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鵬,盧曉麗,田孟芳,趙彥玲,孫 磊,任子利
(西藏農牧學院 動物科學學院,西藏 林芝 860000)
近年來我國肉羊養殖發生了轉變,傳統的散養和放牧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制約著產業的發展[1],從分散養殖和自家屠宰的個體戶逐漸向統一飼養、規模養殖、集中屠宰的方向轉變[2]。
20世紀50年代前,羊毛較羊肉發展迅速,通常綿羊以產毛為主要經濟效益,后來由于化纖工業的出現,羊毛產業出現下滑趨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健康飲食認識的提高,羊肉的營養價值被大眾所認可,羊肉市場也逐漸好轉,羊肉的效益也逐漸大于毛用效益[3]。由于羊肉較其它肉質鮮嫩,其內含的脂肪和膽固醇也相對較少,羊肉能夠順氣活血、補腎名目、治虛抗寒為秋冬的最佳食材[4]。國外逐漸向專業生產羊肉的方向發展,世界范圍的羊肉也因此迅速發展[5]。一條產業的結構中生產結構和需求結構是必不可少的[6],由于農業上的利潤點相對工程、金融等經濟形式較低,為了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因此要在保證飼養環境設備齊全、飼料營養能夠滿足日常所需的基礎上降低成本。肉羊的養殖能否多賺錢,不僅在于飼料方案是否合理,還取決于肉羊的品種是否適宜,由于地理環境、生長特性不同,肉羊之間的產肉也存在差異,以江蘇省的蘇羊為例,地方類品種,對當地氣候及飼養環境適應較好,生長速度較其它品種的綿羊迅速,據數據統計三月齡的綿羊平均體重可達35 kg其體長和體高分別在74 cm和80 cm。
國內大多養殖場關注的重點在于羊只本身的體況和喂養飼料對綿羊的生長產生的影響,但這與羊舍的建造和飼養管理模式密切相關。羊舍的選址既要保證不影響周邊的生態環境,還要保障廠區建設合理規范,羊舍的建造包括圈舍的形式、凈道污道的布置、羊只平均占地面積等。本文以江蘇省徐州市某規模化羊場的養殖模式為例,對當地品種蘇羊的飼養進行概述。
場區應選建于城郊,四周為農田視野開闊。全區污水道及雨水管匯聚于污水坑排出。全區以生態羊場為建設主線,全區綠化面積可達30%以上,根據江蘇省當地氣候條件搭配不同季度植被,以達到四季近乎常綠。場區門口設有長4.5 m寬3 m的消毒池,便于對來往車輛進行消毒,以免病毒細菌攜帶污染羊場;廠區設有配料倉、配藥室、機械房、青貯倉、圈舍、食堂,各區域間有明確的區分。機械房與配料倉相鄰,可利用料車配合其它大型機械進行飼料供給,料倉與圈舍區之間設有6 m馬路相隔,開闊的場地可方便鏟車的日常運行,各建筑之間緊湊合理,符合土地使用規范。
圈舍為南北走向建筑,磚砌式搭配彩鋼人字形棚頂建設而成,磚砌高度1.8 m,窗戶高度2 m,棚頂設有排氣扇,保障舍內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各羊舍之間相隔5.4 m,并種有行道樹可在夏季起到遮陰的作用。該圈舍面積及高度要適宜羊只生產,舍內空氣流通干燥。場內種植的各類綠植可在夏季達到降溫避暑的效果。飼料車也可順利通過圈舍內進行機械化喂養,節省人力[7]。圈舍外墻下設排污孔,可將糞尿通過排污孔流入污道后集中處理,降低了污染問題[8]。
1.2.1 圈舍門 圈舍門為電動卷簾門,高3 m、寬3.8 m,安置在圈舍前后,便與根據氣候條件調整通風。
1.2.2 羊床 羊床深60 cm,由長3 m寬0.5 m的竹板搭建漏糞羊床,竹板羊床由雙層竹片為材料,各竹片間由螺絲進行固定。竹片表層有防腐涂層,以免蟲蛀及腐蝕,竹片本身具有防水的特性,竹板使用時間較長且有較強的承載力,竹板經拋光處理不傷羊只,羊床高度較地面低約30 cm,與地面之間由25 cm水泥擋墻相隔,可有效避免羊床污染。
