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強 安陽縣廣播電視總臺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互聯網技術帶給我們的變化,而“互聯網+”技術更是帶給了我們一種現實與網絡聯動的感覺,但是在技術這樣發展的今天,我們也必須意識到有些行業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只有進行改革,才可以將這一行業繼續發展壯大下去。但是改革不是說改就能改,首先必須要知道這個行業究竟是由于哪些原因導致了行業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并且在改革的時候,還必須要了解改革的底線在哪里,即在發展中必須要堅持的發展原則,只有找到了第一點,堅持了第二點才可以讓改革繼續下去,才可以在改革中還能堅持不忘初心,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條正確的道路。
只有首先找到了在“互聯網+”背景下傳統的新聞媒體發展存在的問題,才可以進一步探求問題存在的原因,找到原因之后對陣下藥,才可以使問題達到很好的解決。
主要的問題表現在現在選擇在電視上看新聞的人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使用電腦,手機,平板等設備來觀看新聞,在電視上觀看新聞的人群由社會上的大眾群體慢慢向高齡群體轉變,并且隨著電視上推薦質量不高的保健品,藥品的廣告增多,有一部分青年人防止家中老人上當受騙,切斷了家里面的電視信號,這樣一來,會導致在電視上觀看新聞多人越來越少。至于這一問題的原因,是有很多的,并不是某個單一的原因導致了這一問題,往往一個人選擇不用電視看新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些原因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隨著時代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有時為了適應高強度的生活節奏,很多人不得不犧牲自己大量的空閑時間,有時人們了解新聞更多是在公交車,地鐵上那短暫的時間里面,了解新聞也就很多時候就是傾向于去了解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對于不感興趣的或者看著標題就很無聊的新聞就會一閃而過,這樣的身影和看新聞的方法在整個社會上是非常常見的,一些生活在城市里面的白領過著996 的生活,很多人晚上9 點才能回家,這時候電視上的新聞早就播飯完畢,再加上第二天還要去高強度的上班,根本不會有空閑的時間和心情去看一些新聞。
傳統新聞媒體存在著一些弊端,這些弊端的存在讓傳統媒體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上失去了優勢,其中最主要的兩個弊端是:反應慢即實效性不強;另一個就是自主選擇性不強。
在電視上看一個新聞就必須要等到這個新聞接受了系統的整理,將信息經過全面的整合,才能播放出來,對于一些類似于新聞聯播之類的實效性新聞可能還是一直播的方式開始,至于一些比如某一案件的新聞可能是經過好幾天的調查才能得出結果,然后在電視上播放,但是這樣無論是直播還是錄播都會存在一個實效性不夠的弊端,因為可能一個巨大的車禍是早上在高速公路上發生的,但是可能通過電視新聞播出來已經是好幾個小時之后,并且往往還是插播,這樣的播放速度對于現在傳播迅速的自媒體來說太慢了,顯得實效性還有待加強。
任何一件事物的發展都必須要堅持一定的原則,只有將原則堅持到底,才可以將發展變成“可持續”。所以在“互聯網+”背景下傳統新聞媒體的發展也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則。
真實原則是指在播放新聞時必須實事求是,雖然現在很多的媒體為了吸引觀看量,使用一些標題黨的文章來吸引眼球,比如“某小區驚現外星人”這樣的字眼,可能最后結果就是一個小朋友們的惡作劇,這樣的新聞標題就是不真實的,所以為了可以讓新聞有很高的嚴謹度,就必須要堅持真實原則。
高效原則是指播出的新聞要有時效性,不能為了片面的強調真實度而忘了新聞之所以是“新”就是因為它有較高的時效性的原因。時效性的提高要求電視臺中必須擁有一個可以快速對社會重大事件做出反應的團隊,必須可以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這個團隊的人員必須要有快速反應的能力,遇到大事不慌張,還能快速準確的播報,只有這樣才可以達到高校的原則。
