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甘肅省成縣城關鎮畜牧獸醫站,甘肅 成縣 742500)
致病性大腸桿菌可以引發腸毒素血癥,且該疾病具有傳染性,是仔豬水腫病的主要起因。在豬的傳染性疾病中,仔豬水腫病的發生概率不是最高,但是極易引起仔豬死亡,因此,加強仔豬水腫病的防治,對健康養殖有一定的意義。
仔豬是最容易感染豬水腫病的群體,在任何季節都可能會發生仔豬水腫病,該病不具有季節性特征。仔豬水腫病的發病率雖然不高,但仔豬感染該病以后極易出現死亡,而且不合理的斷奶和運輸等都會提升仔豬水腫病的發生率,另外養殖環境不合格或者是突然更換仔豬的飼料也容易引發該病。水腫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旦發現必須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否則將很容易造成仔豬的大面積感染,為養殖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急性仔豬水腫病是該病的類型之一,仔豬感染了急性水腫病以后,發病初期就出現死亡,而且不會表現出特別明顯的癥狀。通常急性仔豬水腫病都發生在仔豬晚間進食以后,死亡時間通常都在夜間,即使急性仔豬水腫病的癥狀較輕,也會導致仔豬在2 h出現死亡。
相較于急性仔豬水腫病,亞急性仔豬水腫病是該病最常見的類型,當仔豬感染亞急性水腫病以后,其體溫不會發生過大變化,但會出現經常性的嘔吐。仔豬還會出現食欲減退、水腫等現象,病癥會進一步發展,會在24小時內出現死亡。經過不斷研究和總結發現,通常仔豬在感染了亞急性水腫病以后都會有明顯的癥狀反應,這和成年豬僅出現腹部增大的癥狀明顯不同,而且成年豬的抵抗力比較強,通常都會在感染之后的一星期左右出現死亡[1]。
對病死豬進行解剖可發現,仔豬的胃部、眼瞼、頜下淋巴結是水腫病的主要病變位置,死亡仔豬的胃中存留未消化的食物,在胃壁上可發現出血點,而且胃黏膜的顏色偏紅。觀察胃的底部可發現明顯的水腫,通常都會在3 cm左右,且胃粘膜和肌肉層之間是分離的狀態,賁門和幽門等處都因水腫病而發生了很大變化。除了胃部以外,水腫還會出現在病死豬的膽囊、喉部、直腸粘膜等處,體表淋巴結會出現腫大,其中頜下淋巴結的腫大特別明顯。胸腔和心臟內會出現大量的積液,積液和空氣接觸以后會逐漸凝聚成果凍狀,觀察腎臟可發現腎包膜水腫,膀胱表面密布出血點。
診斷仔豬水腫病可結合流行特點、癥狀反應以及病死豬的檢測來進行,但若想進一步確認該病的起因是否是致病性大腸桿菌,還需要結合實驗室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實驗室檢測之前首先要采集病死豬的檢測樣本,樣本采集完畢以后要進行粉碎處理,然后使用革蘭氏染色劑制成染色涂片,然后用顯微鏡對涂片進行觀察,如果樣本中存在短棒桿菌可以很明顯的觀察到。另外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分離出病死豬樣本中的致病菌,然后將其和大腸桿菌進行對比,查看二者的生化特點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就證明是致病性大腸桿菌引發的仔豬水腫病。
致病性大腸桿菌是仔豬水腫病的主要起因,這是因為如果仔豬的腸道內存在大量的致病大腸桿菌,就很容易導致仔豬因為大腸桿菌所產生的毒素而發生水腫病。當前直接針對這種毒素的藥物還沒有被研發出來,因此如果確定仔豬感染了水腫病以后,主要還是采用常規的臨床治療方案,并且要對已發病仔豬和其同窩的仔豬進行抗菌治療,這樣可令致病性大腸桿菌的數量得到有效控制,防止水腫病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即使一窩中有一頭仔豬出現了水腫病的癥狀,也要對全部仔豬進行治療[2]。治療過程中要對仔豬進行藥敏實驗,并且選擇高敏抗生素,治療過程中的藥物劑量可按要仔豬的重量進行統計,每50 kg的仔豬可使用50萬國際單位的卡那霉素,30 ml濃度為5%的碳酸氫鈉注射液、40 ml濃度為10%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合之后進行注射每天兩次,連續三天的方式對仔豬進行注射。同時還要使用10 ml濃度為10%的磺胺嘧啶鈉注射液、5 ml濃度為10%的維生素c注射液、5 ml地塞米松注射液、3 ml次亞硒酸鈉-維生素E注射液,混合之后進行注射,每天一次,連續三天。如果治療及時,在7 d左右,仔豬可減輕癥狀,直至恢復健康。
在仔豬的斷奶期,要對斷奶過渡期進行嚴格管理,要循序漸進,禁止突然斷奶,避免出現應激性腹瀉的問題。斷奶的過程中可將利特靈和土霉素添加到仔豬的飼料中,以此對細菌性腹瀉進行預防。養殖仔豬要避免投喂單一的飼料,可適當添加一些無機鹽和維生素,也可以將全價乳豬飼料和仔豬飼料混合以后再進行投喂。養殖過程中要注意仔豬宿舍的清潔工作,定期對豬舍、地面、墻壁、過道等進行消毒,并且保持豬舍的干燥通風,避免積聚過多的有毒有害氣體,即使清除豬舍內的糞便,糞便的堆放要和豬舍保持一定距離。在仔豬降生第一次吃乳之前要向其灌服3 ml的濃度為0.1%的高錳酸鉀溶液,而且要保持5天一次的灌服頻率,這樣可有效防止仔豬在斷奶之后發生水腫病。仔豬生長20天左右時可進行大腸桿菌疫苗注射,以此對致病性大腸桿菌所引起的水腫病進行預防。如果發現豬舍中有仔豬出現了水腫病的癥狀,要及時進行隔離,并且對未出現癥狀的仔豬采取治療措施。
綜上所述,仔豬水腫病的發生率不高,但是其危害性卻非常大,且一旦出現會造成大面積感染,為養殖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對該疾病進行預防,并在發病期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手段,從而進行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