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潔

2019年2月18日,何帆在北京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本刊記者 侯欣穎 / 攝)
美國著名記者、通俗歷史作家威廉·曼徹斯特寫過一本書——《光榮與夢想》,在全球享有盛名。這部出版于1974年的紀實作品,勾畫了美國從1932年到1972年的歷史,從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角度反映了美國社會的發展變化。
2018年的春天,經濟學者何帆與“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聊天時,談到了《光榮與夢想》。何帆覺得這本書最大的成功在于選擇了一個非常好的歷史階段,從小羅斯福上臺到尼克松“水門事件”的40年,正是美國歷經波瀾曲折、走向超級大國的時期。
在何帆看來,今天的中國缺少類似的作品,從2019年到2049年的30年,應該是最值得記錄的一段時期。羅振宇鼓勵何帆自己來寫,盡管記錄當下比回顧歷史的難度要大得多,“想做成一件事情,必須要對自己狠一點”。
一年后,何帆帶著他“年度報告系列叢書”的第一本《變量》坐到了《環球人物》記者面前。這套叢書的寫作時間跨度預計為30年,每年出一本。
“之所以要寫30年,是因為2049年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時間點。如果我們干得好,這30年足以讓中國實現偉大復興。但無論如何,這段時期對整個人類都是非常寶貴的實踐經驗?!焙畏珜τ浾哒f。在他看來,未來30年將是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時期。
2018年讓人們感受到了中國經濟遇到的各種沖擊。在去各地開會、調研的過程中,何帆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從出口企業的老板到出租車司機,幾乎人人反映“生意不如以前好做了”。
中美貿易摩擦、股市重挫、中小企業艱難度日……直到2018年的末尾,很多人仍處于悲觀的狀態中。然而短短兩個月后,中美貿易談判出現曙光,一系列利好政策出臺,股市強勢反彈,轉變快得令許多人甚至來不及做出市場反應。
“判斷未來的趨勢,取決于你是看短期還是看長期?!焙畏f,“一般來說,看短期相對更清楚,看長期相對更模糊,但在2018年卻恰恰相反?!比藗兞晳T于通過經濟基本面判斷未來趨勢,而在過去一兩年中,影響中國經濟的最重要因素是信心?!拔覀兞晳T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結束,全世界都在發生新的變化,如果還用過去的思維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你會變得越來越悲觀?!?/p>
在調研的過程中,何帆發現了很多“灰暗背景下的亮點”,這些亮點提醒他,歷史正在向新的方向突進。為了避免盲人摸象式的判斷,何帆選擇“在慢變量中尋找小趨勢”。他認為人們每天接觸到的信息大多是快變量,嘈雜冗余的內容太多,讓人們只看到眼前,卻看不到全局。而慢變量是那些看起來沒有變化、離大眾很遠、與日常生活沒有直接關系的事物。
“我們往往容易忽視慢變量,但慢變量才是牽引歷史進程的火車頭?!焙畏e例說,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戈登提出過一個觀點:放到歷史的大尺度下,電的出現比電子計算機的出現更重要,與電氣化帶來的科技大躍進相比,電子計算機引發的“新經濟”只能算一次小浪潮。
同樣,觀察過去30年中國的經濟發展,要把握三個最重要的推動力:工業化、城市化和技術創新。當很多人擔心貿易摩擦會搞垮中國經濟并因此悲觀時,何帆通過研究發現,上述3個核心變量都沒有停止發展,只是有了一些新變化,他據此得出結論:貿易摩擦帶來的沖擊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何帆認為,中國面對的真正挑戰是在趕超西方之后。過去前面有目標,可以學習和借鑒,現在中國在很多領域已經站在前沿了,得自己去探路?!爸袊业揭粋€適合自己國情的方案,比如說你的企業治理模式,是更多地保護股東利益,還是更多地保護員工利益?這些探索都是在創新。”
多年來,“中國崩潰論”在國際輿論場幾度甚囂塵上。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尤其是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國際輿論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在國外參加會議時,何帆經常聽到關于中國經濟規模的討論,當中國經濟增速出現下滑時,不同觀點的交鋒也相當激烈。經歷得多了,何帆已見怪不怪,他認為中國目前最重要的是保持定力,按照自己的節奏往前發展,至于外部的紛擾之聲,不必過于在意。