羔羊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不僅要考慮其日糧中的營養,還應考慮其骨骼和肌肉方面的增長。每日增加蛋白及礦物質的喂養,由于羔羊的胃腸還未健全,日糧中加入羔羊蛋白預混飼料[9],對羔羊進行補飼。
肉羊的舍飼育肥要根據飼養標準及肉羊的不同生長階段進行飼料搭配,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營養配比,羊的增重要根據其自身體況進行調整,這樣才能滿足羊只的營養需求,達到最大經濟效益[10]。
2.2.1 成年羊的日常飼喂 成年羊既要保證營養又要考慮其成本,選擇易取材的花生秧、蒜皮、麩皮配合干草作為基本飼料,為促進其生長發育在飼料中混入魚肝油、維生素E、鹽,在飼料中混入蒙脫石可增加飼料的適口性,促進日常采食量。
2.2.2 妊娠期母羊飼喂 對于妊娠期羊只應加強礦物質的補飼。羊只無法站立情況時有發生,故應增加磷酸氫鈣的飼喂,即保證妊娠羊只體重不易過重又保證其營養水平達到健康順產的目的。
羔羊階段決定著之后的育肥效果,做到接產時保證無菌無毒,環境干燥衛生、溫暖,羔羊出生后將口鼻內的黏液迅速進行清理,使其呼吸順暢,并在10 min之內對其進行母乳喂養,增強其免疫力。對于一胎多羔的現象,羔羊吃不上奶,則利用奶瓶進行奶粉沖劑對羔羊進行人工喂養[11],生產后5日齡的羊羔可對其進行“健幼壯”的喂食,以增強其免疫力,羔羊達到10日齡后進行標記并記錄生長情況。羔羊在哺乳期應進行分欄處理,并縮小圍欄間隙,防止羔羊找不到母羊導致的餓死現象,羔羊不易過早的進行顆粒飼料喂養,由于適口性的原因導致羔羊育肥不佳。在羔羊轉入育肥圈舍時應根據羔羊體況、適應能力強弱選擇是否分群[12]。羔羊在出生后,出現母羊無法識別羔羊的現象,可利用塑料袋對母羊進行口鼻遮擋,由于短暫窒息可刺激母羊尿液的排出,利用尿液涂于羔羊體表后增加羔羊的氣味,提高母羊對其識別。
成年羊在育肥之前,應保證其月齡、性別、身體體重對其進行分群處理,以免由于體況不同導致采食不均勻,造成個體差距過大影響育肥效果[13]。
成年母羊按照其“發展方向”進行分類,根據圈舍號碼的不同分別將其分為,育肥類、待產類和銷售類,育肥類主要考慮羊只身體狀況良好,有較大的生長發育空間;待產類羊只指已經受孕成功,減少日常管理中發生的踩踏;銷售類羊只大多是已經達到育肥峰值,料肉比剛好達到最大效益或日常中無法再進行生育的母羊對其進行銷售處理。在日常飼喂中利用精料可進行適當的補飼。日常管理中由于飼養為舍飼,故羊蹄羊毛應定期進行修剪。每日對圈舍進行清掃,保障育肥羊生活環境的清潔衛生[14]。
大多養殖場采用的配種模式為自然交配,利用馴化好的成年公羊對各圈中的母羊進行試情處理。發現有發情較好的母羊后將母羊與事先準備好的種公羊進行自然交配并記錄時間和配種母羊編號,做好家系圖以免出現近親繁殖造成“兩降一高”的損失[15]。
肉羊患病后會嚴重影響育肥效果,患病羊只會出現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多吃不胖的現象,因此,防疫也是育肥中的重要環節[16]。羔羊出生后應進行肺炎疫苗注射,成年羊應定期進行三聯四防、口蹄疫、羊痘、小反芻獸疫等進行預防,尤其是疫病高發的春秋時節,應加強消毒處理,圈舍門口撒生石灰,定期對圈舍進行消毒水噴灑并通風,對羊只進行藥物治療時應做到“一針一只羊”以免交叉感染,對于傳染性較強的疫病要進行隔離治療,并對其排泄物草料等統一分開管理,以免污染物對其他羊群感染,對圈舍羊床進行消毒時避免采用刺激性較強的消毒液進行消毒,消毒過程中避免對消毒液進入水槽中。
日常配料時要注意檢查青貯飼料,杜絕用發霉飼料,結束配料后要對關閉倉房以防鳥食,日常中要對水槽進行清理以免混入污染物,定時對圍欄進行維護,減少金屬等對羊的刮傷。定期檢查圈舍棚頂的排氣窗,做到正常運轉,保證空氣的流通。
加強育肥羊的管理工作,做好疫病預防工作。針對當地蘇羊品種利用合理的方式,可減少勞動力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