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悅,張 莉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北京 100193)
隨著肉羊產業轉型升級,肉羊養殖已經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并且為實現脫貧攻堅作出了巨大貢獻[1]。湖羊是目前肉羊養殖的首選品種,尤以高繁性能著稱,但其產后癱瘓頻發,對繁殖母羊的生產性能影響較大,該疾病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制約了湖羊生產效率。湖羊產后癱瘓與育種、飼料營養、疾病防治以及飼養管理等因素都相關。因此,如何預防和降低湖羊產后癱瘓對促進湖羊生產具有積極的意義。
湖羊原產于浙江、江蘇等太湖流域,目前在甘肅、山東、陜西等地也有大規模飼養。湖羊體格中等,無角,毛色潔白,具有性成熟早、繁殖力高、四季發情的特點。湖羊前期生長速度較快、耐濕熱、耐粗飼、適應性強,是著名多羔綿羊品種。湖羊肉用性能良好,6月齡公羊屠宰率可達50%以上,并且肉質好、風味佳。湖羊性格溫順,適宜舍飼,是工廠化生產的首選肉羊品種[2]。
羊產后癱瘓屬于典型的急性神經疾病,又稱羊低鈣血癥或乳熱病。該疾病主要發生在成年母羊經產前后數日內,主要癥狀表現為母羊癱瘓、無法進食和哺乳,嚴重影響母羊哺育能力和羔羊生長。該疾病可導致母羊死亡,給養殖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3]。
湖羊產后癱瘓主要是由于經產前后血鈣含量大幅度下降和鈣磷缺乏導致,同時,腦供氧不足和運動不足也會導致該疾病的發生。
2.1.1 血鈣含量過低 血鈣含量與湖羊產后癱瘓密切相關。有研究發現,鈣離子能促進神經系統興奮,從而達到調控家畜運動的功能。而在母羊分娩和哺乳時血鈣含量下降,造成產后癱瘓。
2.1.2 腦供氧不足 目前,湖羊主要以規模化舍飼養殖為主,舍內環控設施較少,空氣流動性差,氧氣含量較低容易造成羊腦貧血及供氧量不足,從而引發血鈣含量降低導致產后癱瘓[4]。
2.1.3 妊娠母羊運動不足 母羊妊娠后期運動不足使母羊鈣磷攝入量降低,子宮肌肉變薄,并易引發分娩大出血,造成產后癱瘓[5]。
產后癱瘓一般在經產前后1~3 d時發生,并具有后肢軟弱、步態不穩、精神抑郁、食欲減退、瘤胃蠕動停止和排糞排尿停止的典型癥狀。發病初期四肢痙攣、泌乳量下降并且精神萎靡,后期出現昏睡、瞳孔放大、心跳加快和低燒的癥狀[6]。
產后癱瘓嚴重影響湖羊的生產性能,并給養殖戶造成一定經濟損失。湖羊產后癱瘓容易造成母羊難產和死胎,從而導致產羔率降低。此外,湖羊產后癱瘓導致母羊泌乳量下降,造成初生羔羊哺乳量不足、體弱多病和生長緩慢,降低羔羊成活率,對母羊及其后代的生產性能和品質都有較大的影響。
近年,湖羊養殖在生長性狀、繁殖性狀、經濟性狀等關注較高,在疾病的遺傳抗病性方面關注度不高。對具有優良生產性狀的湖羊同時開展抗病育種研究,更進一步挖掘湖羊的生產潛能,是有效預防湖羊產后癱瘓遺傳抗性的途徑[7]。大多數疾病的發生都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因此,在保證湖羊生產性能的基礎上開展產后癱瘓致病機理分子研究對降低相關發病率有著重要意義。通過挖掘與湖羊產后癱瘓相關的基因及分子遺傳標記并驗證,從而實現湖羊抗病育種,在基因組層面上降低產后癱瘓發病率。目前,湖羊抗病育種研究較少,應積極倡導湖羊抗病育種并開展相關研究,提高養殖人員育種意識,鼓勵科研人員投身生產,并促進產學研共同發展。同時,要促進表型分析及抗病育種技術的綜合利用,選育出具有優良生產性能的抗性品種。目前,有研究發現SLC34A基因有調控機體鈣磷代謝的功能[8]。此外,SCT-1基因則在牛腎臟和十二指腸中具有較高的表達量,是調節奶牛鈣磷吸收和代謝的重要基因[9]。基于以上研究基礎,可以對調控鈣磷代謝的基因,如SLC34A和SCT-1,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結合湖羊品種選育,最終降低或者避免湖羊產后癱瘓的發生。
湖羊產后癱瘓由經產前后母羊血液中鈣磷含量低下而導致的急性神經性疾病。日糧中鈣磷含量不足或失調,均可導致經產前后母羊血液中鈣磷含量減少或鈣磷代謝紊亂從而誘發產后癱瘓。由此可見,研制鈣磷含量比例合理的日糧對降低湖羊產后癱瘓、提高羔羊成活率和發揮良種優勢有著重要作用。然而,對經產前后湖羊特定階段功能日糧的研究和開發還較少,并且存在研究成果轉化率較低的問題。因此,應積極研發鈣磷比例優良的功能日糧,并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提高湖羊生產性能,降低產后癱瘓發生[10]。
疾病防治是影響產后癱瘓發生的因素之一,及時做好經產前后母羊疾病的檢查及防治工作對降低湖羊產后癱瘓具有重要意義。湖羊產后癱瘓主要是由于血鈣含量低下導致,如果能夠做到及時檢測經產前后母羊的血鈣含量,將降低產后癱瘓的發生。此外,母羊患有鈣磷代謝疾病或風濕性關節炎也能誘發湖羊產后癱瘓的發生,因此,科學合理地對產后癱瘓及其相關疾病進行檢測與防治有利于降低產后癱瘓的發生。大多湖羊養殖場醫療基礎設施較差,對疾病防治意識薄弱,產后癱瘓等疾病不能被及時發現和治療。因此,提高疾病防治意識、增強醫療設施建設及開展全面疾病防治對降低湖羊產后癱瘓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提高疾病防治人員專業技能,開展定期消毒和健康調查統計工作,做到患病個體能夠及時發現和治療,規范疾病防治操作及避免交叉感染,能夠避免或降低湖羊產后癱瘓的發生。
我國湖羊養殖相對落后,存在缺少標準、缺乏人才和管理水平提高緩慢等問題,由此造成繁殖母羊在育種、疾病防治和飼料營養等方面存在不足,并最終誘發相關疾病的發生,如湖羊產后癱瘓。其次,養殖場衛生條件差、消毒工作不徹底、舍內氣溫寒涼和通風不良等可以引起母羊免疫力低下、食欲減退、身體虛弱和產后氣血不足等狀況均能造成湖羊產后癱瘓的發生。此外,飼養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知識也是導致湖羊飼養管理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由于缺乏專業知識,不能給妊娠母羊提供科學合理的運動計劃、進食計劃和助產方式,造成母羊缺乏運動、飼料營養不科學、助產不當及產后護理不合理等問題發生,最終誘發產后癱瘓。因此,分析湖羊飼養管理方式,積極開展科學合理的養殖模式對降低湖羊產后癱瘓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應積極促進相關管理條例的編寫與實施,完善飼養管理步驟與流程,控制母羊飼養密度,并提高飼養管理人員素質,加快湖羊飼養管理水平發展,最終達到有效降低湖羊產后癱瘓發病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