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嬌

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中國經濟要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同時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度調整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快,世界經濟充滿諸多不確定性,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亞洲經濟挑戰與機遇并存。面對新的困難和挑戰,要有更清醒的認識,推動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1月19日,由中國企業網和《經濟》雜志社主辦,絲綢之路國際交流促進會聯合主辦的2018亞洲經濟大會在北京舉行。面對外界環境的調整,中國經濟如何穩定發展?未來如何為亞洲經濟作出更多貢獻?專家學者與企業家們為亞洲經濟的融合與創新建言獻策。
中國商報社社長徐艦在致辭中表示,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這一切都在催促我們加快發展的步伐,用奮斗去迎接新的時代,用創新去迎接新的未來。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做好經濟工作至關重要,希望在座各位企業家能夠化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銳意進取,敢闖敢干,腳踏實地,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中國不懈奮斗。
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原監事會主席季曉南以“積極推進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的融合發展”進行演講。他表示,“研究亞洲經濟,首先要研究中國經濟。”亞洲經濟的融合與創新,這也是中國經濟、亞洲經濟、世界經濟需要深入研究探索的一個問題。季曉南分別從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現有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大力拓展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融合發展的途徑和方式,積極創造國有與民營融合發展的良好條件四方面進行了分析。
季曉南談道,2018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市場上對民營經濟議論聲漸起,我們需要正確看待民營經濟與國有經濟的關系,推動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融合發展,既要出臺應急的政策措施,以解民營企業發展的燃眉之急,更要制定長遠的治本之策。
星創視界集團營運長劉冀忠向嘉賓分享旗下品牌寶島眼鏡如何擁抱AI智能。劉冀忠談道,互聯網和移動技術的整體發展,零售企業遇到了成本上升、客流下降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數字化改革是企業的必然選擇。因此,根據市場消費者的需求,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連接消費者。
誠然,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部分企業經營受到影響,但一系列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好聲音”,還是令企業家倍受鼓舞。在新市場下,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位、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大會開設了“回望四十年,致敬改革心”“初心與匠心引領企業成長”兩大主題的圓桌對話,眾多優秀企業共同進行探討,結合企業自身經歷,講述經濟融合與創新發展。
在大會“品牌大講堂”環節上,CCTV《面孔》欄目主任董寶振從宣傳角度講述企業品牌營銷重點。董寶振談道,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獲得新聞渠道方式越來越多,媒體進入了高速迭代時期,項目大致分為廣告、訪談等形式,因此企業在渠道選擇上,建議從流量型到背書型進行轉變。
(圖片來源:2018亞洲經濟大會組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