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超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存在的問題與措施建議
楊超
(西南石油大學 四川成都 610500)
文章在分析鄉村振興內涵的基礎上,著力構建完善的鄉村經濟發展體系,找出當前鄉村振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科學化、系統化與創新性理念下,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實施,滿足鄉村經濟發展需要。
鄉村振興;改革策略;實施方法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要求鄉村實現產業、人才、文化、生態與組織振興,國務院出臺了2018 -2022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明確鄉村振興具體要求。
鄉村振興主要依靠當地的農民群眾,農民群眾是鄉村振興的受益主體,也是鄉村振興的主要實施者。只有調動發揮農民的積極性與創造力,為農民搭建優質的平臺,才能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最大限度促進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應當推動產業發展,強調擴展農民增收渠道,注重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應當引導農民認真領會鄉村振興關鍵,著力促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鄉村振興應當為農民提供必要的基礎,著力促進新興產業項目的開發,走出鄉村經濟的特色產業之路,從而提高鄉村經濟的整體競爭力。
鄉村振興不僅要發展經濟,還要實現經濟與環境協調,這樣才能達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鄉村振興應當在生態宜居家園建設的理念下實現,合理的進行資源開發,在重視保護生產環境的基上促進鄉村經濟發展。
鄉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在于產業鏈條不均衡,鄉村經濟的整體規模雖然不斷擴大,但是區域性的鄉村經濟成分單一,鄉村經濟沒能實現多種資源的綜合利用開發,不少鄉村經濟發展過于偏重農業或者礦產資源,導致鄉村經濟發展的后勁不足,環境壓力較大,鄉村經濟發展的成本較高。目前我國鄉村經濟未能形成農、林、牧、礦等產業的綜合發展。鄉村經濟的機械化程度較低,不少鄉村經濟還處在小作坊的人工加工方式下,導致單位面積的生產要素投入不足,農業產業戰略結構調整不足,服務業水平整體質量較低,鄉村的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水平明顯較慢,農業與服務的融合不足。不少鄉村的農業發展與市場對接不足,不能在有效的信息傳遞機制下實現精準農業,導致產業鏈布局越加失衡,不少鄉村經濟只能停留在提供初級產品的現實困境當中。
農村興趣實現全面振興還要建立品牌,只有提出有特色的品牌農業項目,才能在多元化的理念下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目前鄉村經濟的自有產品線單一,不少鄉村經濟的行業產品沒能走精品路線,即使有特色產品項目也未能走出精品化開發路線,產品品類單一,產品的市場知名度不足。還有的鄉村農產品的市場開拓受阻,農產品普遍的受周邊鄉村的同質競爭圍堵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鄉村農產品的市場份額。當前鄉村經濟的文化融入不夠,不少鄉村未能有效的挖掘鄉村歷史文化,不能在體驗式經濟的理念下進一步依靠鄉村文化實現鄉村振興。
制約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還要人才儲備不足,當前受城市吸虹效應的影響,鄉村人才流失嚴重,不僅鄉村外出務工人員的數量持續增長,而且鄉村經濟發展的勞動力不足,在城鄉一體化的背景下導致部分鄉村人才流失更加嚴重。首先,鄉村缺乏對創新型人才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鄉村振興未能吸引創業人才來到鄉村。其次,鄉村人才的管理制度、人才發展政策保障,人才與崗位匹配不足,鄉村缺乏高端專業人才。第三,鄉村人才隊伍參差不齊,地方政府、龍頭企業沒能為鄉村人才引進貢獻必要的力量,不能在鄉村人才建設方面給予有效的幫扶。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當從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地方資源稟賦合理進行上下游產業布局,通過多元化的渠道促進鄉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首先,加強構建完善的從農產品生產、加工到消除的動態管理機制,進一步優化鄉村農產品的物流渠道,在科學的產業鏈布局構建現代化的鄉村生產體系,逐步的延長鄉村農業產業鏈條,在市場的引導下逐步的消除鄉村農業盲目發展的問題。其次,做到物盡其用,根據地方地貌環境進行重點培育,強調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引導農戶依靠特色產業項目致富。在充分調研消費者需要基礎上不斷優化農業產業鏈條。第三,還要大力引進對鄉村經濟的投資,積極出臺振興鄉村的投資政策,大力打造鄉村經濟品牌,在優化品牌影響下提高鄉村經濟質量,同時帶動鄉村居民品牌意識,基于品牌戰略逐步優化鄉村文化建設。第四,提升鄉村振興的示范效應,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大力宣傳農業大戶,把培育龍頭企業與新型市場主體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積極推廣鄉村振興的典型經驗,在完善鄉村產業體系的同時進行必要的精神文化引導,從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構建有機銜接的綜合體系。
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迅速實施,還要加快一、二、三產業的有效融合,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品牌發展機制,進一步打造城、鎮、村融合的發展模式,在不斷延伸產業鏈條的基礎上抓住機遇促進鄉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首先,以品牌為載體,拓寬農民增收鏈,在品牌農業的基礎上著力打造鄉村旅游、特色種植、特色鎮、田園綜合體、農業產業園等項目,推動城市與鄉村的深度互融,在景觀農業的理念下提高鄉村農業質量。其次,實現不同產業之間的相互滲透,注重加大對農產品的技術研發投入,強調優化資本配給形式,在強調農產品品牌“專”特色的,還要逐步的擴展農產品品牌的影響力,在廣域范圍內推廣農產品品牌。第三,進下融合農產品市場信息,在信息化的環境下拓展農產品的傳遞,注重基于互聯網機制收集客戶信息,提高客戶的關注度,對市場形成動態反饋機制,進一步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把握農產品市場先機。第四,現代鄉村振興面臨的廣域的市場環境,鄉村應當在產業融合的大背景下進行發展,只有避免低端農產品問題,實現由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發展,才能實現品牌的多元化,逐步為鄉村振興拓寬道路。
只有打造優質的人才環境,破解鄉村發展中的人才難題,才能有效貫徹落實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提高鄉村經濟的技術實力,不斷優化鄉村發展氛圍。首先,保持鄉村的適度競爭,為鄉村發展創建較為優質的創業環境,鼓勵創業型人才進入鄉村,為人才提供有效的施展空間。可以利用農業銷售端在互聯網+環境下為鄉村農業振興延攬關鍵技術人才。其次,降低鄉村生活成本,重點減輕創業人才的鄉村生活負擔,通過低廉的房租,有效的政策支持,以及方便的交通環境吸引城市人才入駐鄉村。第三,還要加強校企合作運用鄉村經濟的龍頭企業在高校招收人才,或者建立代為培養的模式,以及通過三支一輔的方式招收優質人才。第四,企業還可以聘請行業專家,或者用項目團隊技術工攻關的方式進行人才培育,著力揀選優質的項目工作技術合作體系。還要建立人才激勵模式,以技術人才為專利,加強技術人才的柔性引進,實現引進人才與本土人才兼容,加強本土人才的建設培育工作,組織優化的鄉村人才梯隊,通過有效的智力流通達到造福鄉村的目標。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當構建完成的發展體系,創新鄉村經濟的發展模式,在合理配置和優化利用外部資源的基礎上,找出鄉村經濟的發展空間,合理加強鄉村人才的調控,從而提高鄉村經濟建設的科學化水平。
[1]吳國寶.切實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N].東方城鄉報,2018-03-06(A03).
[2]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吳躍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現實路徑[J].社會主義論壇,2018(6):51.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4.87
D422.6
C
2095-1205(2019)04-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