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沖 貴州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
自媒體時代,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自我文化影響力將直接決定整體節目的效果質量。電視節目主持人作為傳播者,代表著節目的形象,同時也展示著國家的文化形象,因此,電視節目主持人需要時時刻刻樹立文化自覺的意識,承擔起傳播文化的責任,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因此,自媒體時代電視節目主持人需結合節目的創新發展來樹立良好的文化自覺意識,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對于電視節目主持人而言,文化底蘊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主持人在具有基本的文化底蘊、人文精神才能夠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保持理性的認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道”是本質精神和靈魂相互之間碰撞帶來的體現。自媒體時代,信息量劇增,人們接受著多樣的觀點。但是,媒體行業必須要認識到各類傳統文明中所蘊含的基本精神和素質的重要性。
結合歷史的角度來看,孔子的仁學可以看作是人文精神的最集大成者。仁義,被看作是最高的道德品質,也是治國理政和百姓自居的重要衡量標準。作為大眾傳媒最重要的代表,主持人直接和大眾接觸,以仁義的思想要求自己,必然會做好社會責任感的各項要求,也會將溫潤的人文關懷以及受眾平等的傳播理念落到實處,這在新時期是十分難得的。特別是在信息時代,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追求利益,開始通過庸俗化、過度娛樂化的節目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此時,電視節目主持人就忽視了自身承擔的文化精神傳播的責任,并且在沒有經過理性思考的情況下使得電視節目產生了嚴重的行為失范的問題。
因此,電視節目主持人必須要重視這一問題,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從而達成高度的文化自覺,逐步成為具有文化底蘊的傳播者,并且不斷地提升個人的文化影響力。
電視主持人的語言的表達是文化自覺的主體展示,也是對“道”最為真實的外在表達。主持人對文化主體的自覺,也就是對文化品質的不懈追求,為整體的審美力提升和空間建立帶來實際的實踐積累。主持人是電視媒體和實際制作欄目的代表者,也是實際的表達主體,其中有聲音的表達,是最為主要的傳播途徑。主持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影響著文化精神的傳播效果。通常情況下,文化自覺意識較高的主持人語言表達準確性、生動性較高。在新媒體時代,很多主持人的專業水平堪憂,自身的表達能力、臨場應對能力有待提升,這對于自身文化影響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電視臺內部需要通過多種培訓途徑、比賽的開展來激發臺主持人的自我表達欲望。同時,高校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工作經驗、文化素養、文化自覺性都有待提升,因此,電視臺內部需要組織起多模式的演講、模擬主持、比賽等,推進各年齡級主持人重新拾取熱情,去合理表達看法,從而能夠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格物致知的精神。此外,電視節目主持人需要在文化自覺意識培養的過程中借鑒西方文化的精髓,并且將這些文化精髓與我國的文化內涵結合在一起,保持包容、自省的態度來進行自我學習,同時也進行精神文化的傳播。
自媒體時代,媒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對于媒體從業人員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電視節目主持人必須要具有良好的開拓創新精神,能夠在傳統基礎的基礎上,保持節目創新理念,弘揚創新精神。電視節目的選題、內容、形式都需要得到創新,作為電視節目主持人需要保持節目本身的創新精神,同時也應該傳遞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理念,從而加快國家創新的建設步伐。
互聯網時代,電視節目主持人需要了解時代變化的潮流,了解新時期受眾接受信息的習慣變化,但是同樣也需要保持文化自覺意識,從而能夠結合創新的意識、創新的方法來傳播文化內涵,傳播文化自覺。
電視節目主持人需要努力培養文化自覺意識,這是專業所需也是時代所需。作為主持人應努力提升自我素質,學習傳統文化,保持良好的專業素養、創新精神,從而能夠弘揚傳統文化,達到文化自信、傳播文化自覺。作為臺里的管理者也需給主持人提供好平臺,給他們以成長和進步的空間,這對于整體業務推進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