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芳
?
實驗探究式教學在高職化學教育中的實踐
謝明芳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4)
作為一種以職業發展為目的的教育體系,本質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而化學學科作為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也是需要突出學生的主動探索能力。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重視實踐的教學模式可以達到高職教學與化學教學的雙重契合。運用實驗探究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專業型技術人才。
高職;實驗探究式教學;化學
隨著國家的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逐漸將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方向分化成學術性人才,和技術型人才。而高職作為技術型人才的主要培養機構,更多的應該是在已有的基礎學術理論上著重加強實踐經驗的培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歸納,成為當今社會需要的學習型技術人才。而實驗探究式教學正是達到這一目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
探究--其本質含義就是探索和研究。探究式教學可以歸納成五個”E”,“engagement,exploration,explanation,elaboration,evaluation”即“參與,探索,解釋,加工,評價”。而實驗式探究教學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意義在本質上是與其相同的。通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歸納問題,讓學生由對知識的被動接受,變成對知識的主動探索。將其運用到高職的化學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從對書本知識的掌握到對于社會生產關系的思考,讓只停留在實驗室的化學實驗能夠回饋到自己日后的工作態度,乃至個人的社會發展中去。
目前高職的化學教材普遍存在理論過于艱深晦澀的問題。這對于本不是專業科研為目的的高職學生來說顯得難度過大。即便在老師的講解之下也很少有人能夠理解教材中的內容。其次,目前的高職教材知識點偏舊,在科技發展迅速的今天,往往與實際操作聯系過少。教師無法很好地將書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多采取機械的填鴨式教學。學生往往對于這種枯燥的教學模式抱有抵觸情緒,部分學生甚至因為這些原因失去對化學學習的信心。在當今激烈的社會就業環境中,盡管有文憑可以為學生找到一份收益不錯的工作,但由于企業的營利性決定真正在企業中能夠獲得較大發展空間的人通常都要具備極強的實踐能力。因此,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學模式的改革推行是勢在必行的。如何培養實踐型技術人才也是每所高職應該從根本上需要解決的問題。
所謂探究式實驗教學就是指在教學中,學生要按照老師的引導,對一個事件進行假設的提出,然后通過實驗和探討得出結果,最后將這些結果進行匯總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這一系列的操作達到學生對于相關概念,原理,知識點的把控。那么如何在高職化學教學中應用探究式實驗教學并取得相應的效果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人想要做成某件事的時候,促成其做成的往往是努力,但是要做到出類拔萃的話,支撐他的往往是濃厚的興趣。學習也是如此,只有當課堂足夠吸引盡可能多學生的興趣的時候,課堂才能一直保持在一個相對活躍和高效的環境下運行。為此老師可以通過多種手段如生動形象的圖片,風趣的課堂解說,亦或是互聯網上的一些相關視頻來激發學生興趣。在高職的大環境中,男生的比重高,而男生又一般酷愛戰爭,歷史方面的東西。教師只需要將一戰時期的關于化學武器的短視頻播放,短時間內便能激發起學生們的興趣。然后再學生們剛看完,大腦活動處于活躍期時接連提出數個與之相關的問題,學生們為了尋求答案便會去大膽假設,相互討論。然后教師再將學生的問題進行歸納并且引導到這堂課所需要教授的內容上面去。這樣一來課堂的氣氛得到了活躍,課堂的效率變高,學生們通過探討得出了屬于自己的觀點,提高了學習化學的自信心。教師也能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制定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
3.2.1 做出假設
教師引誘式的方式向學生拋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去引發討論,再拿氯氣的實驗舉例子,氯氣本身是一種活潑的氣體,能與多種金屬或者氣體發生反應,當氯氣跟銅在一起反應時會生成氯化銅。那么由此就可以舉一反三拋出課題;跟金屬鐵在一起反應時又會生成什么呢?學生們大多會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大膽假設。有的認為會單純的生成氯化鐵,有的會認為生成氯化亞鐵,還有學生的會基于四氧化三鐵的生成條件推測出可能會生成四氯化鐵。然而真正生成的是什么呢?只有通過接下來的實驗環節才能驗證。此時的學生一定是十分著急想知道實驗結果。
3.2.2 設計實驗
“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使我們的推理受到實驗的檢驗,除了通過實驗和觀察的自然道路去尋求真理之外,別無他途。”這句由法國著名化學家安托萬-洛朗·德·拉瓦錫提出的言論深刻地揭示了化學這門學科的本質就是實驗,如果沒有實驗的數據和結論支撐,所有關于化學的研究都會變得蒼白無力。引用之前關于氯氣的實驗,在這次的實驗中,可以將剛才經過討論后持不同觀點的學生進行分組,然后分別進行小組的實驗設計,實驗方式由小組的組長提出。假設分別是如下幾種方案,方案一將生成物溶于水并加入硫氰化鉀來判斷生成物;方案二是與堿性溶液進行反應看顏色判斷生成物;三是將產物溶于水后,從水溶液中判斷生成物。通過老師與學生的探討得出方案三為不可行。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運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3.2.3 實驗與總結
當方案討論完畢后,學生們便可以以組為單位,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實驗了。在試驗過程中,最重要的一要保證實驗全程的安全性和可控性,而是要保證實驗數據的準確性。所以安全并且規范的操作是必須要具備的,同時為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學生們必須保持高度的集中,隨時記錄下實驗中的每一個環節。如果出現了誤差,應及時發現原因并及時修改,在得出結論后統一由每組的組長對老師進行闡述。再氯氣的實驗中方案一的結論是產生了血紅色的絮狀絡合物,方案二的結論是生成絮狀沉淀,顏色為紅棕色。然后參考資料和老師的講解最總得出方案二的氯化鐵的假設是成立的。原因是氯氣的氧化性極強,能將金屬氧變價到最高價態。
探究式教學打破了以往化學教學中最僵硬的環節,讓學生對于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方式不再是傳統的老師上面講,學生下面聽,知識的來源全部都是死記硬背以及高強度的習題練習,而是以一種生動的方式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通過實驗眼見為實的結果能夠得到一種“攀上高峰”式的一種征服感,讓學生對化學的課程抱有的更多是是喜歡和期待。通過這一門課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動手能力提高,在高職的人才培養中這種模式可以說是一種非常良性的教育體系。
[1] 王美蘭,劉德華.實驗探究式教學在高職化學教育中的再探討[J].教育界,2017(18):105-106.
[2]張雪昀,申揚帆.高職有機化學拋錨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和實踐[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9,40(04):82-86.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4.69
謝明芳(1968- ),女,漢族,湖北恩施人,大學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職教育。
G712
C
2095-1205(2019)04-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