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說起決策,可能很多人會與“說一不二”、“力挽狂瀾”等詞語聯系在一起。的確,領導者經常需要高瞻遠矚,做出對組織發展意義重大的決定。在傳統組織中,領導者為決策而生,他們穿梭在不同的會議室,面對不同的人群做出一個又一個決定。然而,在創意型組織中,決策卻不單是做決定,而更是一個號召大家達成共識的過程。
在創意型組織里,領導者應當盡量少做決策,而且,決策也不再是力排眾議,而是將眾議引導為共識,從而實現一致行動。這是因為,在諸如谷歌這樣的企業里,作為員工的精英們具備了自雇傭、自驅動、自激勵的特征,他們不僅僅是企業的員工,更是企業的事業合伙人,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如何創造價值。此外,創意精英們的價值觀里沒有服從只有主見,如果領導者獨斷專行,將個人的意見強加于他們,他們的回應不是服從,而是離你而去。因此,如果你領導的是這樣一群用智慧和創意來創造價值的人群,那么就應該革新對決策的認識。
當領導者面臨重要決策時,運用領導力召集大家定期開會至關重要,不過,開會的首要目的并不是做出決定,而是分析相關數據,鼓勵與會者討論,引導大家達成共識。通過分析相關數據以及深入討論,大家逐步達成共識,做出決定就水到渠成了。這種方式對于傳統的制造型企業顯得過于低效,但創意型組織里的員工們創造價值不是靠扳手、管鉗等生產工具,而是他們的大腦和智慧。因此,得到他們的理解和認同就至關重要,做出一項決策的關鍵是通過數據分析和深入研討達成共識。
在開會討論的過程中,一定要通過事實數據進行理性分析來得出結論,而不是簡單憑借經驗來做出論斷。用數據說話非常重要,數據的來源同樣重要。很多企業特別重視市場調查,并依據市場調查得來的數據做出決策,這種過分迷信市場調查的做法也是十分危險的。那些真正獲取用戶歡迎的產品,往往沒有市場調查的支持。比如,喬布斯創造出蘋果的系列產品并取得了空前成功,但這并不是市場調查的結果;福特汽車創始人認為如果當初聽從市場調查的話,出現在市場上的只能是更快的馬車,而不是汽車。這說明,如果依據錯誤的數據進行分析,這跟憑借經驗主觀臆斷沒有什么區別,甚至更加危險。
在討論的過程中,領導者切忌過早發表自己的看法,而應請與會者開誠布公地逐一探討,給每個人發表真知灼見創造良好的氛圍。不僅如此,還要特別注意那些三緘其口的人,他們可能擁有很棒的想法而不愿意拋頭露面,也可能是不愿意公開反駁他人的觀點。
巴頓將軍說“如果人人想的都一樣,那就是有人沒有思考”,但每個人想的不一樣,達成共識就很難。那么,達不成共識怎么辦?要珍視不同意見,而不是排除異己。有些領導者習慣于把持有不同意見的人排斥出去,將有共識的人積聚在一起,這種做法在傳統企業里屢見不鮮。但是,這種做法蘊含了巨大的風險,尤其在新型企業組織中,創意精英們會認真思考一項決策是不是真的對企業有利,他們發表意見的根據不是上司或權威人士怎么看,而是決策對企業是否有利。因此,要特別重視那些不同或是對立的意見,認真研究這些意見有助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決策對企業的影響,甚至能夠發現其中蘊藏的巨大風險。最好的決策是正確的決策,而未必是領導人個人的決策。
(作者系北大縱橫管理咨詢公司副總裁)責任編輯:李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