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鋼
我在航空模型領域有很多朋友,大家年齡相近,都是同時代的人。他們大多是專業航模運動員、教練員,以及國家航空模型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我與他們的區別是,自己僅是一名業余航模愛好者。
我的父母是革命軍人,在抗日戰爭勝利后從延安去東北開辟根據地,負責組建了東北民主聯軍第九后方醫院。他們同行的戰友則組建了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東北老航校),同駐黑龍江密山,是友鄰單位。因此,我家從父輩開始就和航空有著緊密聯系。
我上小學時,社會崇尚科學的風氣濃厚,航空成為一種時尚。當時我家在廣州白云機場跑道南延長線下方,每天都有飛機頻繁飛過,耳濡目染下,我對航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一位跟隨我父母長大的老大哥侯常華,當時正在上海第二軍醫大學上學,他到上海翼風航模商店買了一箱航模套材,給我寄來。打開一看,有彈射模型飛機、牽引模型滑翔機、桿身式和艙身式橡筋動力模型滑翔機等。從此,我開始了自己的業余航空模型活動。
1964年,我考上了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這所學校至今仍是廣州市乃至廣東省最好的中學。學校教學質量高,并有豐富的業余活動。新生入學選擇業余活動小組時,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航模組。輔導老師看我有一定的航模知識和基礎,便指定我為初中組的組長。
初到學校航模組,我第一眼就看到了高中組同學制作的廣州市第一架無線電操縱模型飛機。此前,這架模型飛機在廣州一個展覽會上曾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當時,無線電操縱模型飛機在國內剛剛出現,堪稱“高大上”。我在展覽會現場和報紙上都看到過它。知道這架模型竟是自己學校航模組的作品,我喜出望外,對航模活動的熱情倍增。
當時的無線電操縱模型飛機,除發動機是從市面上購買的商品外,從機體結構到發射機、接收機、舵機等都是組員自己動手制作的。那時國內無線電尚處在從電子管向晶體管過渡的時期。起初,航模操縱設備全用電子管,之后是電子管、晶體管混用,然后才發展為全晶體管。最初商店出售晶體二極管,很多同學就用它替代礦石制作收音機。后來,商店才有了蘇聯“n”系列晶體三極管,不久國產晶體三極管也上市了。在那種簡陋的條件下,參加航模活動造就了我很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
進入航模組后,我參加的第一個活動是制作彈射模型飛機,從切割木片、打磨翼型,到組裝、調整試飛。由于我曾經做過航模,因此并未按照圖紙加工,而是自作主張參照當時被解放軍空軍連續擊落的U-2高空偵察機,制作了一架翼展比普通模型大一倍的彈射模型飛機。這種打破常規的做法,招來了不少非議。但這架模型在足球場第一次彈射飛行,留空時間就超過其他同學按照圖紙制作的模型。
航模組的第二個活動是以壓燃式活塞發動機為動力,制作一架線操縱模型飛機。我將桐木片切割、打磨成翼肋,與松木條組裝成機翼;用松木條、桐木片組裝成帶發動機架的機身。老師拿出一臺全新的“和平1.5”壓燃式航模發動機,被同學們視若珍寶。這種發動機當時的售價是13元,相當于我們一個半月的伙食費。我們將這臺發動機清洗、磨車、裝機試飛,忙得不亦樂乎。壓燃式發動機須靠手撥螺旋槳啟動,手指不僅會磨得很痛,還時常被螺旋槳打傷。但大家仍爭先恐后,都以自己動手嘗試啟動發動機為樂趣。模型在球場試飛很順利,高中組的同學手把手帶我飛了幾圈,就放手讓我自己操作模型。經過—段時間的練習,我較好地掌握了平飛、筋斗、著陸等動作。從那時起,航模發動機成了我的至愛,甚至成為我的收藏項目。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社會和學校陷入混亂,而我和幾位同學繼續在航模組活動室做喜愛的航空模型。大家綜合了航模組第一架無線電操縱模型飛機,以及我那架加大了翼展的彈射模型飛機的特點,構思出一架翼展達到3米的無線電操縱模型飛機。這架模型如今看司空見慣,可在當年卻屬于“破天荒”。然而因為沒有適合它的發動機,所以只好又改成了無線電操縱模型滑翔機。動亂年代,這架模型雖然做了出來,但沒能試飛,而我中學時代的航模活動也由此結束。
1968年,我轉到廣州執信中學讀高中。

1973年,我和初教5合影。

1984年,我和36號殲6合影。
1969年3月3日,我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成為空軍興寧基地機務大隊的一名機械員。
到部隊后正趕上換裝殲6飛機,我所在的二中隊36號機組負責維護出廠號3139、部隊編號3396的殲6飛機。巧的是,這架飛機也是3月3日從沈陽飛機制造廠出廠,與我同一天加入人民空軍行列。
換裝新飛機的第一步是理論學習。從殲5改裝到殲6,需要學習超聲速飛機的飛行原理、構造、各系統工作原理、維護規程,以及維修操作技能。當時,部隊人員多是小學、初中學歷,甚至還有文盲,所以直接學習超聲速殲擊機,遇到了很大困難。而且,當時的學習條件也十分簡陋,我們晚上在機窩、停機坪站崗,白天在戰斗值班休息室的大通鋪上上課,既沒有掛圖,也沒有教具,只有教員從蘇聯米格-19資料翻譯過來的幾本教材,大家輪流閱讀、抄寫。改裝學習之艱難,可想而知。
我雖然只上到高中二年級,但在這批改裝殲6的人員中,算是文化程度較高的。我有參加航空模型活動的基礎,所以學習飛行原理、飛機構造和系統都很容易。我不但能聽懂教員的全部講課內容,還能協助教員輔導其他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