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麗麗
?
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現狀與問題
銀麗麗
(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人事教師處 四川都江堰 611830)
隨著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建設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是辦好現代職業教育的必然需求。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對提升教師在教學和科研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的建設現狀,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目的是為了促進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以更好地服務教師。
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問題
2012年教育部頒布《關于啟動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建設工作的通知》,同年廈門大學等30 所知名大學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至此教師發展中心相繼在我國本科院校開設并成為教師成長和發展的重要部門。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的教師發展中心起步較晚,起點較低,且與本科院校的教師發展中心相比更強調培養教師的職業性,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特別是今年國家決定新增100 萬高職院校招生規模。作為促進高職院校發展主體的教師,其教學理念、教育知識、服務企業和科研水平等方面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樣的發展前途。作為促進教師發展的教師發展中心,本文在結合四川省各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的發展現狀及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對策。
要深入研究教師發展中心就得先了解教師發展的概念,對教師發展的內涵我國學者有不同的研究成果,目前國內比較認可的教師發展內涵是由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知名學者,國內首位高等教育學博士生潘懋元提出的,他認為教師發展應該具備較高的學術研究、良好的師德和教育知識和教學能力三方面。教師發展可以看成是短期的一個業務培訓也可以看作教師在師德、業務和科研等全方面的成長,高職院校教師的發展從初期階段應以教育知識和教學技能發展為主,后續對教師的發展應以職教理念和動手實踐能力為主要發展方向。
目前,四川省高職院校建立教師發展中心的學校以國家示范(骨干)和省示范為主,從調查結果來看,已成立教師發展中心的高職院校并沒有將教師發展中心單列成一個部門而是或將教師發展中心掛靠在教務處或人事處。教師發展中心工作人員存在被多頭管理,工作職責不清,過多強調其行政功能而忽略給教師提供教學科研等服務功能。
每所高職院校的教師發展中心都是基于其本校的歷史、專業設置和教師素質等因素而成立的,具有明顯的校本特色。高職院校的教師發展中心除了培養教師的職業性和教學兩方面外還要根據本校所屬行業、傳統優勢學校、興建學科和教師師資力量等方面規劃學校教師培養的總體綱領。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起步晚,只能借鑒本科院校辦教師發展中心的經驗,這也導致過分強調學術性,忽略了高職院校的職業性,同時也讓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同質化,制定出來的全校教師發展規劃和計劃沒有實用性和針對性,不利于教師的發展和學校教學科研等方面的提升。
從調查中來看,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一般隸屬于教務處和教師發展中心,行政色彩較重,缺少運作經驗和頂層設計,教師的實際需求無法得到真正滿足,發展中心服務教師的能力欠缺[1]。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對其工作性質、工作職責和工作重點任務沒有進行明晰,對各類教師的培訓一般都由人事處等行政管理部門推進,沒有切合教師的實際需求,導致培訓的效果不明顯,其次高職院校教師注重科研和教學,教師發展中心在沒有對教師進行一個深入調研了解教師的需求情況下,將培訓重點放在科研和教學上,卻忽略了對教師的人文關懷、師德培訓和個性化需求,這是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的,也會導致對教師的服務能力欠佳。
完善崗位設置,明確崗位職責與目標,厘清工作任務是教師發展中心下一步工作的重點。目前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并未像本科院校一樣將教師發展中心單列成一個部門,未受到學校校級領導的重視。學校應改變教師發展中心的部門設置方式,給予教師發展中心一定的行政權,明確崗位設置,合理配置人員和經費。其次教師發展中應對高職院校來說還是一個新興的部門,在實際培訓過程中要與人事處等相關行政部門合作,找準教師發展中心的崗位目標,與其他部門間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各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工作[2]。
高職院校相對于本科院校在教學名師、學術泰斗或在某一行業內有一定話語權的教師等方面沒有可比性。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要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將本校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教師或與職業教育相關的能工巧匠進行深度挖掘,成立大師工作室,通過大師工作室帶動學院教師的成長,帶動教師團隊的進步。如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劉竹梅綿竹年畫大師工作室、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牟廷敏大師工作室,這些工作室的成立對青年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能力和職業生涯規劃都有正向導向和激勵作用,通過一名大師帶動和輻射高職院校的各學科領域,充分發揮了名師、大師在對教師成長成才,學院發展的作用。此外,大師工作室的成立進一步加深了產教融合、深化了校企合作。
教師發展中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因此,以“服務教師”為具體實踐,為教學和教師發展提供全面的幫助和支持,是教師發展中心的首要角色定位。服務教師首先要以高職院校教師的真實需求為導向,調查出教師在教學和科研中的實際困惑和困難,讓教師在培訓中有獲得感,其次要加強對教師對職業道德、職業情操和敬業精神進行培訓,制定完善的師德規范和全面的評價體系,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強化教師職業責任感,從而體現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的真正價值。
在提升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的服務能力還可以從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上進行幫扶。首先,制定教師發展檔案管理,以院系為主體,教師發展中心協助,教師發展中心借助院系的教師成長成才的檔案記錄有針對性的對教師開展有需求的個性化培訓,同時也對各院系每年報送教師培訓計劃審核,培訓的計劃必須結合教師成長檔案,符合教師培訓的需求和培訓的階梯性。如某個院系新進一批年青教師,教師發展中心則要求院系教師培訓計劃中對青年教師進行教學技能和教學規范化培訓,對入校3-5年的中青年教師則以職業倦怠、職業道德、教學科研方法平衡和心理輔導培訓為主;對于教齡已經超過5年的教師,則要重點打造一批教學名師,科研能手,在培訓方式上要以名師工作坊、名師大講堂等方式開展,邀請校外職業教育領域內的專家和名師,通過優秀名師講授個人成長成才經歷,職業教育理念等方面對校內教師起到激勵引領作用。
[1]吳紅,祝木偉,孫婷婷,等.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功能及其實現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28):72-74.
[2]李小娃.高職院校教師發展的雙重邏輯及改革路徑[J].現代教育管理,2018(8):107-111.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4.53
銀麗麗(1987- ),女,湖南湘西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G715.1
C
2095-1205(2019)04-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