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李志勇
我院是一所集醫療、急救、教學、預防、康復、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公立醫院,坐落于遼寧省丹東市大孤山經濟區所在地,地處丹東、大連、鞍山三市交匯處。醫院是東港市西部地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承擔當地40余萬人口的醫療救治和預防保健業務。現有職工445人,編制床位數250張,實際開放床位數310張。2014-2018年年均門診量為95923人次。
醫院門診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醫院的規模、醫療質量和技術水平、門急診管理水平以及病人對醫院的信任程度。同時,醫院門診量直接影響醫院的住院量,是醫院關鍵的經營指標之一。
本文通過分析我院2014-2018年5年間門診患者就診量,旨在了解我院的門診量變化趨勢和季節規律,為醫院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動態安排醫護人員提供數據參考,最終為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門診服務。
1.資料來源 逐月收集我院2014-2018年的門診量數據。資料采集于我院的門診信息系統,數據真實、可靠。
2.研究方法 采用季節指數法[1]分析門診量的趨勢及規律。季節指數的大小反映一年中不同時間段門診患者的實際值與年平均值的相對數。按月計算季節指數的公式為[1]:
季節指數(%)=同月發病數/全年月均發病數×100%
(1)
如果季節指數等于100%,表示該月份的門診量處于全年的平均水平;大于100%,表示門診量高于年平均水平,為旺季;小于100%,則表示該月份門診量低于年平均水平,為淡季。
1.門診量一般情況 我院2017-2018年逐月門診量情況見表1。5年總的門診量依次為80302、89491、96546、107554、105723,年平均門診量為95923。5年各月份的平均門診量見圖1,月平均門診量較低的月份有2月,5-7月和10月份,較高的月份有8月份和11月、12月。

表1 東港市第二醫院2014—2018年門急診量
2.門診量的季節指數分析
根據表1的各月門診量的原始數據,計算5年間的月平均門診量為7994。并計算5年間各月份的平均門診量,1-12月的平均門診量依次為:8145、7656、7930、8227、7687、7720、7652、8745、7911、6894、8473、8883。依據季節指數的計算公式(1),求得各月的季節指數見表1和圖2。其中季節指數大于100%的月份有:1月、4月、8月、11月和12月,其余月份季節指數低于100%。

圖1 我院2014—2018年月平均門診量統計

圖2 我院2014—2018年門診量按月季節指數變化趨勢圖
根據我國東北的地區氣候特點,將3-5月劃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1-2月為冬季,分別計算四季的季節指數,結果見表2。結果可見,春秋季節門診量的季節指數低于平均水平,而夏冬季節高于平均水平。
在醫院服務地區和人口比較固定,且無明顯的疾病流行的情況下,醫院的門診量仍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和規律性。我院2014-2018年的門診量變化趨勢分析結果顯示,門診就診量的高峰期為8月、11月和12月;低谷期為2月、5-7月和10月。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趨勢,與不同月份的氣候特點、服務對象的生活和就診習慣等因素有關[2-3]。本院地處丹東市大孤山鎮,主要服務對象是當地農民,每年的5-7月及10月是農忙季節,一些患有非急性病的患者,在不影響生活和勞動的情況下,一般不選擇此時段就診,故這幾個月份的門診量相對較低。2月份門診量低,主要是由于2月份本身天數較少,且每年的春節一般在2月份,非急性病患者就醫一般也會避開春節期間。8月份門診量偏高的原因主要為夏季天氣炎熱,腸道傳染病高發,且非農忙季節。而11月、12月當地天氣寒冷,空氣干燥,呼吸道和心血疾病高發,且是農閑季節,患者更愿選擇此時間段就診。

表2 東港市第二醫院2014-2018年四季的門急診量
為了更好地給當地居民提供衛生健康服務,本研究探討了醫院門診的工作量趨勢,找出門診患者就醫的時間變化規律及需求,可以根據不同季節的門診量變化,合理安排醫院醫療資源的配置和調度[3]。在門診就診量多的月份、季節提前制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增加醫療資源的配置,以滿足患者就醫需求。而在門診量較低的月份,在不影響醫療工作的前提下,可適當安排專業人員的輪休和培訓及設備的維修。我們要因地制宜地不斷優化門診流程,合理安排醫院的醫療資源,建立合理有序的門診秩序,提高就診效率,提升急診醫療服務能力,以更好地適應當地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健康服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