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青 ,趙鴻儒 ,李 珂 ,王曉寬 ,李世祥
(1.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北京100083;2.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100083)
煤自燃是威脅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的主要災害之一。在我國657處重點煤礦中,有煤層自然發火傾向的礦井數量占54.9%[1-2]。煤自燃引發的礦井火災不僅造成煤炭資源的浪費,而且嚴重影響我國煤礦的安全生產。
目前,國內外許多學者對煤自燃發生發展規律進行了研究。玄偉偉等[3]通過搭建煤自燃傾向測定平臺,采用籃熱法測定褐煤的自燃傾向,并求得了褐煤自燃的動力學參數,結果表明褐煤的自燃傾向性是與煤的低溫氧化反應性直接聯系的,煤樣比表面積決定了對氧的吸附能力,吸附能力越強,其低溫氧化反應性越高,越容易發生自燃。仲曉星等[4]在測試程序升溫條件下煤樣溫度70℃時煤樣罐出氣口氧氣濃度和之后的交叉點溫度的基礎上,提出了煤自燃傾向性的氧化動力學測定方法;Zhu等[5]通過設計的煤加熱氧化試驗系統測定煤升溫過程中的耗氧率,結果表明,煤溫小于180℃時,耗氧率與煤溫在臨界溫度前后均呈線性關系。煤溫在臨界溫度前,耗氧率較低,但當煤溫達到臨界溫度后耗氧率迅速增加。徐永亮等[6]在交叉點溫度法基礎上,在貧氧條件下對不同氧濃度的煤進行升溫測試,將煤自燃分為4個階段,并通過升溫過程中能量守恒公式推導驗證了上述階段劃分理論。
上述研究主要是針對煤自燃標志性氣體單一特征參數進行分析,鮮有煤自燃多項特征參數測試分析。氣煤在煉焦煤種中儲量最大,煤化程度低,揮發分高,易發生煤自燃,在動力用煤、氣化用煤和化工用煤中占據重要地位[7]。因此,通過煤自燃標志性氣體測定系統,測定了氣煤自燃過程中標志性氣體產生規律,并對氣煤自燃相關特征參數進行深度分析,得出了氣煤自燃特征參數規律,對科學有效預防氣煤自燃具有重要意義。
實驗儀器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自主搭建的煤自燃標志性氣體測定系統(圖1)。主要由絕熱反應器、程序升溫爐、氣相色譜儀等構成。

圖1 煤自燃標志性氣體測定實驗系統
實驗煤樣取自神東保德煤礦,煤級為氣煤。主要煤質指標見表1。

表1 保德氣煤煤質相關指標
將大塊新鮮煤樣除去外表預氧化部分,粉碎過篩為 1.25~1.6 mm、1.6~2 mm、2~3.5 mm、3.5~5 mm、5~7 mm 5種粒徑;煤樣在105℃的干燥箱內干燥24 h,取干燥煤樣各40 g,充分混合成200 g待測煤樣快速置于潔凈干燥的玻璃瓶內,用石蠟密封備用;取煤樣置于絕熱反應器中,設置程序升溫爐空氣流量為60 mL/min,爐溫以0.5℃/min升溫到250℃。升溫過程實時監測煤溫,20℃煤溫每升高10℃采集標志性氣體通入氣相色譜儀進行氣體分析,記錄采樣時間及標志性氣體濃度數據。
2.1.1 碳氧型標志性氣體產生規律
保德氣煤碳氧型標志性氣體隨煤溫的變化趨勢如圖2。由圖2(a)可以看出,煤溫在40~50℃前,CO產生量增加緩慢;煤溫超過40~50℃,CO的產生量開始呈線性增加趨勢;煤溫達到100~110℃時,CO產生量出現一個飛躍,此后CO的產生量急速增長,煤樣進入劇烈氧化反應階段。如圖2(b),CO2的產生量隨煤溫的升高而增大,呈線性增長趨勢。煤中活性基團發生氧化反應生成CO的過程呈非線性特性,而生成CO2的過程呈線性特性。

