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絮
?
民間文學的當代傳承特征分析
劉潔絮
(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8)
民間文學傳承受到多種要素的影響,基于傳承場和傳承人,能夠對當地傳承所產生的變化及影響有進一步了解。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介在民間文學傳承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提升了民間文學的變異性,讓民間文學的集體性及口頭性明顯降低。文章分析了民間文學的當代傳承特征。
民間文學;傳承場;傳承人
我國民間文學擁有多種口頭文學作品,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民間歌謠等均屬于其中典型代表。這些口頭文學形式經過多年發展,經歷了漫長歲月的洗禮及傳承,在代代傳承和更迭之中得到傳播和弘揚,幾經歲月洗禮和沉浮。
在城市化進程中,人們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空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民間文學形式看似與當今社會天差地別,可能走向消亡。然而,在當今社會,民間文學并未失去生命力,而是以另一種形式出現。民間文學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與人們現實生活需要具有直接關聯。民間文學形式不會走向消亡,而是依據時代發展需求,有效傳承和發展民間文學。由此可見,不論是哪種民間文學或何種特性,民間文學都具備傳承性。
民間文學傳承作為當前學界重要的研究課題。在民間文學傳承過程中,研究者可以預測一些維度,諸如傳承人、傳承內容、傳承場等。傳承場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時間、空間、表演者等屬于廣義傳承場的內容,而傳承空間方式、作品載體等屬于狹義傳承場的內容。民間文學在傳承過程中,會受到時代的影響。在當今時代發展形勢下,多種現代化科學技術、技術手段等被研發出來,給民間文學傳承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在經典民間文學傳承場中,需遵循相應演述傳統、明確的演述實踐、演述人及受眾屬于其中主要組成部分,在演述傳統時,易被時代所影響。當人們思想認知出現變化后,之前的演述傳統可能難以被大眾所接受。為此,具備相應技藝的演述人要結合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舊傳統,以滿足人們地不同需求。當演述傳統發生變化后,演述事件的不確定性會增強。另外,演述人和受眾在傳承場中屬于相對穩定的部分。傳承的空間方式及文本載體方式屬于狹義傳承場的雙重解讀,諸如庭院、墓地、祭場等物理空間屬于空間形式。傳承場的外在形式受問題載體方式的影響。無論是廣義還是狹義上的傳承場,若其中某一要素或形式出現變化,則某個文化的傳承場產生變化。
在民間文學傳承過程中,經典傳承場在其中發揮著重要角色。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新型展演方式逐漸成為新的傳承場。民間文學可以利用文字或圖畫傳承,但在受教育人群數量的影響下,傳統民間文學仍以口頭傳承為主。歷史上有不少關于民歌、民間故事、諺語等的書籍,作為記錄方式讓這些作品傳承至今。然而,不少傳承民間文學的人識字較少或不識字。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民間文學的展現方式更為多種多樣,可以利用廣播電視、課堂教學等途徑,讓民間文學得到有效傳承。在新媒體時代下,智能設備及社交軟件越來越普及,網絡媒體逐漸發展成為傳承民間文學的重要形式。運用網絡傳播民間文學,能夠拓展傳播行為的施動者,擴大傳播行為的受眾及對象,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查看相應產品。
民間文學的突出特點之一便是集體性,單純的個人作品不屬于民間文學的范疇,且集體具有一定邊界線,在人數上沒有明確規定。利用網絡傳播民間文學,有利于擴大民間文學的影響力,讓民間文學被全世界看到,此舉有利于降低民間文學的集體性。第二,不再僅僅采用口頭方式傳播民間文學,讓民間文學的口頭性大幅度降低。自文字被發明被推廣后,文字傳播給民間口頭傳統方式造成巨大改變。第三,受創作主體、藝術形式等要素的影響,民間文學的變異性逐步加強,民間文學素材或文本獲得了多次改編,創作者往往將多種文學形式結合起來,讓民間文學的變異性越來越強。花木蘭這個民間故事來說,當前不僅出了電視劇版的《花木蘭》,還出了電影版和動畫版的花木蘭,甚至出現了有關花木蘭的改編故事。
從理論上來說,傳承民間文學的人要掌握相應民間文學,并能夠運用到實踐中,可以給周圍人帶來同化作用,并能夠影響到后代。但是,不同的民間文化傳承人在知識掌握情況、興趣才能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為此,可以將民間文學傳承人細分為積極傳承人和消極傳承人。無論是哪種傳承人,在社區中以旨自在的形態存在,在開展民間文學傳承工作時,具有自發性。但是,隨著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一般民間文化傳承人區分開來,此舉引起了民間文化傳承人的進一步分化。
當出現民間文化傳承人分化時,有些人被當做傳承者,有些人的民間文化傳承意愿及能力逐漸降低。在選拔出代表性民間文化傳承人后,往往帶有相應利益,容易讓村民產生不滿情緒,使得傳承人分化朝著極端方向發展。長此以往,可能會讓選為傳承人的人更加努力做好文化傳承工作,讓普通村民更加排斥民間文化傳承工作,使得村民之間的人際關系受到負面影響。
在美國公共民俗學研究中,明確提出了culturebroker的概念,這類人涵蓋了社區文化內部精英人士、外部訪問者、研究學者、以及連接外界和本族溝通的中間人等,被翻譯為中文為“文化經紀人”、“文化掮客”,前一種翻譯屬于中性詞,后一種翻譯帶有否定色彩。文化經濟人能夠為弘揚和傳播民間文化發揮積極作用,對維護社區利益具有積極作用。然而,若文化掮客過度關注自身利益,不惜以犧牲社區利益為代價,則會影響民間文化傳承。
在民間文化傳承中,文化經紀人及文化掮客確實存在。民間文學作為寶貴的文學資源,通過開發民間文學資源,能夠從中獲取相應利潤,則會吸引不少人投身到該行業,將民間文學傳承作為事業,利用民間文學傳承者的身份塑造社會形象,可能憑借此機會,發展成為一項專門的事業,或進一步發展為產業鏈。部分人呢可能為了牟取私利,將民間文學資源私有化,讓民間文學傳播受到負面影響,此舉不利于擴大民間文學的影響范圍及進一步發展。在民間文學傳承中,這種現象并不罕見,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妥善解決。在開發和利用民間文學時,還需做好民間文學保護措施,避免民間文學被濫用或私有化,從而有效傳承和弘揚民間文學。
民間文學在傳承過程中,受到多種要素的干擾及影響,社會歷史要素、網絡技術等均屬于影響要素。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技術憑借其傳播速度快、不受時間空間局限、復制能力強等突出優勢,讓新媒介成為新的傳承場,逐步發展成為重要的傳承場。利用新媒介傳承民間文化,有利于突破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讓民間文學的傳播范圍及途徑越來越廣,符合年輕人對傳播形式的要求,有利于增強民間文學的傳承能力。
[1]何石妹,常玉榮.村落文化與民間歌謠的傳承——以《更樂民間軼事》為個案[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4):80-82.
[2]翟家齊.表演理論對研究民間文學傳承的啟示——以《聊齋俚曲集》為例[J].參花,2017(14).
[3]李姣玲.分析非遺保護與傳承創新視域下的民間文學教學改革[J].教育現代化,2017(27):66-67.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4.78
劉潔絮(1992- ),女,河南鄭州人,本科,助理講師,研究方向:中文。
G122
C
2095-1205(2019)04-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