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永健 丁強

2018年12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關于下達2018年度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的通知》,批準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揮部作為唯一的組團式醫療援疆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單位。
江蘇省是國家首批七個組團式醫療援疆省份之一。在前指黨委領導下,江蘇援疆醫療組堅持以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為統領,聚焦維護穩定和脫貧攻堅“兩大目標”,落實健康扶貧行動,從醫院組織結構、醫院管理、“院包科”重點科室建設、“師帶徒”人才培養創新援助模式,開展“潤心計劃”“江蘇醫療大巴扎暨春蕾行動”“柯爾克孜民族醫藥研究”“健康扶貧醫養結合養老”等品牌項目,并進一步籌建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將克州人民醫院建設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高水平三級甲等醫院,做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醫療人才援疆工作。
堅持科學規劃引領。江蘇援疆指揮部聯合克州黨委組織部、克州衛計委和克州人民醫院先后分類制定組團醫療援疆長、中、短期發展規劃,堅持科學規劃、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將解決現實困難與增強發展后勁相結合,努力為當地培育更多的內生發展動力。起草《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十年規劃(2017—2027年)》《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2018年組團醫療援疆工作要點》等指導性文件,實現遠期有規劃、年度有要點、人人有任務,推動組團醫療援疆工作不斷取得更大成效。
實行管理改革創新。克州黨委明確州醫院書記抓黨建、抓穩定、抓保障,院長抓業務、抓隊伍、抓管理,互相配合、互相補臺。江蘇援疆醫療人才擔任州醫院醫務部、科教部、門診部等主要管理部門負責人和各科室負責人。同時加強本地人才選拔使用,制定《克州人民醫院中層黨政管理干部選拔任(聘)用工作實施辦法》,對醫院全體中層黨政管理干部進行選拔聘用,形成了合理梯隊。嚴格按照現代醫院標準,從抓醫院科學規范管理入手,建立健全醫院管理、風險管理、績效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150多項。試點績效分配改革,實行院科兩級負責制,形成鮮明的工作導向。大力加強醫院學科的新建與整合,升級改造醫院信息系統,引進一卡通并投入運行,加強人才隊伍培養與引進,全面實行同工同酬等,這一系列管理措施的改革與創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扎實推進“院包科”工作。江蘇省8家“三甲”醫院結對幫扶克州人民醫院9個科室,江蘇省衛健委與克州人民政府簽訂了醫療幫扶協議,通過首席專家制、柔性引才、送學克州、選送江蘇進修、推廣適宜技術等形式,指導開展新技術、新項目60余項;援疆專家帶動本院醫護人員共同申報自治州科研項目40余項并參與立項答辯。醫院新成立全科醫學科、綜合科、血液科等科室,實施醫院婦產及兒科門診改建、愛嬰病房改建、急救重癥監護室建設、血液透析中心建設、柯爾克孜醫學館建設、醫養結合健康養老中心建設等重點科室建設項目,推進中國工程院阮長耿院士和美國國家醫學院勵建安院士工作站建設各項工作。
“師帶徒”培養當地人才。江蘇援疆醫療團隊把人才培養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建立形式多樣的“師帶徒”工作機制。堅持援疆專家既當醫生又當先生的做法,每名援疆專家帶徒弟2—3名,明確培養目標、方式、路徑、措施,建立保障機制。加強對醫院相關科室和援疆專家所帶徒弟的評價考核,做好援疆專家和承接團隊的無縫對接,更好地推動技術本土化,為克州醫療事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打造了一支“永遠不走的醫療團隊”。
打造援疆項目特色品牌。籌建克州醫養結合健康扶貧養老中心,對愛嬰病房和婦兒門診進行改造提升,持續建設“健康管理中心”,籌建柯爾克孜醫學陳列館,實施為克州地區心臟病人手術的惠民項目即“潤心計劃”,聯合省委老干部局組織醫療衛生領域老專家、老同志開展衛生銀發援疆行動。通過一系列項目建設,打造了江蘇省醫療組團式援疆的特色品牌,成為惠民生、強基礎、促發展的強大力量。
建立完善標準化體系。以江蘇省組團式醫療支援克州人民醫院為分析樣本,學習借鑒全國兄弟省市組團醫療援疆工作經驗,探索制定了組團式醫療援疆模式在頂層設計、組團專家、援助工作、評估機制等方面的標準體系,啟動“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規范”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
江蘇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取得了很大成績,也積累了豐富經驗,但在援疆實地工作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難,例如援疆工作考核評價標準的建立、醫療人才和經費支持配套問題、受援醫院人才數量和質量不能滿足援疆建設項目的需要等。為推進做好國家級醫療援疆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工作,江蘇組團式醫療援疆遵循“真情援疆、科學援疆、持續援疆”的原則,著力完善組團醫療援助規范,為祖國邊疆群眾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建立健全援疆工作考核評價標準。科學客觀評價援疆工作的效果不僅是提高援疆工作效率、改進援疆工作過程和科學決策的重要基礎條件,也是考量衛生援疆政策實施、改進和終止的重要依據,而且還從根本上決定著衛生援疆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的分配與再分配。相關部門著力加強和完善衛生對口援疆工作的評估管理機制,建立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的標準化體系,建立統一的援疆工作質量評價體系,為各單位醫療援疆工作的開展和實施提供參考依據,提高各單位努力爭取援疆工作效果最大化的積極性。受援單位所在地的衛生行政部門建立專門的專家評價組,定期和不定期地監查受援醫院和援疆專家的工作運行情況,完善衛生對口援疆工作評價考核機制,建立專門的評估指標體系來衡量對口援疆工作的績效,從而保證對口援疆工作有效、健康、可持續地發展。
科學謀劃實行精準援疆。進一步增加援疆醫療人才數量和經費投入,加大援疆力度。統一援疆人才選派標準,根據被援助單位的實際情況,按需直接增加援疆醫療人才的數量;調整援疆人才隊伍結構,增加醫療人才在援疆人才隊伍中的比例,從而提高醫療援疆的整體實力和水平;在選派醫療技術人員、醫院管理人員的同時選派護理專家,進一步優化援助模式。同時,根據受援地的實際經濟發展情況宏觀調控經費的投入,盡可能地為受援醫院購置新設備,幫助受援醫院提高醫療水平。
建立健全保障機制,依法規范援疆工作。衛生對口援疆工作當前還處在政策探索的層面,從制定相關政策角度要對支援單位、受援單位及援疆醫生的管理、選派輪換、任免培訓等事項做嚴格、明確的規定,提高在實施過程中的約束力。需建立健全衛生援疆工作制度體系,完善對口支援政策的啟動機制、協調機制和援疆醫生的激勵機制、評估考核機制,充分發揮援疆工作的統籌協調,并激勵地方政府積極參與政策落實。
建立嚴格的監督制度和獎勵機制。在衛生對口援疆工作中,要建立嚴格的監督制度和獎勵機制,可以通過媒體和患者來監督各項工作的落實情況,對積極履行對口援疆義務和援疆成效顯著的單位及有關人員進行獎勵。可根據各受援單位和援疆人員的實際情況,制定階段性目標,實行目標責任制,每一階段結束后由衛生行政部門對支援工作進行評價,對工作突出的醫院和援疆專家及時給予表彰。
(作者分別系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揮部總指揮、新疆克州人民醫院院長兼南京醫科大學健康江蘇研究院教授)
責任編輯:張 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