圖2 碳氧型標志性氣體隨煤溫的變化趨勢
2.1.2 烷烴和烯烴標志性氣體產生規律
保德氣煤烷烴、烯烴標志性氣體濃度隨煤溫的變化趨勢如圖3。由圖3(a),隨煤溫的升高,CH4產生量先增大后減小,極值點對應的溫度為130℃。這主要是因為煤溫在130℃前,占主導地位的是吸附瓦斯的脫附;煤溫超過130℃,煤氧化反應加劇,占主導地位的是煤氧化反應產生的CH4。由圖3(b)可以看出,C2H6出現的溫度為30℃,濃度為0.75×10-6。其產生量隨煤溫的升高先增大后成無規律波動狀態。如圖3(c),C3H8出現溫度為100℃,濃度2.54×10-6,其產生量隨煤溫的升高而增大。C3H8產生量在110~130℃變化緩慢,在130℃后呈線性增加,240℃時達到 65.12 ×10-6。圖3(d)為 C2H4濃度隨煤溫的變化趨勢,C2H4氣體出現在100℃,濃度為0.66×10-6。煤溫80~130℃之間增長相對緩慢,130℃后開始以指數形式快速增長。C2H4的出現是煤自燃進入劇烈氧化階段的重要標志。

圖3 烷烴、烯烴標志性氣體隨煤溫的變化趨勢
2.2.1 鏈烷比值分析
鏈烷比指在火災氣體中,C1~C4范圍內的烷烴氣體,某一長鏈烷烴單一組分的濃度與甲烷或乙烷濃度的比值。選取C2H6/CH4、C3H8/CH4及C3H8/C2H6的比值來分析其與煤自燃發展趨勢的關聯度。鏈烷比隨煤溫的變化規律如圖4,C2H6/CH4與C3H8/CH4比值很小,在0.1以下。C3H8/C2H6比值在100~240℃規律較好,且比值易區分。
2.2.2 烯烷比值分析
烯烷比指在火災氣體中,烯烴氣體濃度與某一碳鏈大于或等于該烯烴的烷烴濃度比值。選取C2H4/C3H8及C2H4/C2H6的比值來分析其與煤自燃發展趨勢的關聯度,烯烷比隨煤溫的變化規律如圖5,C2H4/C3H8比值的規律性較差,而C2H4/C2H6比值在100~240℃有較強的規律性,且比值區分度強。

圖4 鏈烷比隨煤溫的變化規律
2.2.3 CO與CO2比值分析

圖5 烯烷比隨煤溫的變化規律
CO是煤自燃過程較為靈敏的標志性氣體,但煤礦井下條件復雜,檢測到CO的地點不一定是高溫點,CO被大量滲流的空氣所稀釋,濃度隨風流量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單一CO濃度指標難以判斷松散煤體實際自燃情況。利用CO/CO2比值來判斷煤自燃的狀況,可消除風流大小對氣體濃度的影響。保德氣煤CO/CO2比值隨煤溫的變化規律如圖6。在氧化初期,CO/CO2比值較小,70 ℃時,CO/CO2為 0.03;在加速氧化階段,CO/CO2比值開始增加,90℃時比值為 0.05,120℃時比值為 0.1,150℃時比值為0.2,240℃時比值為0.28。CO/CO2的比值曲線具有良好的規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保德氣煤自燃的趨勢。

圖6 CO/CO2比值隨煤溫的變化規律
程序升溫實驗中,反應過程中爐體內某點煤的CO、CO2產生率與耗氧速率成正比,即:

式中:VCO為CO產生速率,mol/(cm3·s);V0CO為標準氧濃度(21%)時的CO產生速率,mol/(cm3·s),C為爐體內任意點氧濃度,%;C0為標準氧濃度,取21%。
由耗氧速率計算公式可推得爐體內任意點的氧濃度為:

式中:z為某一已知點到入口的距離;Q為供風量,ml/s;S 為爐體供風面積,cm2;n 為孔隙率,

設高溫點氧濃度為C1,到入口的距離為z1;其后一點的氧濃度為C2,到入口的距離為z2,C1co、C2co分別為2點的CO濃度,C0為21%,可得:

由式(3)得標準氧濃度時的CO產生率為:

同理,程序升溫實驗中煤自燃標志性氣體產生率為計算式為:

式中:V0X為標準氧濃度時煤自燃標志性氣體產生率,mol/(cm3·s);V0為耗氧速率;C2X-C1X,為煤樣罐出口處檢測到的X氣體濃度,%;z2-z1為煤樣的高度,cm。
CO、CO2和CH4產生率隨煤溫變化趨勢如圖7。
由圖7可知,CO產生率隨著煤溫的升高而呈指數規律增加。煤溫在100℃之前,CO產生率增加緩慢,當煤溫超過100℃后,CO產生率急劇增加,曲線具有較好的代表性。CO2產生率變化規律與其濃度變化規律相似,隨煤溫的升高而增大。CH4產生率變化規律與其濃度變化規律相似,隨著溫度逐漸升高,煤樣的CH4產生率先增大后減小,產生率極值點對應的溫度為130℃。
松散煤體內各點氧濃度的變化主要與對流(空氣流動)、擴散(分子擴散和紊流擴散)和煤氧作用耗氧等因素有關[8]。耗氧速率V0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zi+1-zi為煤樣在煤樣罐中的高度L,cm;Ci+1為出口氧濃度,%;Ci為入口氧濃度,即新鮮風流氧濃度,%;V0的單位為mol/(cm3·s)。

