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雨森
摘 要:法治不僅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思維作為現代社會中的一種重要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重要體現。然而由于當前中國國內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公民在日常經濟生活中運用法律思維的意識還比較薄弱,因此現階段培養公民的法治意識和法律思維顯得尤為關鍵。因此本文以法律思維在日常經濟生活中的應用為切入點,著重分析當前居民,尤其是我們高中生在日常經濟生活中該如何使用法律的方式和手段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法律 法律思維 經濟生活
中圖分類號:D9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2-0-01
一、研究背景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將將“法治”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要發揮“法治”在社會文明進步中的重要助力作用。實際上也只有當人們從內心深處敬畏法律、遵守法律時,法律才能夠發揮其作用。于是培養公民的法治意識和法律思維也就成為了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過程中的深切呼喚。而法治意識和法律思維的培養不應該只是按照課本照本宣科,而是應當強調其在日常經濟生活中的應用性,因此有必要對法律思維在日常經濟生活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探討。
二、法律思維在日常經濟生活中應用的具體表現
法律思維指的是按照法律的規定、原理進行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一種習慣與價值取向。對于不同的人而言,法律思維應用的具體表現會有差異。就我們我們高中生而言,在日常經濟生活中有諸多方面可以運用法律思維進行問題分析。例如我們可以運用法律思維分析當前影響我們消費方式的主要因素,從而進一步了解生活消費方式的分類及其內在變化規律,同時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居民收入對消費水平的影響、收入分配與消費水平的關系。在日常經濟生活中運用法律思維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理清事物之間的關系,更有效地分析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經濟問題。同時我們也需要認識到法律思維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和積累法律知識,去掌握法律方法,從而在日常經濟生活中逐漸養成從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
在眾多法律當中,《經濟法》是與我們日常經濟生活最為密切相關的一部法律,它實際上是調整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一部法律條文。它如同一張無形的大手,如果不去加以注意,我們很難察覺到它對我們日常生活的調整作用。實際上不管是房地產市場、國家財政稅收,還是商家之間的不正當競爭都會受到《經濟法》的規范。并且其最明顯的作用就是對消費者權益保護,這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而言是隨處可見的。我們的日常經濟生活離不開法律,但是我們不一定能夠捕捉到這只無形的手,培養自身的法律思維就是學會看清并逐漸應用法律,來保護好我們自身的合法權益。
三、法律思維在日常經濟生活中應用的障礙
雖然在社會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黨和國家號召要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特別是我們青少年的法治意識,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人們對這一問題的認識還不夠重視。
在當前學校教育中,由于法律條文往往晦澀難懂,因此不會作為主課進行教授,往往是與政治課相結合進行教育,然而政治課對于法律知識方面的教育發揮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很難彌補當前人們空缺嚴重的法律知識需求。
同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對于對孩子的思想行為是具有榜樣示范作用的,其影響也是最直接深刻的,但是實際上家庭對于當前人們法治意識淡薄的現狀有著重要的責任。從一方面來看,家長往往大多數只要求孩子追求學習成績好,認為其懂不懂法不重要,更忽視了法治教育;從另一方面來看,由于部分家長自身法治素養不高,法治意識不強,生活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良甚至違法的行為,這使得家庭教育在培養人們法治意識過程中造成了一定的障礙。
對于我們自身而言,培養自身的法律思維可以有多種方式,例如就某一時事政治或社會生活熱點問題等去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或是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采用法律的方法進行分析等,靠著點滴積累,逐漸鍛煉自身的法律思維并將其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四、綜合討論和分析
綜上所述,法律思維在日常經濟生活中有著多種多樣的應用表現,人們在經濟生活中應用法律思維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國民法律思維和法治意識養成的過程。對于我們學生而言,在學習政治課法律知識的同時,去更加系統地了解自身生活中的法律知識,去明確自己享有的權利與應履行的義務,不斷強化自身的法律意識,把法律作為自己行為選擇的依據,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這對于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妍妍.高校學生管理的法治思維融入及現實意義闡述[J].法制博覽,2018(16):244+243.
[2]陶小模.思政教育視閾下大學生法制意識培養方法探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7,32(04):45-47.
[3]肖斌.關于高校學生管理法制思維的思考[J].經貿實踐,2017(11):192.
[4]馮超方. 法治思維在“法治中國”建設中的運用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7.
[5]王茂慶,亢霖.法治思維與控權文化[J].時代法學,2016,14(06):17-22.
[6]李瑞生.論中國刑事政策的文化導向[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2(05):59-74.
[7]呼巍薇.農業類高校大學生法制教育實效性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12):267-268.
[8]陳繼先.內容為王 活動為寶 媒體融合借力發力——論法制類節目創新思維和實踐[J].電視研究,2016(S1):79-81.
[9]冉令軍.法制思維與法制方式管理企業探討[J].科教導刊(下旬),2016(05):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