織管理體系創新的核心在于對業務流程進行改造,其中業務流程主要泛指企業為了達成目標任務而進行的一系列活動的整合,而企業在業務流程當中進行運作,唯有確保業務流程的有效改造,才能實現組織管理體系的創新[1]。
具體來講,出版企業的流程改造主要基于數字化、電子化、網絡化趨勢,結合市場發展為導向,尋求更具創造性的合作關系,確保企業工作效率與效益,能夠實現對出版企業工作流程的革新與整合,構建更具價值的團隊組織,從而形成新型的企業組織結構。
首先,要樹立服務意識,擺正用戶的主體地位,以提升出版企業經濟效益、市場占有率為注重目標,一改過去分化業務目標而忽略掉用戶需求的老舊做法;其次,要建立更為高效、靈活多變的經營體系,對于市場反響能夠作出及時反應;再次,在人事方面,繼續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的原則,總體需求、各二級單位班子由企業進行全面管控,各二級單位的中層干部由各二級單位管控;最后,在管理方面,各部門要自覺服從企業的整體管理,按照權責分級來履行責任,要與企業要求相一致,與企業的管理同心同向,講懂守服從企業大局。
二、加速推進出版企業知識管理體系創新
在當前的知識經濟時代,出版企業的知識傳播、創造及使用能力會直接影響其今后的發展,而知識管理將知識擺在第一位,目的在于利用知識去提升出版企業的創新能力及應變能力[2]。對于出版企業這類學習型組織而言,知識管理創新涵蓋了技術、管理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創新,其目的在于推動出版企業的穩健創新,實現企業內部、企業之間、企業與用戶之間、企業與科研單位之間的聯系強化,加速知識流動。
現階段,要實現出版企業知識管理體系的創新,則需要重視做好如下幾點工作:首先,要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利用企業內部信息管理系統對不同崗位的人員技能展開合理化評價;其次,構建出版企業內部管理輔助系統,對出版產品、經營狀況、客戶、競爭對手等各種數據進行收集,構建完善數據庫,做好網絡化、基礎化管理;最后,要革新傳統經營觀念。打破過去企業經營流程老三樣、老體系、老思想。要通過“清倉見底式”的梳理,重塑經營流程,完善采購、加工、生產、銷售等各環節的科學決策程序,使管理更科學規范,提高管理效率。
三、加速推進出版企業內部運行管理體系創新
出版企業的內部運行管理體系創新,目的在于提升管理水平,不僅僅要構建完善的數據庫,利用各種渠道信息去指導企業生產經營,同時也應確立更具現代化的管理制度。
在決策制度方面,要成立戰略管理部門,保證決策科學化,為出版企業決策者提供更為合理的決策支持,主要負責數據庫的搭建、經營定位的研究以及投資合理性分析,幫助企業領導分析企業與外界之間的關系;在激勵制度方面,要完善企業員工業績考核指標體系,確保員工薪資與企業效益保持同步,并且要重視物質與精神方面的雙重獎勵,除了獎金之外,還可提供更多休假、晉升、學習的機會;在風險制度方面,要構建目標經營責任制度,明確每個部門的任務、權責,同時按照按勞分配原則去進行利益分配。
四、加速推進出版企業市場營銷管理體系創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市場營銷理念也會不斷演變,從最初的以生產為核心,逐漸向以銷售、服務為核心轉變,到如今的全局性社會營銷觀念提出,都側面反映出了生產力的發展已從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因此,我們需要地認識到現代市場營銷應當重視消費者需求,集中企業的人力、物力及財力等資源去滿足消費者[3]。
首先,面對好資源、大資源,要敢于深度合作。一方面出版資源,我們要敢于和知名的大作家合作。要堅守大投入才能有大產出的理念,大的題材、大的作家,更能在市場上帶來大的影響,創造大的收益;另一方面,出版企業要努力對接優質資源,尋求全新合作,推動省內外的產業布局。
其次,在經營方面,實行“六中心一平臺”管理體系創新,加大資源整合,讓編印發供全產業鏈條環環相扣,釋放產業效能。繼續執行紙張統、配送統、印刷統、財務統、資金統、檔案統等多領域的統分管理模式,做到企業統一管理,分級負責,并確保各單位資金使用權和收益權,真正實現該統的統,該分的分,既實現大股東監管的責任又不影響各單位決策,還能共享資源,共同發展,共同獲得收益。
最后,抓緊傳統渠道,發展新興渠道。在出版企業的分銷渠道中,傳統的新華書店系統營銷網絡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在今后的發展中一定要利用好、培育好這一傳統渠道,通過市場與分銷渠道的拓展去建立更多大型零售書城與批銷網點,配置更多配送物流中心,保證產業運行暢通。此外,還需結合信息時代特征,建立網絡書城,開展出版企業的電子商務渠道。
綜上所述,管理創新作為出版企業今后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是出版企業彰顯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首要前提。所以,我國出版企業一定要結合自身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在組織結構、知識管理、內部運行及市場營銷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充分把握市場發展規律行事,從而提高出版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賀小桐,劉雨萌.融合發展背景下出版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對策研究[J].出版科學,2017,25(5):5-8.
[2]付朝淵,王麗璇.出版企業融合型創新團隊建設探討[J].管理觀察,2016(28):44-46.
[3]張濮.傳統出版企業轉型的知識管理之路[J].科技與出版,2016(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