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新
(隴南市動物疫病控制中心,甘肅 隴南 746000)
基層動物防疫工作是畜牧生產以及市場的連接橋梁,對于整個畜牧產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的有序進行可以推動畜牧業健康發展。從現階段來看,基層畜牧獸醫防疫工作還存在一定問題,容易引發大范圍的流行性疫病,因此,需要加強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動物防疫體系,確保畜牧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畜牧業管理相對分散,存在各自為政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畜牧管理的力度。我國畜牧業呈現出多部門管理,如畜牧生產由畜牧部門管理,產品的加工以及流通主要由商業部門管理,產品收購以及出口由糧食部門管理,多頭分段管理嚴重妨礙了動物防疫工作的進行。
當前基層動物防疫工作更多關注在提升畜牧產品質量、擴大養殖規模等方面,對于具體防疫工作重視程度不足,一旦發生新型的疫病就很難采取針對性防疫措施應對。另外,基層動物疫病防治隊伍體系不健全,缺少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無法有效建立起防疫工作體系。
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完善防疫體系,需要良好的防疫軟硬件支持,但是現階段基層防疫條件相對落后,資金有限,缺少先進的動物防疫檢測設備,對于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了困難。目前很多基層區域都建立了動物實驗室,但是實驗室所配備的設備相對老化且應用不足,檢測結果很難準確反應動物疫病具體情況。
目前,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的手段較為單一,大多數還是采取“一針好”的防疫措施,并且存在著防疫造假以及質量較差的情況,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防疫工作質量。
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通過大量專業技術人員的支持,但是受資金、待遇等方面的限制,很多地區專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部分工作人員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相對較低,無法有效應對復雜的動物防疫工作。另外,基層對于動物防疫人員的教育培訓機制不完善,相關人員很難獲取最新防疫知識,已有知識滯后,無法滿足現代動物防疫工作的要求。
第一,建立健全動物疫病防治工作體系,確定出相應部門(包括行政管理部門、畜牧部門、檢驗部門、食醫藥部門等)的責任,防止具體工作中相互扯皮問題,能夠充分發揮各自工作責任,共同推動動物防疫工作的進行。
第二,建立起信息化的防疫工作機制。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起信息化的防疫工作機制,確保信息能夠有效傳遞并共享,建立起區域性聯防機制,調動基層養殖戶參與到防疫工作中。
第三,建立完善崗位責任制。要在基層將崗位責任制落實到位,確保各崗位人員能夠明確自身防疫責任,同時要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
第一,有效提升突發性疫病的解決能力,將獲取數據信息及時上報,按照疫病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防疫措施。
第二,需要將“定期檢疫”工作落到實處,嚴格遵照相應程序對管理范圍內動物實施檢疫,同時要仔細、詳盡記錄檢驗數據信息,全方位提升動物檢疫工作質量。
第三,在不斷擴大疫苗知識普及率的基礎上大力推行疫苗注射工作,通過疫苗的及時接種提升疫病的預防效果。
第四,將不明動物疫病相應數據信息及時上報,增強動物疫病的預警力度,有效提升防疫工作的科學性。
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的有效進行是建立在高水平防疫技術人員基礎上進行的,所以要增強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能力,進一步提升防疫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滿足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的需要。
第一,通過多種形式吸引專業技術人員加入到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中來,加強基層獸醫防疫工作技術人才儲備,提升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技術人員數量。
第二,加強動物防疫人員的教育培訓,通過專業講座、網絡課堂等多種方式提升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能力以及水平,確保防疫人員能夠掌握最先進的防疫技術以及典型病癥的處置方式。
第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起信息化防疫工作體系。建立起“互聯網+動物防疫”的模式,通過網絡化的方式提升動物防疫知識的普及率。建立起針對性的網絡培訓模式,不斷提升養殖場專業技術人員、獸醫、行政機構以及科研機構的溝通配合,進一步提升動物防疫工作的效率。
基礎設施是提升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的基礎,是進一步提升動物防疫水平、解決動物防疫實際困難的重要條件。
第一,要不斷完善基層組織機構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從而為畜牧獸醫工作建立起良好的環境。
第二,按照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的具體需要制定出針對性的設備引進計劃,確保引進設備的合理性。
第三,增強獸醫動物防疫技術優化升級,特別是對于獸醫動物防疫中的技術難題要加強專題性研究,提升技術水平,以便更好應對突發疫病的發生。
為了確保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能夠正常開展,需要增強基層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工作資金的利用率,確保動物防疫工作資金能專款專用。對于政府部門撥付的防疫經費一定要嚴格監管,要確保每筆經費支出都要具有詳盡記錄以及使用說明。監管部門應加大監督力度,擴大監管范圍。另外,針對經濟條件困難的地區,政府部門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