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重慶廣電集團(總臺)
隨著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在信息傳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以報刊、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受到了強烈沖擊。想要在大環境中繼續迎接挑戰,就要適應現代的傳播方式,與新媒體融合,擴大電視新聞的影響力。
新媒體傳播迅速,信息與視頻通過有線或者是無線網絡傳播,網絡技術以及信息技術是現今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網絡與手機等多媒體的優勢在于快速,發布者與接收者都可以通過新媒體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信息的傳遞與接收,時效性要比電視新聞好很多。電視新聞的時效性被限制,事件發生之后,相關工作人員通過現場確認、了解事件真相,在收集到相關信息后,由專業人員進行編輯、修剪、整理等工作,一步一步繁瑣的進行,在形成報道之后,通過電視定時播出,時效性大打折扣。
現代人已經非常適應隨時隨地可以進行信息交流,通過手機網絡、電子設備隨時隨地發送、接收、編輯信息,這種碎片化的方式非常符合當今人們快速的生活節奏,給人們的生活也帶來了很多便捷。電視報道在時間與地點上都有要求,固定性顯得與當今生活不符,隨著發展電視新聞的劣勢逐漸凸顯。
新媒體對信息的處理方式有這雙向性,一方面,信息的發布者可以編輯信息,傳給大眾,另一方面,大眾可以對信息內容提出個人看法,現有評論、彈幕等形式對信息進行個人見解的發表,與此同時,也可以了解到其他讀者的看法,把所有的信息都全盤展現出來,雙方甚至是第三方都能夠全面了解到報道的有關延續信息。這種雙向的模式對新聞報道的質量提高有積極作用,編輯者可以接收到讀者的反饋,對報道的優勢與不足都有一定的了解,大眾讀者的意見是最全面的,有利于發布者自覺地提高報道質量。
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快速、時效性強的特點,讓電視新聞報道通過新媒體的方式傳播,但對于新媒體和電視的區別,在報道編輯上要加以修改,針對不同的新媒體平臺,新聞報道要做出適當的調整。首先,適應現今生活節奏,快速的生活節奏使得讀者沒有時間去閱讀大篇幅的報道,在利用新媒體傳播時,把時長的報道盡量縮短,在內容與視頻剪輯上做些調整,讓報道更加簡潔,并在手機上播放。其次,適應當前表達方式,在新聞報道中加入當前流行的話語,使大眾閱讀變得更加風趣,吸引讀者,但編輯過程中要以報道的準確性和規范性為前提,不能丟失新聞報道的骨干。再者,適應讀者閱讀,移動設備與電視相比較屏幕比例完全不一樣,為了使讀者有更好的閱讀環境,在報道編輯中盡量符合手機用戶,在字體、圖片比例、重點等地方調整合適的大小,使報道有層次感。最后,適應小屏幕觀看,主要針對視頻與圖片,圖片最好采取近景,使細節放大,而視頻則鏡頭轉換慢速,以適應手機播放。
電視與新媒體融合的同時要與新媒體合作,電視新聞在電視上播出時,可以借鑒直播的方式,對電視的內容進行直播,使用戶可以在電視和新媒體上同時觀看,保證電視報道的時效性?,F今利用新媒體獲取新聞已經是司空見慣,手機、平板電腦是新媒體設備的主角,電視新聞與新媒體融合更加吸引年輕人。首先,電視與新媒體可以同時播放新聞,考慮到現代年輕人的時間與生活,可以通過新媒體對電視新聞進行緩存與回放,隨時隨地觀看電視新聞,彌補了電視新聞固定性的缺陷,也解決了網絡不覆蓋的問題。其次,擴大電視新聞播放范圍,新媒體可以使更多的人觀看電視新聞,利用朋友圈分享等功能,讓更多的人觀看電視新聞,針對讀者感興趣的新聞,可以轉發給他人進行二次播放,使信息傳播更加快速、廣泛。
電視新聞的發展還需對原有的節目運行體制進行改良,充分利用新媒體,打造高效的信息傳播平臺。為了收集到更多的信息,可以采取美國電視臺的方法,針對一件熱門事件,使大眾把自己所知道的情況發表出來,可以采用視頻、文字、圖片等方式,保證信息來源的準確性,相關工作人員利用這些信息源進行整合,做出新聞報道,這樣既解決了個人的片面報道及收集信息的有限性,又可以使新聞的時效性增強,節省了記者去收集信息的時間。另一種可以整合資源,電視臺與新媒體之間形成一個整體,交換資源,節省時間,在發生熱門事件時可以使整體中的一家或幾家采訪現場,得到的消息在大平臺上整體分享,這樣又節約成本,把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放在新聞報道的制作上,呈現出高質量的報道。
互動性是現今媒體發展的又一大特點,所以電視新聞也要體現出互動性才能更好的發展,利用新媒體中的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其他社交軟件提高電視新聞的互動性。電視新聞可以在新媒體中建立平臺,使大眾通過新媒體對電視新聞進行評論,這樣雙向性的溝通有利于電視新聞更好的發展,及時聽取大眾的意見,更好的改良節目。
電視新聞作為一種媒體方式已經不在適應大眾,新媒體的出現更能滿足大眾的要求,為了使電視新聞更好的發展,新媒體與電視新聞相融合是現今最好的選擇,利用新媒體的各種優勢,彌補電視新聞的短處,使兩者共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