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素文
中圖分類號:J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2-0-01
著名畫家吳悅石在《快意齋論畫》中寫道:“中國書畫每以天趣稱神妙,所謂鬼神使之非工力者。天趣者,非得之于人,實受之于天。所謂天者,契機也。融情,景,機,趣于一爐,賴人以發之;趣者,必先究其情,窮性,牽其機,盡其態,八面來風,涉筆成趣,耐人尋味,曲盡其妙者也。”吳先生在這里談到的天趣,確實是一個讓人回味。
我之所以引用吳悅石先生的這段話,是想說明,劉偉的花鳥畫具備了這種天趣。無論是他的大寫意風景,還是工筆花鳥,都體現出一種天趣的風骨,自由的表達,古法的新用,靈秀的筆墨。
劉偉的繪畫來源于他的生活,以大自然為實。在早些年間,有一段時期關注于馬術,對于所關注到的馬呈現于紙上,也就是在那段時期,他所畫到的馬尤為的生動,當時受到收藏界人士關注和馬術界人士喜愛和收藏。如果說劉偉的繪畫帶有著特殊靈性,我能體會到他的靈性來源于他的個人生活,2001年另一種靈性的題材(鴿子)走進了他的生活,說到他與鴿子的淵源,劉偉總會津津樂道,他提到,畫鴿子更多的是繪畫他的內心,喜歡畫是他與鴿子交流方式之一,他把日常生活中對鴿子的喜愛和理解融匯于筆端,畫出的是他與鴿子的寧靜,與鴿子心的照應,他喜歡鴿子,喜歡飼養鴿子時每天觀察到鴿子成長帶給他的樂趣;喜歡看到自己培養的鴿子千里歸巢時那份期盼和喜悅,喜歡鴿子本身和比賽呈現出公平公正,友誼常存融合的寓意,也正是喜愛鴿子,他把這份喜愛和崇尚命為自己藝名——友誼信使,傳播愛與和平的使者。所有的喜歡融匯了他在繪畫鴿子時所釋放出與別人繪出不一樣的對鴿子的愛,那是一種發乎于內心最真實,又高于真實的寫照。
從他的作品的美學氣質入手,是比較恰當的選擇。
一、首先,劉偉花鳥畫作品的美學氣質體現為:他的作品既尊崇傳統又鏈接現代
所謂傳統,是人們用來界定人類發展歷程的一個定性詞語,它的相對面是現代。眾所周知,在中國畫壇,對傳統與現代關系的探索一直是個爭論不休而又經久不衰的話題。在劉偉的花鳥畫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畫面中的水墨語境,精神向度,主觀意念等等都是深思熟慮的。由此,這些作品所呈現的,是線條、墨色等形成的節奏韻律、情感的自由釋放和境象的特殊營造,既呈現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尊崇和熱愛,又表達了對現代和當代藝術的接納。
品讀劉偉的花鳥畫不能用純粹的傳統的美學觀和我們所熟悉的畫理畫法來衡量。觀賞他的作品不僅要用眼去看,更要用心靈去感悟。古代文人講究詩、書、畫、印、一個人的藝術修為,通過作品更直觀的體現,熟知他是從一同篆刻開始,他的印作所呈現出的大氣中不乏細膩、稚拙中透漏著靈性。又透漏不凡之處在于他能透過事物的自然現象,發現其內在精神的本質意義,他是用心靈和智慧作畫,無論是大寫意風景,還是有代表性的花鳥,畫中的藝術形象都是他心聲的外在符號。
二、其次,劉偉花鳥畫作品的美學氣質體現為:他的作品言簡意賅,其對“寫意精神”的探求具有目標明確的追尋
一般而言,西方繪畫理論中的“具象”和“抽象”并不適合描述中國畫,特別是中國花鳥畫,因為中國花鳥畫是自成體系的“意象”。“意象”即“寫意”。中國花鳥畫的本質是寫意的。
在劉偉的花鳥畫作品中,特別關注寫意花鳥畫獨特的筆墨形態及其所構成的畫面結構樣式,這其中的核心便是“意”,所謂“意象造型,寫意性,意在筆先,畫盡意在”,都是強調“似與不似之間”那種語言的抽象性所表達的造化與心源,形與神,主觀與客觀的統一,而寫意的最高境界是“氣韻生動”,它也是筆墨形式語言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物我兩忘。古人認為作畫必先立意,無論工筆畫、寫意畫都有立意的過程。將天地自然視為美的對象。形與神一直是中國花鳥畫的靈魂。
三、再次,劉偉作品的美學氣質還體現為: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個性面貌,筆墨的承載力和表現力多姿多彩,體現出豐盈的“胸中氣味”
對一位畫家而言,無論是個性面貌,還是筆墨的承載力和表現力,都需要個人的修為,而中國繪畫方式的最高境界正在于個人修為,這種個人修為是和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即所謂“胸中氣味”。“氣味”積蓄的厚薄關系到個人對外部世界感悟認知能力的深淺,故古人云:“故胸中有氣味,所作必不凡,而畫工之筆,必無神觀也。”作品的氣味往往通過作品散發出來,若胸中無氣味,則流于“眾工之等”了,對一位畫家而言,胸中氣味的養育在于先天的感悟認知能力,更在于后天的博學苦修。劉偉善于學習,勤于思考,涉獵廣泛,正是得益于這樣一種修為,使劉偉的花鳥畫作品具有了超越物象之外的精神性——獨立的審美價值,這正是“胸中氣味”的體現。
有什么樣的“氣味”便有什么樣的境界,境界雖是畫家情懷的自然流露,但又需要相應的方式手段去營造,不然“有道而不藝,則物雖形于心而不形于手”(蘇軾語)。境界的營造蘊涵于暢達舒展的筆墨書寫中,隱含于制作過程的一筆一墨中。我特別欣賞劉偉花鳥畫作品對畫面虛實的處理,“虛實”是花鳥畫藝術最重要的語言形式,它最能體現藝術作品的意境和神韻。
同時,劉偉的花鳥畫作品注重以書入畫,以詩入畫,注重線條的粗細,剛柔,斷續,輕重等變化,化境于“遷想妙得”之中。要做到這一點,并非單憑高超的繪畫技巧,還需要具備深邃的思維和多方面的文化藝術修養。從劉偉的花鳥畫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這些方面的藝術修為和胸襟養育。正是基于此,劉偉的花鳥畫,與一般畫家區別開來。
花鳥和山水是中國畫的宗源,千百年來原本就大師林立,精品名作汗牛充棟。中國畫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形成和正在探索中的書畫理論實在是太多了。但無論那一種理論,最終都得靠作品來說話,所以對于劉偉來說,他在傳統花鳥方面目前已經獲得的成功,大抵與他的這種理解與追求有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