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霄
(廣西輕工技師學院,廣西 南寧 530031)
甘蔗糖廠多采用傳統的磷酸亞硫酸法對混合汁進行的澄清處理,存在清混汁純度差低和澄清效率低等問題,近年來,農村勞動力逐年減少,砍蔗人工逐年上升,在現有原料甘蔗收購價的情況下,種植甘蔗的利潤已很低或虧本,導致原料甘蔗種植面積下降,入廠甘蔗總數下降較快,很多糖廠處于吃不飽的狀態,原來糖廠采用的計劃砍運榨一條龍作業,保證了入榨甘蔗的新鮮度,但由于人手不足,蔗農很難在當天的時間內砍夠運輸噸位,導致入榨的甘蔗新鮮度降低,澄清處理困難,另外很多糖廠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甘蔗原料,提高糖分收回率,增加經濟效益,采取了很多的措施,特別是對壓榨收回率要求更高,采用了提高滲浸水溫、水量的方法,在提高了壓榨收回率的同時,大量的非糖雜質,特別是一些熱溶性的膠體也進入了混合汁中,只有在強堿作用下,才能將這些物質大部分除去。不少糖廠為了提高澄清效率,增大清混汁純度差,在各座壓榨出汁口或混合汁中加入大量的石灰乳,使混合汁的pH值由傳統的7.0左右提高到10.5~11。
石灰乳中的OH-與糖汁中的鋁、鐵、鎂鹽起沉淀反應,析出氫氧化物。沉淀是否完全與這些膠體粒子的電離程度有關,一般鐵、鋁、磷酸的沉淀在pH為8~9時較完全,二氧化硅要在pH為9~10,鎂則要在pH為l0~11才沉淀完全。這些無機鹽在高pH下才能徹底除去。一般亞硫酸法只經過中性過程,所以除去很少。在加灰的過程中,pH值逐漸增加,可以充分發揮各個等電點的凝聚作用,糖汁加灰后鈣離子對帶負電的蛋白質、果膠起靜電中和作用,而達到對這些親水膠體或高分子溶膠的凝聚而聚沉;新形成的聚沉物往往帶正電,它能吸附帶負電的色素物質,并且與糖汁中加鈣后形成的磷酸鈣一起絮凝而聚沉。然后再進行硫熏中和,降低pH值至7.2~7.4,進行加熱沉降操作,得到清混汁純度差可以高達3~4AP,比傳統的方法提高了2~3AP,澄清效率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主要是在蒸發罐內。有些廠在真空吸濾機的水環式真空泵泵葉上的積垢也十分嚴重,嚴重影響了傳熱效能,降低傳熱系數,使蒸發糖漿錘度不易控制,耗汽量增大。
其原因是在加灰操作中,如有過剩的石灰時,羥基離子起催化作用,使銨鹽、酰胺鹽、還原糖、果膠質分解,釋放出氨氣并在溶液中留下大量的可溶性鈣鹽,這些可溶性鈣鹽在二次高溫加熱、蒸發過程中受熱分解,形成積垢,沉積在加熱管表面或水環泵葉片上。
主要原因是生成了較大量的可溶性鈣鹽,無機非糖分減少量不大,蔗汁中的有機酸愈多,則中和它加入的石灰量也多,形成的可溶性鈣鹽也愈多。
現在很多糖廠的蒸發糖漿不再進行硫漂處理,直接上煮糖進行結晶操作,因采用的是高灰處理,雖經蒸發濃縮,正常情況下pH值下降0.2~0.4,所得糖漿的pH值仍在堿性范圍,糖漿的黏度較大,流動阻力增加,特別是在煮制末段糖膏時,因其純度較低,非糖分多,液面高、濃度較高時黏度就更大,出現對流循環不好的情況,只能慢慢熬煮,最終影響晶體對母液中的糖分的吸收,廢蜜重力純度超出指標要求,影響煮煉收回率。
因亞硫酸法廠的加灰設備主要采用單點加灰的方式,如要達到pH值10~11,需加入的石灰乳量很大,容易造成局部過堿,造成還原糖轉化,增加色值。需采用多點加灰并設置攪拌的方式加灰,使加灰均勻;另外使用的石灰乳質量也要保證,避免過多的雜質進入蔗汁中,現在部分糖廠使用石灰粉直接在攪拌箱內進行水解,石灰乳化的程度較低,最好設置過濾裝置對石灰乳進行過濾,以除去大部分的雜質,保證石灰乳的質量。
要根據化驗分析不同時期、不同地里位置、不同品種的原料甘蔗的自然磷酸值,準確添加需加入的磷酸量并均勻加入到混合汁中,確保蔗汁的磷酸值含量在400~450PPM,有條件的話,進行中和條件的“正交試驗”,確定最適的加入量,使之與加入的石灰乳進行較充分的反應,生成的磷酸鈣的同時可吸附相當多的可溶性鈣鹽,降低鈣鹽的含量,提高清混汁的純度差。
