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奉娟 華中農業大學
新媒體的“新”指的是與傳統媒體相比,這種媒介形式顯現出了傳播速度快捷,傳播方式多樣及縮短空間距離等優勢。它也使得用戶與讀者的互動更加有效,更加密切,使今日之新媒體與社會的互動日益彰顯,人們可以總不出戶,便可以將信息散播到世界各地并將世界各個角落的信息盡數攬入眼底。
在新媒體時代下,新媒體語境既是一種文化,又是一種體系。這種文化可以對于改造社會意識形態產生普遍性的影響,制約著人們的認知。這種體系是不同于依賴于傳統媒介的,創新的社會傳播體系。
新聞翻譯主要涉及源語新聞、專業譯者、譯入語文本、媒介以及翻譯策略等要素。傳統意義上的新聞文本主要是文字,譯者主要是指自然人,主要通過紙質媒介進行傳播,翻譯目的是使譯入語讀者獲得原新聞信息及獲得與源語新聞讀者大致相同的信息輸入。(楊鳳軍 2012:193-196)而在新媒體時代,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新聞翻譯的內涵得到不斷拓展,其文本形態得到不斷發展,譯者主體也不斷呈現出新特點。
新媒體也使人們更加容易將碎片化的信息和內容聚合、篩選、甄別、從而產生新聞,在新媒體時代,人們可以將進行的活動作為新聞信息撰寫并在國內外傳播。新媒體的靈活性,速度和影響力優勢要求新聞翻譯同樣靈活和快速。
20世紀80年代開始,“譯者主體性”這個話題開始進入國內譯者的視野,國內譯界逐步對其進行的系統性研究。在中國知網上,以“翻譯主體”為關鍵詞,可以搜索到455 篇論文(1988-2019),而以“譯者主體性”為關鍵詞則可檢索到1120篇文章,這些論文或從“翻譯過程”、“主體間性”、或從“翻譯活動”、“創造性叛逆”等視角進行分析,國內譯者以此為主題,也寫了眾多著作,比如葛校琴的《后現代語境下的譯者主體性研究》和段峰的《文化視野下文學翻譯主體性研究》。許多博士也在論文中對此現象進行闡述分析,有賀愛軍的《譯者主體性的社會話語分析——以佛經翻譯和近代西學翻譯為闡釋中心》等。上述研究為中國翻譯主體研究體系做出了重要貢獻,開創了譯者主體性和翻譯主體研究的先河。
譯者主體性指“譯者在受到邊緣主體或外部環境及自身視域的影響制約下,為滿足譯入語文化需要在翻譯活動中表現出的一種主觀能動性,它具有自主性、能動性、目的性、創造性等特點。從中體現出一種藝術人格自覺和文化、審美創造力。”(屠國元,朱獻瓏,2003:9)。也即譯者主體性在強調譯者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同時,也受到自身視域及外部環境的制約。譯者的翻譯還受到所處的立場、譯者的表達能力及自由發揮譯者主體性的程度限制等的影響。
個人獨特的內在因素及某一特定的歷史背景會對譯者的翻譯活動造成心理定勢,從而影響其的翻譯活動。對譯者的立場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找到一個位置,并建立一個更廣泛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一般而言,具有不同文化身份的譯者將持有不同的文化立場。
在新聞爆炸的信息時代,國內國外新聞在短時間內就可達到同步內容,而由于各國的政治體制等原因的不同,使得不同國家的媒體新聞譯者擁有不同的譯者立場。
比如新華網,BBC,美聯社等媒體會對同一個新聞事件進行不同的報道,筆者通過大量研究這三個新聞媒體的語料庫發現,作為中國的官方媒體,新華網所報道的新聞始終符合中國的立場。而美聯社的官方指導方針是僅報告事實而不是表達意見,以保持客觀的獨立性和平衡性。BBC的原則是客觀,公正和全面的。其報道并不代表任何國家,甚至英國政府的立場。(韓紅紅,2013:11)可以看出,在新媒體的背景下,不同的政治和文化立場將對新聞及其翻譯產生重大影響。譯者應該注意他們在不同新聞媒體中所代表的政治立場。
譯者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新聞翻譯中譯者主觀能動性的主要體現方式。譯者的表達能力受“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兩個方面的影響。而在新媒體時代下,數字化是新媒體發展的驅動力。日新月異的新聞更新速率使得我們必須加快翻譯速度,于是,為了增加翻譯效率,一般情況下,如果譯者的母語能力較強,則會在把外語譯成母語時傾向選擇“歸化”策略;反之將母語譯成對應的外語時,則會主要采用“異化”手法。
隨著翻譯研究如火如荼地進行,譯者逐漸創造了一個新的翻譯理論研究框架。在這個框架下,我們鼓勵和支持譯者發揮主觀能動性,但是這種主體性的發揮有一定的限度,因為翻譯創作屬于再創作,對原文情景不是原封不動的照搬。所以,譯者需要考慮到更多的制約因素。
新媒體時代下,多元話語風格是新聞翻譯的文本特征,即新聞生產者和譯者出現多元化趨勢。多元譯者是新聞翻譯的主體特點。在新聞翻譯領域,新聞翻譯主要是指具有較強雙語轉換能力的專業人士。然而,新媒體文化使譯者的主體具有多樣化的特征,翻譯主體的內涵發生了新的擴展。與傳統新聞翻譯專業翻譯的概念不同,互聯網節點的任何個體都可能成為新聞的翻譯和傳播者,因為在新媒體文化環境中,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新聞作者,譯者和讀者成為了主體,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新媒體文化翻譯的多樣化,打破了傳統新聞翻譯的專業性。(謝玉紅,2018:9)
因此,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翻譯譯者多元化,使得譯者的主體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一方面要仔細斟酌,分析源語文化和原著作者,與之契合,另一方面要與譯入語文化相對應,考慮讀者的社會文化背景及語言接收能力。還要注意的一點是,任何譯者都要在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尊重社會道德準則的基礎上進行恰當的翻譯,不能單純為了娛樂效果而進行亂譯,從而對人們產生不良的文化傳播效果。
新媒體語境下,新聞翻譯呈現出傳輸速度快速化,譯者多元化,媒介多樣化等特征,由此,人類社會迎來了歷史性的變化。針對新聞語篇的特殊性及英漢兩種語言在結構和語言風格上的差別,在進行新聞翻譯時,譯者要注意所在的媒介,透徹理解源語語篇與所處政治立場,選取恰當的翻譯策略,最后做必要語言調整以有效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