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豐 信陽農林學院 規劃與設計學院
對高校而言,利用新媒體傳播正能量是高校立德樹人的職責所在,是新時代賦予高校的重要任務;對學生而言,正能量的有效傳播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是非觀念的重要推手。因此,本論文首先探討了高校新媒體的現狀,針對正能量在 高校新媒體傳播的意義和挑戰做了分析,其次總結高校新媒體正能量的傳播路徑,為高校新媒體正能量的高效傳播作理論支持。
國內學者對高校校園通過新媒體傳播正能量進行了探索,從某種意義上講,社會正能量傳播實際上主要承擔著意識形態教育的功能,它與思想政治教育諸多方面不謀而合。意識形態是指在階級社會中為了適應經濟基礎而樹立的法律和政治等上層建筑組成,其還包括政治、道德、藝術等,這些都直接反映了一個國家整體的思想體系。意識形態的安全保證了一個國家對于外來文化沖擊和對自我思想混亂的抵抗和調節能力。一方面,意識形態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社會關系和社會生活的變化,甚至威脅到社會結構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在面對社會環境不斷變化的過程中,意識形態理論必須通過不斷創新和調整,才能應對新的政治形勢和社會秩序,達到調解和整合社會關系的目的。高校作為國家科技和科學的匯集中心,傳播和繼承著傳統文化同時也吸收和貫通外來的文化,是國際學術交流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這過程中高校容易受到自身和外來的非主流意識形態的侵蝕。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對于意識形態的傳播,思想政治是一個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傳遞著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法律[1]。網絡正能量的傳播表達了人們對中國傳統價值觀回歸的一種期盼,對樹立正確價值觀的一種向往。有研究者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必須及時、真實、客觀,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的傳播具有一定的優勢,因此應拓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主渠道,利用新媒體平臺,傳播信息,引導輿論,應提升輿論引導力,使新媒體成為大眾輿論監督和政府輿論引導的另一個重要平臺。因為高等院校學生的年齡普遍較小,對事情的了解和分辨能力有限,容易受到輿論導向的引導,學生總體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的自我價值取向。因此高校在多媒體宣傳時,必須注重宣傳人物的選取和事件的選取。只有選擇正確合理貼近現實生活的有教育意義的正能量人物事件,才能使得輿論的走向朝著可以控制的發展勢頭,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同時,主流媒體用充滿正能量的故事引領輿論場、提升傳播力的成功探索與實踐,對于地方主流媒體如何承擔黨政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與使命具有啟示意義。
國內外關于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正能量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研究己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尤其是對新媒體技術多樣性的理解,各種新媒體技術已經開始運用在實際的思想教育中。但在具體推行方面仍停留在表面,可行性相對較為缺乏。學生對于新媒體在日常教學中的理解不夠充分,沒有把它完全當成教育功能在使用,更多的是娛樂。此外新媒體技術給高校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高校要結合實際,讓新媒體更好的引導學生思想工作和日常生活,積極面對人生。因此與時俱進地對該課題的研究就顯得尤為必要。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要求,更上時代的發展步伐,有助于理論上分析校園新媒體的育人功能,有利于豐富高校育人載體的研究,最終有利于培養綜合素質強的應用型人才。同時,還要對高校實現校園新媒體育人功能的理論基礎挖掘、作用機理的闡釋等,有利于在媒介環繞時代創新和發展高校育人的理論。
不管在任何時代,高校都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校。因此在日常的思想教育中宣傳黨的方針,堅持不懈的做到緊跟著黨的理論道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正能量的核心力量,通過各種學生喜歡的新媒體來傳播馬克思主義相關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方法,是高校值得深思和改進的地方。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內涵也在不斷發展,因此傳播途徑也需要不斷傳播,師生獲取信息的方式和信息呈現的方式決定了信息接收的質量。現有不少高校通過APP、微博、微信公眾號來推廣馬克思主義的內容,雖然傳播的方式符合當下潮流,然而純粹的理論教育不容易留下印象起到指導作用[2]。這時候學校需要結合學校的情況,對于這些理論的實踐做總結,對現實中的榜樣人物事件進行報道然后進行社會主義正能量的理論宣傳,將音頻、視頻和文字相結合更容易吸引學生群體的關注,擴大受眾群體。此外在思想政治課堂上,可以對傳統的以講授理論為主的形式進行改革,教師講解時結合新媒體的技術,以有趣新穎的方式來呈現難懂的理論。
文化是正能量的集合,也是一個國家的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的重要體現。文化的傳播和推廣也是正能量傳播的重要方式,而高校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文化傳承。傳統的以板書為主的授課方式已經無法實現高效的知識傳播,在新媒體時代下,授課方式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改革,借用微信、微博等多種互動方式來調節文化傳輸方式和課堂氛圍,網絡和線下課堂結合。還可以通過慕課等形式進行課外指導和布置課外作業,更好幫助老師了解學生在文化學習過程中容易犯錯的地方,做出教學方式和側重點的調整。
此外學??梢越栌酶鞣N平臺來做出讓學生群體喜歡的文化產品,產品的內容可以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最新的時事政治,努力創造出接受度認可度高的社會主義特色的文化作品,通過文化的力量來感染學生,陶冶情操,在提升學生自律意識的過程中營造出正能量的校園文化環境。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文化自信要求文化傳播者不停進行文化作品的創新,大學作為文化傳播的集中地,需要不停創作符合時代需求的文化作品。
凝聚思想正能量,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新媒體傳播信息如此快的時代,輿論的影響已經不是傳統輿論的范疇,新輿論覆蓋范圍廣、傳播便捷,想要完全主導控制不良輿論難度大,但是用海量的意識形態文化搶占大學生的大腦,先入為主的灌輸立德樹人的正確思想還是有可能的。新媒體下的信息是爆炸的,倘若正能量信息不是真絕大多數,那么偏激言行就會被無限制放大,讓學生內心產生不良情緒,甚至演變成為社會問題,造成社會動蕩,只有讓意識形態的信息數量占據社會新聞的絕大比例才能保證絕大多數學生不被負能量信息或者不良信息所蒙蔽。在高校新媒體傳播正能量方面,有研究者提倡將正能量內容引入高校思政教育,為高校注入新活力,并聚焦大學生正能量傳播現狀,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具體的路徑是充實主流媒體的正面信息量、發揮紅色網站的正面引導作用、開展弘揚正氣的網絡文化活動。通過各種平臺加強師生互動,充分考慮老師和學生的訴求,圍繞新媒體環境下正能量的特點和需求,發揮網絡的優勢。在學生同老師展開對話和交流時注重正面引導工作,對于有負面情緒和心理健康存在困擾的同學,一定要及時反饋,基于理性的指導。此外,對于還有困惑的同學可以進行線上和線下同時進行的交流對話,舒緩同學內心的偏激情緒,向積極正面的方向引導。
隨著新型媒體的不斷涌現,社會輿論空間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然而信息爆炸和混雜多元的輿論方向容易將心智還不夠成熟的大學生引導向錯誤的方向。高校新媒體正能量傳播對于學生日后成長中是非觀念的培養起著決定作用,本文的針對正能量有效傳播提出了合理解決方案,希望能在高校新媒體正能量傳播中有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