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亞琴
(平涼市靈臺縣蒲窩鎮畜牧開發服務站,甘肅 靈臺 744400)
近幾年,靈臺縣動物防疫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等動物防疫法律法規,以“兩個確保”為目標,牢固樹立抓防疫促生產、抓監管保安全、抓改革添活力、抓項目謀發展、抓培訓帶隊伍的思想,周密部署,狠抓落實,確保了無重大動物疫情和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確保了全縣畜牧業健康穩步發展。
靈臺縣轄9鎮4鄉186個行政村,2018年底牛存欄5.1萬頭,羊存欄3.6萬只,豬存欄2.5萬頭,雞存欄22.8萬羽,犬存欄0.86萬頭。畜禽年飼養量大,實現畜牧業產值增收,產業扶貧作用發揮充分,但畜禽流通調運頻繁,引發重大動物疫情風險增加。全縣現有規模養殖場(小區)59個,農村散養戶19 560個;全縣共設鄉鎮畜牧獸醫站13個,建立動物疫病監測點198個,鄉村獸醫門診及獸用藥房33個,生豬定點屠宰場1個;全縣畜牧獸醫系統工作人員13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25人(高級職稱10人,中級職稱19人,初級職稱67人,技術人員29人,村級動物防疫員186人。
為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領導,2007年縣上組建成立了靈臺縣畜牧獸醫局,主管全縣畜牧獸醫科技推廣、動物疫病防控、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畜牧業發展工作。畜牧獸醫局下設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動物衛生監督所專業從事動物疫病的免疫、檢疫、疫情監測報告、疫情處置等防控工作。為加強對口蹄疫、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情的防控和處置工作,縣上成立了由主管農業工作的副縣長任指揮長、畜牧、公安、財政等成員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靈臺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指揮部”,制定了“靈臺縣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組建了“靈臺縣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備工作隊”,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隊伍,對重大動物疫情防控處置工作進行統一領導,統一調度,切實做到無疫保平安、有疫不擴散的目標。動物防疫冷鏈體系、動物衛生監督基礎設施和獸醫實驗室改擴建項目建設到位,改建實驗室及業務用房150 m2,增設了實驗室功能區,新購置儀器設備47臺(套),冷庫、冰箱、冷藏車、無害化處理設施齊全。13個鄉鎮畜牧獸醫站站均配備大專以上專業技術人員5名,鄉鎮站實施了省級標準化基層站建設項目,有業務用房、工作場地和簡單的檢測診療儀器設備設施,基本能滿足全縣動物防疫工作的需要。
1.2.1 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成效顯著 扎實開展了春秋兩季集中免疫,年均累計免疫各類畜禽74.23萬頭(只、次),平均免疫密度達99.6%,畜禽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84.8%,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實行了集中監測與日常監測相結合、監測與免疫相結合、監測與應急處置相結合的“三結合”監測制度,年均采集病原學、血清學樣品1.56萬頭(份),提高了預警預報能力。突出動物防疫的重點區域和關鍵環節,以規模養殖場為防疫重點,推行防疫劃片包干責任制;加強了應急隊伍建設和應急物資儲備;開展了縣級獸醫實驗室考核認證,保證了日常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
1.2.2 動物衛生監督能力明顯增強 建立了“鄉鎮站(所)檢疫員+協檢員”為主要模式的基層產地檢疫工作機制,設立產地檢疫村級報檢點184個,規模養殖場(區)產地檢疫率達到100%,散養戶產地檢疫有了新進展。
1.2.3 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顯著提高 積極參加省、市獸藥GSP檢查員培訓班,開展了假劣獸藥、飼料專項整治活動,強化了飼料生產企業監督管理,開展了飼料標簽大檢查,完成了全市獸藥飼料及畜產品監測抽樣工作任務,抽檢合格率100%,違禁藥物檢出率為零。
1.2.4 獸醫業務培訓和考評考核有序推進 為確保動物疫病防控效果,切實提高基層動物防疫員業務水平,整合農業科技培訓資金,重點對鄉鎮、村級防疫員進行了基本能力培訓與演練,配備村級動物防疫員184名,防疫員報酬發放及時到位,開展動物防疫專業技能競賽,對優勝者進行獎勵。開展動物防疫目標管理,將防疫工作納入政府工作考核范圍,年開展動物防疫績效評價考核2~3次,基層防疫隊伍素質明顯提高。
近幾年,全縣動物防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按照“預防為主” 的防疫方針,基本實現了“兩個確保”目標,促進了畜牧產業快速健康發展,但同時還存在體制機制、管理、技術、經費等方面的問題,嚴重制約著全縣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存在引發重大動物疫情的潛在風險。