“經濟規模不代表一切,更重要的是你的發展階段。中國要實現自己的目標,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高速增長階段結束后,要順應這個趨勢,把目前存在的一些經濟問題、社會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公共服務領域,尤其是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如何發展高效普惠的服務產業是中國目前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
貧富差距、社會階層分化讓這個問題更加突出。事實上,近年來“民粹主義”在全球范圍內都有主流化的趨勢。何帆認為其根源在經濟。一些學者常說全球化是一個雙贏的過程,卻往往忽視了分配效應,即贏家里有人拿得多、有人拿得少。

2018年9月,在上海舉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一款新型機器人正在和人打乒乓球。
借助改革開放和全球化的力量,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富裕起來了,而中西部地區雖然也在發展,但兩者之間的差距卻越來越大。美國同樣如此,跨國企業賺得盆滿缽滿,而底特律的汽車工人會覺得自己被海外更廉價的工人搶走了工作。
“在這種情況下,正確的做法是傾聽底層的聲音,充分溝通、解決問題。比如政府為他們提供技能培訓,讓他們進入更現代化的行業,跟上時代發展,否則鴻溝越來越大,必然造成社會分裂和動蕩?!?/p>
在何帆看來,新問題要用新辦法解決,抱殘守缺是不行的?!敖陙?,中國部分專家學者在公眾中的影響力和信任度明顯下降,因為在遇到新挑戰的時候,專家們并沒有提出讓大家信服的解釋和方案。好的經濟學家應該是社會學家,因為經濟是嵌在社會里頭的?!?h3>“美國正在療傷,但開的藥方是錯的”
在特朗普當選總統后,“美國衰落”的聲音也越來越大。何帆覺得現在下這種結論為時過早?!叭绻f各種問題是社會傷口,那么美國目前正在療傷,但開的藥方是錯的。它從此之后是否會一蹶不振?這很難講。”換句話說,美國的基礎還在,包括歐洲、日本,“底子”依然不可小覷。
何帆認為,中美貿易關系在短期內會有所緩解,但從長期看,很可能會有反復。
“中美關系在特朗普上臺后的兩年里已經擊穿了一個底線,目前正在尋找新底線的過程中。只有這個底線確定了,我們才能判斷中美摩擦未來是加劇還是反轉。在此期間,我們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定力,按照我們的既定目標走下去,不要被帶跑了?!?/p>
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廣泛應用,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拉開序幕。在何帆眼中,未來更大的沖擊并不是反全球化、民粹主義,而是新技術革命對整個人類社會的“顛覆式影響”。
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后,經濟秩序、社會秩序都按照工業化的標準進行,人們也早已習慣了固定的工作時間、作息時間,甚至家庭生活和社交方式也要服從于這個標準。而何帆認為,未來AI徹底融入人類生活后,整個社會的生產組織方式、教育方式,甚至家庭形態都將與現在截然不同,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等知識,以后全部會發生變化。
但機器人的使用并不意味著人類會失業。何帆援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例子:早在19世紀,英國紡織行業就從手工業進入了現代化生產,其中98%的勞動實現了自動化,但紡織工人的數量不僅沒下降,還增加了。這是由于生產力大幅度提高之后,產品價格下降,市場需求就會增加。比如,過去人們只有一套衣服,而且是手工縫制的,隨著生產力的提升,每個人的衣櫥里都塞得滿滿的。此外,消費者對窗簾、地毯、沙發罩等各種紡織品的需求也大幅增加,這就抵消了機器對勞動力的替代。
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同樣的故事一直在發生。上世紀80年代,條形碼問世,這項發明讓收銀員的結賬時間減少了18%—19%,但收銀員的數量反而增加了;90年代,自動取款機誕生,銀行柜員的數量同樣不降反升;新千年之后,律師事務所越來越多地使用計算機軟件管理和檢索文件,這本是律師助理要做的工作,但律師助理的人數并沒有因智能化的設備而減少,反而有了快速增長。
“技術可以創造出全新的崗位需求,也能改變很多傳統的常規工作。當銀行柜員不需要再收付現金,他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幫顧客處理更復雜的事務;當律師助理不用再在檔案堆里找文件,他們可以幫助律師們更好地維護客戶關系;當機器人負責看CT片子的時候,人類醫生可以借助電腦,進一步提高診斷質量?!焙畏f。所以,一切都不必杞人憂天。
何帆 1971年出生于河南,1992年獲海南大學學士學位,1996年、2000年分別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曾任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現任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