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祥
(秦安縣畜牧獸醫事務服務中心,甘肅 秦安 741600)
破傷風是由于三類動物病原微生物破傷風桿菌在動物機體有傷口時侵入,在缺氧的環境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引起的一種急性特異性感染,對感染動物的致死率高達30%~50%。本病的發生沒有明顯的時間界限,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一般剛產下的羔羊患病的風險比成年的羊要高,通常由于臍帶處理不當造成感染,成年羊大多數由于自身機體有傷而感染。細菌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膚和黏膜。
秦安縣紅葉養殖場地處秦安縣郭嘉鎮郭嘉村。該場建于2013年5月,占地6 700m2,標準化圈舍12棟,羊的存欄量超過2 000只,是秦安縣為數不多養羊量大于1 000只的規模養羊場之一。該場實行在春季3月份,秋季9月份兩季集中免疫,對國家規定強制免疫的羊口蹄疫疫苗O-A口蹄疫雙價苗各免疫一次。根據情況,對羊痘,小反芻獸疫,羊三聯四防等疫苗,每年免疫1~2次。
2017年5月5日,養殖場的負責人到縣疫控中心反應養殖場22只羊出現了進食困難,口張不大,不能自由起臥,頭向后彎,多偏向一側,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瀉和漲氣,瞳孔散大,有2只死亡,死亡之間出現體溫升高、窒息,尋求診治。
根據本病的特殊臨床癥狀,如神志清醒,反射興奮性增高,骨骼肌強直性痙攣,前期體溫正常,并伴有創傷史,就可以確診。
破傷風桿菌是一種革蘭陽性細菌,可以用細菌學中的實驗室診斷方法(顯微鏡檢查法)來診斷。在無菌環境下提取創傷處膿液,制成涂片標本。用革蘭氏染色法來確定羊是否患有破傷風病,如果羊的標本染色之后呈藍紫色即為患病,健康羊的標本染色呈淡紅色。
臍帶傷口、外力因素或者羊之間嬉戲導致羊角和尾巴斷裂,帶耳標的技術不規范,不熟練的人為因素讓羊的耳朵受傷、剪羊毛、分娩等造成的創傷沒有嚴格的消毒。在給羊的手術過程中帶菌操作。
對感染創傷進行有效的防腐處理,徹底排除膿汁,異物,壞死組織及痂皮等,并用消毒藥物(3%過氧化氫,1%高錳酸鉀或5%~10%碘酊)消毒創面。
早期應用破傷風抗毒素,目前一般主張大劑量注射,羊10萬~20萬UI,首次注射用40萬UI,以后每日20萬UI,連續3 d。
配合選用25%的硫酸鎂,氯丙嗪,碳酸氫鈉等藥物輔助治療。
黨參30 g、鮑黃蓉35 g、當歸3 g、玄參35 g、雙花30 g、連翹15 g、天麻20 g、膽南星15 g,水煎,一次灌服,連續3 d。
經過中西藥結合治療3 d,剩余20只羊恢復健康,效果明顯。
治療環境宜安靜,盡量安靜防止光和聲音刺激,對病羊要加強補充營養,在治療時要保定好,防止羊再次受傷。
一是不能盲目用藥。不能隨意用藥,仔細觀察其癥狀,必要時要進行剖檢確診后用藥。二是在治療過過程中不能停止用藥。在治療過程中不能因病情好轉就停止用藥,這樣起不到鞏固療效,導致病情反復,治愈難度加大。三是要合理使用藥物劑量。在使用劑量上許多獸藥產品都是按每千克體重來測算,大部分畜禽養殖戶不會計算用藥量。部分養殖戶根據治療情況,隨意增減劑量,達不到治療效果,還造成病原微生物抗藥性產生,使得治療效果不佳或無效。四是消毒不到位、不徹底。部分養殖場(戶)對消毒工作不夠重視,在消毒過程中操作不規范、不科學,如消毒速度過快、噴灑不均勻等,不能全面起到消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