一是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未形成工作合力。近幾年,國內外及周邊地區動物疫情復雜,全縣動物疫病防控壓力巨大,在落實國家有關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措施時,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成員單位敷衍了事,認為動物疫病防控是畜牧部門的事,只需配合完成任務,致使好多防控措施、關鍵環節沒有落實到位,容易引發動物疫情。
二是動物疫情屬地管理責任沒有落實到位,政府保防疫密度,畜牧部門保防疫質量的工作機制落實不到位。個別鄉鎮在動物免疫、檢疫、消毒、疫情處置等工作中只做到開個會,發個文件,剩下的工作落實全由畜牧部門完成,鄉村社行政配合不力,致使防疫密度和質量都不達標,免疫有死角,存在引發疫情風險。
三是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難度較大,中小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防疫條件差,管理粗放,防疫措施落實不到位,疫情發生的風險依然存在。產地檢疫工作開展難度大,檢疫率還遠遠達不到要求,動物衛生監督不到位,執法力度不夠,跨省區調運動物監管不嚴,外源性疫情傳入的風險依然很高。
四是村級動物防疫隊伍人員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縣鄉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不充分不及時,專業知識、操作技能都有局限性。基層工作人員力量薄弱,村級防疫員報酬太低,難以調動工作積極性,嚴重影響防疫工作質量。
五是動物防疫和動物衛生監督經費不足,導致部分防控措施無法實施,部分工作無法落實。
貫徹“預防為主,防控結合”的方針,以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及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為目標,有效提高獸醫行政管理能力、疫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動物衛生監督執法能力,完善動物防疫體系,創新工作機制,加強項目建設、隊伍建設和信息化建設,保障全縣草畜產業健康發展。
力爭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率達到99%以上,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80%以上;產地檢疫率達到100%;耳標佩戴率達到100%;屠宰檢疫率達到100%。
一要夯實防疫責任。縣鄉(鎮)要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領導,落實動物防疫劃片包干責任制,逐級簽訂防疫工作責任書,將轄區內動物防疫工作落實到人。各級防疫人員按包干的責任區域實行定期巡查制度,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快速處置。如因失職瀆職引發疫情要進行責任追究。二要加強春秋兩季集中免疫。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疫病要全覆蓋免疫,做到應免盡免。三要強化疫情監測,提高預警預報能力。鄉村動物防疫人員要主動承擔疫情監測報告工作,縣疫控中心要及時匯總上報監測結果,嚴格按省、市規定的監測任務和指標完成監測任務。要完善疫情報告制度,延伸報告網絡,及時提出預警信息和防控建議。四要快速反應,提高疫情應急處置能力。要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做好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理所需的疫苗、消毒藥品等防疫應急物資的儲備,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技術培訓和應急演練。一旦發生疫情,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按照“早、快、嚴、小”的原則及時處置,防止擴散和蔓延,把危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五要重點加強規模養殖場(區)的防疫管理。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要建立健全各項防疫制度,簽訂防疫目標責任書,加強門禁和消毒等綜合管理。動物衛生監督部門要對規模場(戶)進行監督,規范防疫行為。
要以產地檢疫和查處違法案件為突破口,以檢促防,加強動物衛生監督力度。一是嚴格產地檢疫規程。重點加強養殖場產地檢疫工作,設立村級報檢點。二是加強屠宰檢疫。實行官方獸醫駐場定點屠宰場檢疫制度,屠宰檢疫率達到100%。資料保存完整。三是加大違法案件查處。嚴厲打擊儲藏加工和運輸病害畜禽及其產品的違法行為。四是嚴格動物調運管理。對省際間引種及調運動物要推行報告審批制度,落實隔離觀察制度,嚴把檢疫關。對運出縣境的動物和動物產品,實行嚴格的檢疫制度。
將動物疫病防控所需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加強培訓和管理,制訂量化考核指標,進行合理分配。
要把培訓提高作為動物防疫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制訂培訓計劃,積極組織參加學歷教育和業務培訓,提高服務技術水平。
進一步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組織領導,實行動物防疫和畜產品安全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縣防制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要統一領導,協調指揮成員單位,形成防控合力,確保動物防疫質量,保障全縣畜牧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