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紀錄

供銷合作社作為推動“三農”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肩負重要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各級黨委、政府要關心和支持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繼續辦好供銷合作社,發揮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努力打造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力軍和綜合平臺。
把農民組織起來走向農業農村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千家萬戶的小規模農業生產,光靠看是看不準的,要把農民組織起來,通過供銷合作、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的經營組織形式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再加上政策引導,把一家一戶的生產納入標準化軌道。此后又多次指出,農業合作社是發展方向,有助于農業現代化路子走得穩、步子邁得開。他站在農業農村現代化高度,提出了“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高瞻遠矚地指出,注意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作用,培育各類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提升小農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包括供銷合作社在內的各類農業、農村、農民合作社,都應發揮作用,把農民組織起來走向農業農村現代化。
從“三農”工作全局來謀劃供銷合作社工作。各地供銷合作社多年來在曲折中前行、在跌宕中崛起,它根植于“三農”,在服務農業農村農民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黨和政府信賴、農民群眾需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指出,要站在加快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戰略高度,樹立重視供銷合作社就是重視農業、扶持供銷合作社就是扶持農民的理念,加快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繼續辦好供銷合作社,我們要從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的高度,統籌謀劃、協調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工作。
打造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力軍和綜合平臺。新形勢下,加強農業、服務農民,迫切需要打造中國特色為農服務的綜合性合作組織。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的農村改革座談會上指出,要把供銷合作社打造成為同農民利益聯結更緊密、為農服務功能更完備、市場運作更有效的合作經營組織體系。這“三個更”要求,為供銷合作社發展定了性定了向。這是供銷合作社立根固本、再鑄輝煌的關鍵和“命脈”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供銷合作社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適應城鄉發展一體化需要,適應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需要的組織體系和服務機制,努力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力軍和綜合平臺。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由過去單一流通服務進一步向綜合服務延伸,由過去單一實體營銷進一步向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由過去與農民的買賣關系、服務被服務關系進一步向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轉變,整體面貌煥然一新。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高質量推進改革發展,才能在促進城鄉融合、共同富裕、質量興農、促進鄉村綠色發展、促進鄉村文化興盛、鄉村善治、精準扶貧中發揮更大作用。
助力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流通效率。農業勞動生產率是衡量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核心指標。我們要利用已有的經營服務網絡和陣地加快推進以土地托管為重點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依托社有企業、基層供銷社和服務類專業合作社,構建綜合性、規模化、可持續為農服務體系,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形成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勞均農業增加值,也就是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產品供給體系質量,除了要確保生產出高質量農產品,還要銷得快、銷得好。要完善實體網絡和信息網絡,針對覆蓋鄉村的5萬多個連鎖終端和1.6萬多個農村綜合服務社,深入實施農村流通網絡信息化改造,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打造“網上供銷社”,推動品牌化、規模化,提高流通效率。
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致力成為新型農業服務主體。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典型業態,發展空間廣闊。據統計,2017年江蘇省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為269.4億元,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2%,不到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一半,因此,供銷合作社系統大有用武之地。供銷合作社要致力成為新型農業服務主體,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職業農民相得益彰,協同解決好“誰來種地”、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問題。當前,越來越多的社有企業已經成了農業綜合服務商,越來越多的基層社和專業合作社開展了農業社會化服務,要向服務的深度廣度進軍,由主要面向糧食作物向林牧漁業延伸,由生產環節向加工流通環節延伸,由生產生活服務向生態服務延伸,由經營性服務向公益性服務延伸,真正成為為農服務的生力軍、主力軍。
領辦創辦專業性合作社和綜合性合作社。農民合作社可以歸結為兩類:一類是圍繞產品、產業和服務組成的專業性合作社,一類是具有區域性特點的綜合性合作社,開展生產、供銷、消費、信用等合作,提供生產、流通、金融、教育、社會保障等多項服務。供銷合作社系統要繼續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聯合社,同時要瞄準“三農”需求和時代要求,將部分實力較強的基層社建設成為“三位一體”“多位一體”以農民為主體的綜合性合作社,廣泛吸納更多的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入社,健全按交易額返利和按股分紅相結合的分配制度,使之成為一個與農民利益聯結十分緊密的綜合性合作組織。
全面構建雙線運行機制。按照政事、社企分開的方向,加快健全完善以聯合社為主導的行業指導體系和以社有企業為支撐的經營服務體系,形成上下貫通、整體協調的運行機制。我省有13個市聯合社、81個縣聯合社、1145個基層社、1600多個法人企業,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社有8800多個。現在“聯合社不聯合、合作社不合作”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破解。省級層面組建蘇合投資運行集團公司和供銷產業發展基金,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上下貫通,整體運轉協調。這方面,還需要不斷努力。
(作者系江蘇省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
責任編輯: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