圖7 CO、CO2、CH4產生率隨煤溫的變化趨勢
由式(7)可得,在新鮮空氣下,煤樣在不同溫度下的耗氧速率隨煤溫的變化趨勢如圖8。煤溫在100℃之前,耗氧速率呈線性規律緩慢增加,煤溫超過100℃,耗氧速率迅速增加,呈指數規律。
假設煤自燃產生的熱量均由煤氧復合產生,且主要是由煤氧化學吸附、化學反應放出熱量組成。據煤氧復合三步化學反應理論[9-10],煤氧復合反應產熱量見表2。由實驗測定不同煤溫耗氧速率、CO及CO2的產生率,根據鍵能變化估算法,推算煤的放熱強度。

圖8 耗氧速率隨煤溫的變化趨勢

表2 煤氧復合反應產熱值
煤自燃過程中,認為煤消耗的氧全部轉化為CO和CO2,生成2種氣體的比例與實際生成率相同,則這個放熱強度是實際放熱強度的最大值,計算公式為:

式中:Qmax為煤氧化放熱強度的上限;V0CO為標準氧濃度(21%)時的CO產生速率,mol/(cm3·s);V0CO22為標準氧濃度(21%)時的CO2產生速率,mol/(cm3·s);△HCO為單位 mol CO 平均化學反應熱,kJ/mol;△HCO2為單位 mol CO2平均化學反應熱,kJ/mol。
氧的消耗除生成CO和CO2外,剩余部分全發生化學吸附,則這個放熱強度是實際放熱強度的最小值,計算公式為:

式中:Qmin為煤氧化放熱強度的下限。
煤的實際放熱強度應介于2種估計值之間,即:Qmin<Q0<Qmax。
煤樣最大與最小放熱強度隨煤溫的變化趨勢如圖9。保德氣煤的最大與最小放熱強度總體上隨著煤溫的升高而增大。煤溫達到40℃之后,煤體放熱強度增加,升溫速率加快;煤溫超過100℃之后,煤體氧化復合反應加劇,放熱強度急劇增加。

圖9 最大、最小放熱強度隨煤溫的變化趨勢




圖10 煤樣氧化過程活化能變化曲線
1)氣煤自燃升溫過程中,CO產生量隨煤溫升高先緩慢增大,煤溫超過40~50℃,CO的產生量呈線性增大趨勢,煤溫達到100~110℃,CO產生量出現一個飛躍,此后CO的產生量急速增長。CO2的產生量隨煤溫的升高而增大,呈線性增長趨勢。CH4產生量高先增大后減小,極值點對應的溫度為130℃。C2H6出現的溫度為30℃,產生量隨煤溫的升高先增大后成無規律波動狀態。C3H8出現溫度為100℃,產生量隨煤溫的升高而增大,煤溫在100~130℃時變化緩慢,130℃后呈線性增大。C2H4氣體出現在100℃,煤溫80~130℃間產生量增大相對緩慢,130℃后開始以指數形式快速增大。
2)C2H6/CH4與C3H8/CH4比值很小,在 0.1以下。C3H8/C2H6、C2H4/C2H6比值在 100~240 ℃規律較好,且比值易區分。C2H4/C3H8比值的規律性較差。在煤自燃氧化初期,CO/CO2比值較小,70℃時,CO/CO2為0.03;在加速氧化階段,CO/CO2比值開始增加,90℃時比值達到0.05,120℃時比值為0.1,150℃時比值為0.2,240℃時比值為0.28。因此,CO/CO2的比值曲線具有良好的規律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保德氣煤氧化自燃的趨勢。
3)CO產生率隨煤溫的升高而呈指數規律增加。煤溫在100℃前,CO產生率增加緩慢,當煤溫超過100℃后,CO產生率急劇增加。CO2產生率變化規律與其濃度變化規律相似,隨煤溫的升高而增大。CH4產生率變化規律與其濃度變化規律相似,隨煤溫升高,煤樣的CH4產生率先增大后減小,產生率極值點對應溫度為130℃。保德氣煤的臨界溫度點為42℃,干裂溫度點為101℃。煤溫100℃前,耗氧速率線性緩慢增加,煤溫超過100℃,耗氧速率迅速增加,呈指數規律。保德氣煤的最大與最小放熱強度隨煤溫的升高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