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杜錄,魏立明,張永東
(1.甘肅省畜牧業產業管理局,甘肅 蘭州 730030;2.張掖市畜牧管理站,甘肅 張掖 734000)
肉羊產業在脫貧攻堅進入攻城拔寨的關鍵時期,作為拉動貧困地區群眾增收的“引擎”,在規模不斷擴張的情況下,如何以問題為導向,向廣大的養殖合作社和貧困戶提供質優價廉的良種,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是目前肉羊產業精準扶貧縱深推進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良種獲得途徑有人工授精、直接從國外進口和胚胎移植。人工授精途徑,成本較低,但實現改良需要時間較長,無法滿足肉羊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直接進口,成本太高,只能少量引進;而胚胎移植則可以極大地增加了優秀母畜的后代數,挖掘了母畜的遺傳和繁殖潛力,快速擴群獲得高品質肉羊,技術業已成熟,規模化推廣務實可行。
甘肅省胚胎移植工作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末期,羊胚胎移植技術研究、技術應用明顯晚于牛,跨入本世紀后一些科研院校聯合種羊場開展綿山羊胚胎移植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至2005年生產肉羊胚胎538枚,移植肉羊胚胎1 226枚、細毛羊胚胎125枚[1],胚胎移植產活肉羊440只、細毛羊24只,肉羊胚胎移植受胎率50.98%,羔羊成活率達90%以上,基本達到國內先進水平[1]。但此后由于成本較高、羊產業經濟狀況和技術水平的制約,同全國一樣未進行進一步技術熟化和生產應用。
2010年以來,由于肉羊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市場對高產、優質和高效肉用新品種的剛性需求,胚胎生產所需供體羊規模的擴大,以及胚胎移植設備儀器和激素、藥品國產化的邁進,甘肅和全國養羊大省一樣興起新一輪的羊胚胎移植熱潮,國外機構、國內科研院校、省內科研單位紛紛介入,寧縣大禹肉羊養殖有限公司也適時的引進人才、技術、設備,開展胚胎生產移植的商業化運作。據調查,2016—2017年度,甘肅省酒泉、張掖、金昌、武威、蘭州和定西市12家種羊生產企業,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內蒙古大學、天津澳群、北京奧沃特科等單位的技術,利用鮮胚、國外引進凍胚移植受體羊6 364只,繁育成活澳洲白、杜泊、薩福克、陶賽特、特克賽爾和東佛里生品種羔羊4 491只。840只供體母羊沖胚6 250枚,平均沖胚6.9~8.0枚,鮮胚移植受體羊4 409只,其中單胚3 175只、雙胚984只、多胚250只,45天B超檢查妊娠率65.15%~83.0%,分娩母羊2 922只,平均分娩率36.92%~82.57%,受體母羊產羔3 537只,其中單羔2 147只、雙羔1 090只、多羔300只,斷奶成活羔羊3 222只,羔羊斷奶成活率90.00%~91.95%,受體母羊斷奶羔羊成活率43.3%~118.9%。金昌、武威兩市兩家制種企業2017年利用國外引進凍胚移植母羊1 955只,其中單胚移植1 730只、雙胚移植225只,45天B超檢查妊娠母羊1 301只,妊娠率45.14%~71.21%,分娩母羊1 250只,平均分娩率43.43%~68.41%,受體母羊產羔1 333只,其中單羔1 108只、雙羔225只,羔羊斷奶成活1 269只,羔羊斷奶成活率94.70%~95.26%,受體母羊羔羊斷奶成活率40.86%~70.16%。鮮胚、凍胚生產移植主要平均技術指標達到國內水平,但受胚胎質量、技術人員水平、胚胎移植所用材料質量的影響,效果差距較大。目前,在甘肅省從事羊胚胎移植團隊有大專院校、商業化胚胎移植公司和國內大型制種企業,后兩者的主要技術人員為澳大利亞籍。
胚胎(鮮胚、凍胚)移植由于使用設備、藥品、激素材料來源、質量的不同,移植效果很大差別,國產品價格相對低廉,獲得渠道也較多,但存在設備質量不高,激素與藥品等主要材料應用效果不穩定,進口品雖然價格高,但質量好、應用效果穩定,從業者為保質量、贏得聲譽更愿意使用國外進口移植設備、藥品和激素。
國外團隊或國內依托國外團隊胚胎移植技術熟化、操作嚴謹規范,胚胎移植受胎率較高,成本昂貴。國內團隊由于對影響移植妊娠率的胚胎質量、供受體同期性、受體體況、受體年齡、營養狀況和環境條件以及移植后受體的飼養管理等各節點技術的細化、熟化程度不夠,技術操作的不熟練,移植妊娠率相對較低,成本也相對較低,但未懷孕母羊空懷期飼養管理成本增加,直接影響胚胎移植作為高新技術對用戶的誘惑力。
