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紅 內蒙古通遼日報社蒙編部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也逐漸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影響。借助網絡進行信息傳播的新媒體,憑借傳播范圍廣、信息更新速度快等優點逐漸取代了傳統報業的地位。在這種背景之下,傳統報業如何迎接新的挑戰,成為了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問題。
新媒體主要是指借助各類新興網絡技術作為載體,與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相比較為新興的媒體傳播方式。新媒體在當今社會,尤其是年輕人一代中,無時無刻不在發揮著影響。因為很多年輕人的日常生活已經難以離開網絡,所以網絡已經取代原有的報紙,成為了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人們甚至可以通過網絡瀏覽一些免費的書籍,不再需要花錢購買報紙,這為很多人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相較于新媒體的大好發展前景,國內外許多報業公司卻陷入了發展困境。例如早在2008年,旗下擁有10 余家知名報刊讀物和多家廣播電臺的論壇公司,成為了首個在新媒體沖擊之下申請破產的報業集團。同年,《西雅圖郵訊》也停止了紙質刊物的印發業務,反而發展新媒體業務領域。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報業集團為了迎合市場發展,對企業的經營范圍進行了調整,轉換企業盈利重心。事實證明,有部分企業的確獲得了成功。所以,當下傳統報業也可以在順應新媒體的發展趨勢下,挖掘出與自身特點相適應的發展方向。
互聯網技術歷經多年的發展,其最大特點是擁有快速的信息傳播速度,用戶可以實現信息共享。人們只需點擊鼠標,就可以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信息。介于以上優點,現代人已經習慣了使用網絡新媒體作為獲取新知識的途徑,從而降低了報刊的使用率,使報刊的訂閱量大幅度減少。
隨著人們生活的頻率不斷加快,人們對于信息獲取的速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傳統報刊從收集新聞到最終成稿、發行需要經過一段漫長的過程。在當今社會,顯然這個過程耗費了大量的時間,難以滿足用戶需求。而借助網絡作為傳播載體的新媒體,則可以快速的發布信息,只需借助網絡即可完成撰稿,信息幾乎實現無時差傳遞,這個優點是傳統報業所無法趕超的。
傳統報業,從收集新聞到最后發行刊物,需要支付稿費、印刷費用以及投遞費用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花費一定的金錢。而新媒體則不同,只要借助網絡就可以隨時發布信息,無形之中節約了很多的開銷,致使其內容成本較低。[1]
生產報紙需要耗費紙張與油墨,這些都屬于消耗品,不可重復利用。長此以往,勢必會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破壞,不符合現今的環保觀念。而新媒體則不同,用戶僅需使用手機或電腦登錄相關網站或者下載APP 進行閱讀即可,幾乎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損害。同時,電子設備相較于報紙而言也更易于隨身攜帶。
傳統報紙的主要優勢在于具有可收藏性,某些知名刊物所發布的內容可讀性較高,聚集了較多的優秀寫手,以上也是許多讀者仍然堅持閱讀報刊的原因所在。所以,我們可以合理利用這些優勢,在順應時代潮流發展的情況下,做出改變,使傳統報業仍能占據一席之地。雖然新媒體的出現影響了傳統報業的發展,但是二者并非是對立關系,各自擁有優點。通過二者之間的優勢互補,可以更好的促進傳統報業的發展。首先,應當保持傳統報業的優點,報道一些具有特色和深度的新聞內容。其次,應當分清傳統報刊與新媒體閱讀人群的不同。年輕人更傾向于新媒體,而中老年人則是報刊的忠實擁護者。根據不同閱讀人群,劃分出不同的新聞內容。然后,在報紙上投放廣告時,應當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做到精準投放。[2]
文化產業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而傳統報業同樣隸屬于文化產業,應當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順應融合趨勢。謹記報刊不僅是信息的載體,也是傳播文化的媒介。報刊可在與產業相關的物流行業或電子設備等領域,尋找新的盈利點,或者也可進行跨界融合。例如,知名報刊-《生活周刊》就曾對訂閱者展開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部分人喜好藝術品,遂在報刊中開設了相關的專欄,并且還組織了線下活動,增強了用戶粘性。
受到新媒體的影響,人們的閱讀習慣已經發生了較大轉變。新媒體由于注重新聞的時效,所以要求及時進行事件報道,這就對編輯的文學造詣與臨場水平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在傳統報業與新媒體融合趨勢的影響下,由于兩種傳媒的風格不一,所以編輯要主動掌握網絡詞匯的用意和新媒體的表達風格,兼具兩種傳媒方式下編輯所應具備的能力。
報業可以借助大數據的幫助,調查讀者的興趣愛好,提高廣告的投放精準度,開啟一種以讀者為中心的新盈利模式。同時,加強線下互動。多多舉辦讀者見面會等娛樂活動,及時了解讀者的心理,報道迎合其喜好的新聞內容。主辦方還可以定期邀請一些知名人士舉辦講座,提高報紙的品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