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聚新
“雖然中國足球一言難盡,但中國足球段子手世界一流。”這本身就是個段子,卻也道出了部分真相,中國足球,向來就是輿論關注的一個焦點。
對此,被球迷強行與C羅、梅西并稱“世界三大球王”的武磊應該有些體會。在今年1月底轉會西甲西班牙人隊后,武磊6次登場4次首發,進球、助攻、制造點球各一次,助此前10戰9負的新東家2勝4平保持不敗。
這樣的好成績,也讓段子手“躁”起來:“加泰羅尼亞區只能有一個球王,那就是我武球王!”“可以說是巴塞羅那城老大了!”“武磊的無球跑動是五大聯賽頂級水平!”……所謂“五大聯賽”,是中國球迷對西甲、德甲、意甲、英超、法甲的統稱,在足球圈算是“華山論劍”的級別。在五大聯賽上,中國球員上一次首發出場,是2587天前;中國球員取得的上一個進球,是3731天前;而中國球員完成的上一次助攻,那是在4345天前。
長久的等待讓“武磊熱潮”來得如此噴薄。西班牙人俱樂部聲稱,武磊的首秀直播吸引了超過4000萬中國觀眾;另有統計,一個月內武磊球衣銷量達到1萬件,高居隊內第一。武磊14歲10個月在中乙賽場出道,至2018年隨上海上港隊斬獲中超冠軍并攬得金球獎、金靴獎,14年間沒鬧出過負面新聞,還被爆出低調資助青訓項目,算得上是優質偶像。或許正是如此,球迷在他的身上看到了“未來的力量”,輿論因而也不免對他更加偏愛一些。
輿論對于運動員這樣的公眾人物,向來有強勁的塑造之力。中國有句古語叫“殺君馬者道旁兒”,是說別人夸你馬好,你心中飄飄然,于是驅馳馬兒狂奔,結果馬就累死。春風得意時的不虞之譽,往往是馬失前蹄后的求全之毀。從NBA鎩羽而歸的周琦體會過,贏過全世界但因傷“放鴿子”的劉翔體會過,在爭議和質疑中退役的寧澤濤體會過……武磊自己倒是拎得清。他說:“特別不喜歡別人叫我‘武球王。如果這場破門就開始叫我球王,一旦踢不好就說誰給你封的球王,還有臉自稱。”保持清醒,才能面對輿論這把雙刃劍時,既能用好流量的熱度,也不被這樣的熱度反噬其身。
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是球迷還是輿論,都可以給武磊更多理性的“同情之理解”。說到底,武磊可能有持續的爆發,也必然有一時的低迷。正如“久經沙場”的網友預測,當下給武磊“黃袍加身”最賣力的,可能就是將來黑“武球王”最狠的。狂熱固然可以理解,但“喜歡是放肆,愛則是克制”,更應該為之計長遠了。
對武磊如此,對中國足球同樣需要如此。其實,武磊取得的成績,10年之前楊晨、邵佳一、孫繼海、鄭智早已實現。那個年代,英超還數次上演“中國德比”。相比武磊引起的狂歡,或許更值得玩味的是,中國足球給球迷帶來的這種快樂為何中斷了10年。
球員終究只是足球大環境長期作用的結果,而非能改變中國足球的根本力量,一旦把“全村的指望”盡數托付,稍有不如意,PS圖片里“武球王”穩坐的“鐵王座”,會不會變成隨時噴發的火山口呢?或許,視野還得寬一些,眼光還得長一些,心態還得平一些。足球如此,其他領域又何嘗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