新聞報道出來的目的是助民利民,要報道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新聞,要報道人民群眾想要知道的新聞,比如某一利民政策的實施,某一食品安全問題的查處,對于一些雖然有很高話題度但是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并沒有多大關系的新聞不可以為了博關注度而大肆宣傳播放。只有將人民群眾放在心中的電視臺才可以長長久久的存在于人民的心中。
整個流程的加快需要電視臺精簡結構,省去一些不必要的審查流程,審查流程的過多勢必會導致播出的減慢,導致時效性下降。并且對于一些重大事件的發生,要全天候的使用游目來播放,并且這上面的內容并不是全天候不變的,應該是實施更新數據和實際情況,如果發生了重大變故,要果斷插播,對于整個電視臺的人員要多進行幾次緊急情況模擬演練,這樣的演練到位了,工作人員在面對突發狀況時才不會顯得手忙腳亂。
網絡的播放平臺有著高時效性和自由選擇性的特征,某些特殊的網絡播放平臺還可以有很高的互動性,但是各大網絡播放平臺有著一個缺點就是無法保證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和系統性,這些優點與缺點恰好與傳統新聞媒體播放平臺形成互補的功能,所以可以讓兩者進行合作。讓傳統新聞媒體播放平臺可以在某一個或者某幾個網絡播放平臺指定播放的位置和時間,讓網絡播放平臺可以與傳統新聞媒體播放平臺同時報道,報道的內容完全一樣,這樣的播放率讓傳統新聞媒體播放平臺與網絡播放平臺進行平分,這種屬于傳統新聞媒體播放平臺提供最官方最完整的新聞內容,各大網絡播放平臺提供播放流量,這樣的相互協作可以讓兩方都受益。傳統媒體可以借助新媒體的技術,提升自身的傳播效果和價值空間。例如,目前相當火熱的湖南衛視的芒果TV,浙江衛視的藍TV,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打造特色網站,增加了電視節目的渠道營銷。
自媒體平臺是目前最為廣大青少年們所接受的一個平臺,這一平臺包括微博,微信,知乎等等。傳統新聞媒體播放平臺可以以官方身份申請相應的賬號在賬號下與觀眾進行互動。就比如建立微信公眾號,在微信公眾號下面可以每天推送今天總結的新聞內容,使用自媒體的方式讓傳統新聞媒體播放平臺可以在年輕人中也煥發新生。例如,現今廣泛被應用的“兩微一端”,兩微一端指的是微信、微博和移動客戶端的使用,其覆蓋的范圍很廣,包括了所有的傳統媒體以及新媒體。通過這三個主流趨勢的互動平臺進行信息的發布、傳播、轉載等,對于新聞媒體的移動化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和傳播效果。中國政務新媒體的建設發展如此迅速,在中央以及各部門的大力推動下,“兩微一端”在中國政務新媒體也得到空前發展。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政務的微博賬號已經高達24 萬,政務微信賬號已逾10 萬,“兩微一端”已經成為了當今新媒體發展的新模式。
想要增加電視硬件的普及度,就必須從技術層面入手,加快技術的創新。比如有的人認為電視機太占地方,可以將電視機做薄,或者可以直接內嵌在墻上;認為有些電視機需要的另外的線路很麻煩,那就大力開發可以使用WiFi 的電視;認為電視太貴,那就降低電視的成本從而降低價格;認為電視機的用處太過于單一,那就可以增加一些電視機的功能,大力開發可以讓人和電視機進行互動的技術。如今很多的電視機已經是全面智能化,手機與電視都已經可以實時轉播,這些新型電視技術發展對于傳統新聞媒體都有很大的幫助。電視、手機、PC 等視頻接受終端的融合也不再是夢,“三屏合一”的無縫銜接已經廣泛為應用。例如,每年的央視春晚進行的電視直播和線下互動的方式,增加了節目的互動性的同時也增強了媒體的價值性;又如東方衛視與淘寶聯手合作的“魔力之城”,實現了觀眾與互聯網用戶的零距離接觸。
“互聯網+”背景下傳統新聞媒體的發展是一個自身不停進行創新的過程,不僅要創新硬件技術,還需要創新人員管理方法,創新營銷思維,但是這些創新必須都要在堅持新聞媒體的原則之上,只有這樣,才能讓發展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