現為了縮短工藝流程,減少糖汁的停留時間,大部分糖廠使用了單層快速沉降器進行沉降處理,由于采用了高灰澄清的處理方法,蔗渣糠中一部分的樹膠質及半纖維素易產生水解作用而生成膠質物,增大了糖汁中的膠體數量,增加了沉降的阻力,降低沉降速度,加上沉降時間短,清汁中的膠體物質除去不完全,影響清汁的質量。所以采用多層沉降器進行沉降,其沉降停留時間較長,可以較充分沉降,減少清汁中的非糖物質的含量。
傳統的以蔗農個體為結算單位的砍蔗方式已不適應目前的形勢,由于各種原因,蔗區中的絕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不能在家鄉就業,為了改善生活狀態,基本上都是外出打工,蔗區里面剩下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小孩,不能滿足砍蔗數量的要求,造成幾天甚至一個星期都不能砍足一車甘蔗,部分甘蔗變質嚴重,糖分降低,還原糖量增大,蔗汁中的還原糖在高溫強堿下分解成各種有機酸,大部分與石灰結合成可溶性鈣鹽,從而使清汁含鈣量增加,不利于進行高灰處理。部分糖廠為了方便蔗農,降低蔗農的砍蔗成本,采用了設點收購的方式,相當于把農務的質檢前移,蔗農每天砍下的甘蔗不論多少,均可運到收購點交售,保證了甘蔗的新鮮度,減少了后續工藝處理的難度。
機械收割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砍蔗的成本,是今后發展的大方向,但現有的甘蔗收割機械,多采用多段斬斷、蔗葉粉碎的方法,既造成蔗汁(糖分)損失,也夾帶了大量的泥沙和蔗葉,這些雜質一是增大了糖廠的成本,二是在預處理時碎料多,壓榨入轆困難,且在壓榨的過程中帶走糖分,三是增加了混合汁澄清處理的難度。
要減少夾雜物的影響,一是改進機械收割的方法,改多段斬斷為不斬或少斬,采用機械剝葉的方式,減少蔗葉的夾帶;二是增設除雜設備,減少夾帶量;三是破碎設備改刀輥式為錘式,增加蔗料中蔗絲比重,減輕入轆困難;四是采用混合汁上浮工藝,在中和沉降前把大部分的輕質物質除去,減少沉降干擾,提高沉降效率。
糖漿上浮工藝原在很多糖廠使用,但效果不是很穩定,主要原因是工藝控制參數的不穩定(錘度、加熱溫度、加入的輔助澄清劑等),這些可以通過自動控制裝置進行調節,效果應該說還是很好的,既除去了部分雜質,又適當降低了糖漿的pH值使之呈微酸性,只要在生產調度上合理安排,加快物料的處理,減少其停留時間,蔗糖的轉化量對生產的影響不是很大,但可以降低物料的黏度,減少其流動阻力,使煮糖全過程操作的對流循環良好,晶體吸收好,降低糖蜜的重力純度,提高糖分的收回率。有條件的廠家,可以使用連續煮糖罐進行乙、丙糖的煮制,降低對流循環的阻力,減少液柱效應引起的沸點升高,在保證溫度差的前提下采用較低壓力的三效汁汽進行煮糖,提高蒸汽的利用率,降低蒸汽的消耗量。
高灰處理工藝能夠提高澄清效率,較大幅度地增大清混汁的純度差,見表1。如能配合上述措施,則減少非糖雜質的含量,降低煮糖過程中的循環阻力,對流循環好,晶體能更好地吸收母液中的糖分,為提高煮煉收回率打下良好基礎。

表1 廣西東糖某廠2018/2019年榨季生產實績對比
應當指出,要改變現有制糖企業的格局,一是仍需從原料甘蔗入手,繼續加大“雙高”基地的建設力度,通過增加科研力度,改良品種,提高甘蔗的單產和含糖分,既有利于合作社(蔗農)增加收益,更有利于制糖企業;二是要有整體規劃,適當調整甘蔗種植幅度,有計劃地進行蔗區的輪作,有助于土地的肥力的恢復,為甘蔗增加單產打下基礎;三是制糖企業要加強產品的開發能力,在現有原料總量的前提下,生產適應市場需要、附加值高的產品,增加企業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