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吉歐珠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東縣農牧綜合服務中心,西藏 亞東 857600)
草原是牧民發展畜牧業重要的物質基礎,更是維護生態安全最重要的生態屏障。近年來,受經濟發展的影響,大多的草原被過度開發,使得草場變小,土地沙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影響到草原牧區的發展。從2011年起,國家決定在內蒙、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和云南這八個主要的草原牧區省(自治區)全面建立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為此,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開展了草原保護工程,大力倡導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工程,健全了耕地、草原、森林、河流以及湖泊的休養生息制度,同時建立了市場化、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機制,藏區草原牧區開展了各項保護工程,并開展實施了舍飼禁牧的策略,以加快藏區草原整體生態環境的恢復和保護。
當前,藏區草原牧區的基礎生活設施不完善,水、路、電等基礎生活設施建設較為滯后,無法滿足牧區牧民基本的生活和生產需求。牧區牧民定居點的房屋保溫性能不佳,抗震能力較差;醫療衛生條件較差;學校位置偏遠;垃圾處理點建設不夠,不能及時處理。
藏區草原牧區采用(放牧+舍飼)喂養以來,因為修建暖棚成本較高,政府補貼的資金不夠,牧民還需自籌資金。牧區離城鎮較遠,道路交通不便,使得暖棚修建的成本偏高,而且,藏區草原冬季偏長,且風雪較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較高。
當前,藏區草原在退耕(牧)還草補償方面標準較低,加之當前牧區家庭人口較多,舍飼禁牧政策實施以后,畜牧的數量逐漸減少,使得牧民的收入逐漸降低。
藏區草原因分布的地點不同,經濟結構也不同,應根據各地草原的特征,采用因地制宜的策略。對于草面面積較大的牧區,應采用輪牧的方式,并加強科學管理,引進優質牧草,促進草原植被的恢復,實現草畜的平衡;對于半農半牧地區,應加強退耕還草,通過退耕還草,增加草原草場的面積,同時鼓勵農牧民種植青貯玉米等優質牧草,加強青貯飼料的供給,從而促進畜牧戶和無畜戶之間的合作,更好地發展舍飼,以此促進牧區經濟的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藏區草原具有悠久的畜牧歷史,從古自今,牧民大都采用游牧的方式,很多牧民對與舍飼禁牧工作缺乏正確的認知,不愿意采用舍飼養畜的方式。因此,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應加大宣傳的力度,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向牧民宣傳舍飼禁牧、促進草原植被恢復及草原生態保護的重要性,鼓勵牧民積極采用休牧、輪牧和舍飼禁牧的方法,促進草原植被的恢復。
針對當前牧區基建設施發展滯后的問題,地方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大牧區基礎設施的建設,采用向上級政府申請財政撥款、自籌資金等方式,加強牧區水、電、交通等基礎生活設施的建設,同時采用低息貸款或無息貸款的方式,鼓勵牧民加快畜牧基礎設施的建設,推進暖棚、儲草棚的建設,引導牧民開展舍飼禁牧,從而為促進草原生態恢復并助力牧區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針對牧區草原實施退耕還草以及禁牧、休牧和舍飼工程,地方政府職能部門應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適當提升退耕還草的補償標準以及草原生態環境保護的獎勵標準。同時鼓勵農牧民加強優良飼草的人工種植,并擴大農業種植區青貯玉米等優質牧草的種植面積,并采用微生物處理、鹽化、糖化以及氨化等方法,加強對青貯玉米秸稈的加工利用,解決舍飼養殖的飼草飼料供應。此外,地方政府職能部門應鼓勵農牧民利用草原周邊的荒山和荒坡種植有飼育價值的小葉金雞兒、楊柴等灌木樹種,待其成林后進行平茬再加工利用,不僅提高了荒山荒坡的利用率,還解決了舍飼牲畜的飼料問題。
當前,要想加快藏區草原生態環境恢復,同時助力牧區經濟的發展,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需加強草原保護行政執法的力度。為此,地方政府職能部門必須大力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草原生態保護執法隊伍,加強執法巡邏,保護草原的資源,促進草原的生態環境恢復,管理牧區的輪牧、休牧和禁牧,監測草原資源和生態,避免草原農牧民對草原草場過載放牧、亂采濫伐以及過度墾荒的開發利用,同時做好草原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好草原防火、防災工作,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加強對違法事件的打擊力度,確保藏區草原生態環境的恢復,并有效助力牧區經濟的快速發展。
當前,草原資源的過度開發,不僅僅是過度放牧導致的,還因為草原人口的增多,使得人們不得不加大對耕地的開墾,以及中草藥材的挖掘,這也是導致藏區草原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藏區草原生態環境的恢復,助力牧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政府部門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實施生態移民,鼓勵農牧民遷入城鎮。同時,政府部門要做好農牧民的培訓就業工作,確保農牧民能夠更好的融入城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