目前,在甘肅從事胚胎移植人員有大專院校、商業化胚胎移植公司和國內大型種羊生產經營企業,其中后兩者主要技術操作人員均為外籍;國內科研院所雖然掌握技術要領,但移植效果明顯低于外籍技術人員。由于技術掌握在極少數人員手中,作為技術應用或轉化主體的養殖場和技術推廣單位的不掌握其操作技能,極大地限制了技術在生產中規模化推廣應用。
由于胚胎移植設備、所使用藥品、激素、凍胚高度依賴進口,技術被少數人員掌握、技術服務費高等諸多因素導致胚胎移植成本昂貴,與技術需求者支付能力、市場回報不相匹配,目前制種企業主動開展胚胎移植的數量極少,大多依托科研經費或財政項目資助開展。
由于利益驅使,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制種企業、商業性公司紛紛搶占市場份額,但均未按照《家畜遺傳材料生產許可辦法》依法生產經營,且由于炒作,或眾多制種企業不是很了解胚胎移植,移植效果未引入第三方監管或評估,移植效果眾說紛紜,事實也是高低差別較大。
以種羊生產企業或省級生物技術實驗室為依托、以科研院所技術為支撐、以技能培訓為手段,構建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化的農業技術推廣聯盟,形成支撐肉羊純種繁育與雜交利用的技術體系,創新示范基地建立方式,探索羊胚胎移植技術常態化推廣新模式。
以致力于創新、負責任、有擔當的種羊企業為主體,在慶陽、酒泉、張掖、武威等肉羊養殖主產區,建立良種羊冷凍胚胎移植繁育示范基地;在肅南縣等牧區,以“企業+種羊合作社+種羊合作戶”模式,建立“牧區繁育、企業培育”的良種羊繁育示范基地,即:以牧區合作社(牧戶)放牧的當地品種或雜種母羊為受體,以新品種羊為供體,制種企業提供胚胎和移植等技術服務,合作社(牧戶)負責受體的飼養管理,制種企業按照合同約定收購胚胎移植羔羊,再集中進行標準化培育。通過多種途徑的胚胎移植技術推廣,快速繁育質優價廉、廣大養殖戶場(戶)能夠普遍接受的良種羊,以滿足市場需求,突破良種對產業轉型升級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瓶頸制約。
以鮮胚受胎率60%~70%、凍胚受胎率45%~55%為基本技術指標,以胚胎移植過程國產設備、藥品、激素替代進口使用為重點,進一步熟化各環節的技術,以形成操作簡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廣的新技術。
一是廣泛宣傳良種對肉羊養殖提質增效的作用,讓各級行業主管部門、各級技術人員和廣大養殖場、戶,明確胚胎移植對養羊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二是加強技術培訓,針對市場需求,分類分層次進行技能培訓,特別是要面向制種企業和基層技術推廣單位開展培訓,逐步培養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技能型工匠人才,緩解胚胎移植技術推廣人才極度短缺的現狀。
畜禽良種對畜牧業發展的貢獻率超過40%,優良品種是促進肉羊產業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前提。而肉羊產業作為甘肅省六大特色產業之一,牧區、半農半牧和部分農區振興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與全國養羊強省和養羊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良種覆蓋率低,良種化70%[2],而專門型肉用羊良種化約15%左右;出欄羊平均胴體重低,甘肅15.8 kg,新疆17 kg,而發達國家在19 kg以上,如美國為28 kg、丹麥22 kg,荷蘭25 kg、澳大利亞19.4 kg,與肉羊大省、肉羊生產先進國家差距很大[3]。高產、優質新品種種羊的極度短缺是制約肉羊產業轉型升級的瓶頸性制約。2017年,甘肅省存欄基礎母羊約1 200萬只,規模化養殖場存欄母羊約650萬只,若全部推行人工授精配種,其余非規模飼養母羊全部自然交配,其中50%用肉用品種公羊雜交改良,需要合格種公羊10萬只,生產種公羊需胚胎35萬枚(產羔性別1∶1比例)以上。考慮到“十三五”甘肅肉羊產業發展,毗鄰寧夏、內蒙和青海等養羊大省搶占10%~20%的市場份額,到2020年羊產業對胚胎需求量50萬枚以上。目前,甘肅省級種羊場年可生產合格肉用品種的種公羊5 000只,市場缺口較大。獲得良種的方法有人工授精、直接從國外進口活體和胚胎移植,人工授精成本較低,但需要時間較長,無法滿足肉羊產業轉變生產方式的時代要求;直接進口活體成本太高,只能少量引進,而且由于國外對核心群的控制,優質遺傳資源也很難引進;相對胚胎移植,具有短平快、低成本和“一步到位”的特點,特別是冷凍胚胎。因此,隨著胚胎移植技術人員群體的擴大和廣大養殖場對胚胎移植技術的認可和接受,胚胎移植技術將和家畜人工授精技術的推廣應用一樣將得到規模化推廣,其產品和技術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