砳之
隨著2月1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字啟動“美國AI倡議”,世界已有18個國家和地區先后推出人工智能(AI)發展戰略,全球AI競賽聲勢日漸增長。
當前,正值兩輪科技紅利的交替期,移動互聯紅利逐漸消退,AI紅利興起。AI成為下一輪科技創新的主要驅動力,它將拓展人類的智能,極大提升人類智力所能創造的價值,并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學者預測,未來幾年,全球AI市場規模將保持年均60%左右的增速,到2020年即可成長為6800億美元量級的市場。此外,該技術還可運用在軍事層面,以色列軍方已使用AI分析輔助決策,新加坡也計劃在軍事領域推廣AI運用。由此可見,AI在可見的未來將成為一國軍事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從戰略高度去把握和謀劃。
世界主要國家紛紛把發展AI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2017年,中國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2018年4月,歐盟委員會計劃未來三年在人工智能領域投資200億歐元;2018年5月,法國發布《法國人工智能戰略》,提出建設“人工智能強國”的目標;2018年6月,日本出臺《未來投資戰略》,重點推動物聯網建設和人工智能的應用;2018年7月,德國頒布《聯邦政府人工智能發展戰略要點》;美國日前推出的國家級人工智能戰略,核心更是追求“美國AI第一”。
根據今年1月31日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布的首批系統研究AI技術趨勢的報告《技術趨勢2019:人工智能》顯示,美國和中國在AI專利申請和科學出版數上遙遙領先,但其他科技發達的中等強國也不甘落后。美國在AI通用芯片領域具備較強優勢,日本較為擅長模糊邏輯、計算機視覺和語音處理領域,韓國在本體工程領域優勢明顯。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AI力量,可應用的AI產品落地最多,人工智能企業超千家,特別是在2G(對政府)和2B(對企業)的“場景”端和“算法”端上實現快速迭代。
比起政府,科技巨頭企業可能在這場AI大比拼中起到更為關鍵性的作用。數據統計,AI領域最多的專利申請源自該領域高度專業化的企業。在全球前30名專利申請方中,有26家是企業,僅有4家為高校或科研機構。美國IBM和微軟分別以8290項、5930項發明專利的申請數排名前兩位,日本東芝(5223項)、韓國三星(5102項)和日本NEC(4406項)分列3、4、5名。科技企業,特別是一些跨國科技巨頭,不僅對AI領域大筆投資,更擁有技術突破所必需的數據生態系統和人才,通過在全球設立地區研究中心,能更為快速地實現知識和專業技術的轉移。一些實力稍遜但經濟和技術發達的國家為此積極與科技巨頭合作,助力本國快速搶灘AI領域。法國鼓勵私營企業向全國各研究中心投資;英國宣布與私營企業合作,為AI相關的開發注資14億美元;新加坡利用其商業友好型投資環境,推出“AI新加坡”計劃,吸引項目落地,如阿里巴巴首個海外研究中心。在這方面,我國企業尚顯不足,僅有兩家企業躋身全球AI專利申請前30強,分別是排名15的國家電網和排名26的百度。
責任編輯:何 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