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穎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家川鎮動物疫病防控與畜牧技術服務中心,甘肅 張家川 741500)
基于原發性瘤胃食滯主要因飼養不當引起。在實際的飼養過程中,由于飼養人員沒有掌握正確的飼養方式,喂養草料過多,或者喂養飼料類型突然更換等,都會造成瘤胃積食問題。此外,對于部分適口性較差的牛群而言,一旦更換成優質的青草,或者多汁飼料,同樣會引發瘤胃積食。
通常情況下,牛自身胃病往往會引發繼發性瘤胃積食滯。當牛群出現前胃遲緩、瓣胃阻塞、創傷性網胃炎及其他疾病時不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療,都會增加繼發性瘤胃積食滯發生的幾率,嚴重威脅著牛的健康。
通常情況下,瘤胃積食集中體現在暴食精料牛身上,或者食用高膨脹干飼料牲畜,同時由于牛群飲食不規律,飲水不足,增加了疾病的發生概率。基于此情況下,養殖戶需要加強飼養方面管理,做到標準化、規范化,避免牲畜出現過饑餓等情況,防止其出現暴食現象。此外,還需要嚴格控制喂料比例,合理分配其飼料比例,同時要保證飲食后的牲畜做適當的運動,有助于牲畜消化,進而降低瘤胃積食發生的幾率。
牛瘤胃積食發生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運動,對于圈養的牛群,在搭建牛舍的過程中,盡可能的選擇開放區域,便于牛飲食后進行運動。此外,由于冬季缺乏草料,致使養殖戶要儲備好足夠的過冬草料,盡可能的控制好飼料結構,避免出現大幅度的變化。
由于瘤胃積食情況不一,難以在短暫的時間內出現明顯好轉。因此,必須加強對患病牛的日常護理,逐漸提高對病牛護理的重視度。在發病初期,需要禁食1~2 d,但需要為病牛提供充足的淡鹽水,以此來供病牛飲用。同時,盡可能的保證患病牛得到適度的運動,但每日要定量進行運動,并且運動幅度要小,在完成上述日常護理工作的前提下,按摩病牛的左腹部,主要是為了觀察其食欲情況。如果患病牛產生食欲,則需要為其提供少量的飼料。
在瘤胃積食的治療過程中,要始終堅持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冬季與春季為牛瘤胃積食多發時期,其他季節主要因勞役過度、或者飼料比例不當所致。要注意多觀察,一旦存在異常現象,則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在治療環節中,保證患病牛胃蠕動增強,全力排除其胃內容物,對其環境進行有效的改善,避免其出現自體中毒,或者嚴重脫水等情況。
為了能夠有效的排除患病牛瘤胃積食以及內容物。通常情況下,可以選擇硫酸鈉及硫酸鎂500~800 g,同時需要加入1 000 g水。此外,還可以選擇1 000~1 500 ml植物油,或者液體石蠟油混合灌服,同樣可以達到導瀉的作用。
常溫水 6~10 ml、 酒精 50~100 ml、 魚石脂 15~50 g、 液體石蠟 500~1 000 ml、硫酸鎂300~500 g一次性服用。當服用完瀉劑后,可將5~10g的酒石酸銻鉀給患病牛進行服用,以此來刺激其前胃神經,達到排出瘤胃內容物的目的。
當患病牛出現食欲降低,甚至出現嚴重脫水的情況時,需要進行靜脈輸液補充堿分。在具體的治療過程中,可選擇復方氯化鈉、500~1 000 ml濃度為25%的葡萄糖溶液等。在病程中可及時給患病牛服用土霉素、青霉素等藥物,每投1次藥的間隔時間需要控制在12 h,這對于抑制乳酸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出現繼發瘤胃鼓氣的情況下,需要及時進行穿刺,將其內部的氣及時排出,并為其服用魚石脂等,這對于病情的緩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常主要適用于那些危重病例。當使用藥物治療沒有取得較好的效果時,需要采用手術療法。將病牛的瘤胃切開,并將內容物取出,運用1%的鹽水進行清洗。
中藥治療法作為一種綠色療法,健脾開胃為主。在具體的治療過程中,通常選用:麥芽、神曲、山楂各100 g、芒硝120 g、枳殼50 g、檳榔30 g、郁李仁、牽牛子(炒)大黃各60 g,進行混合溫水煎服,保證每日3次,具體的劑量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堅持適度原則,其效果會更加明顯。
綜上所述,牛瘤胃積食作為常見病情,一旦出現病情,其發病較為明顯,養殖戶可根據實際癥狀作出判斷,而后采取有效治療措施進行對癥下藥。基于其發病原因來分析,主要在于飼養不當所致。因此,養殖戶在日常養殖過程中,做好日常養護管理。同時,要科學做好飼料配比,確保其比例調配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尤其在冬季與春季,做好草料儲備工作,以此來為牛提供充足的草料。總而言之,在牛養殖過程中,要想降低其患瘤胃積食,就需要加強日常飼養管理,只有做好科學防范措施,才能夠保證牛健康的成長,進而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