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苑卉 西江日報社
社會傳播發展迅速,現如今已經步入全媒體時期,所謂全媒體,就是各媒體形態之間界限模糊,相互融合所發展出的新式傳播模式,傳統媒體以及網絡媒體均涵蓋其中[1]。傳統媒體包括電視媒體、紙質媒體以及廣播媒體等,網絡媒體則指的是微博、微信、網站和論壇等互聯網媒體。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若想做好衛生健康新聞宣傳報道就必須實現多種傳播手段的融合,吸收傳統媒體以及新式媒體中的優勢之處,創新傳播模式,唯有這樣才可能將新聞宣傳的作用充分發揮,實現全民健康素養的提高。
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了全民關注的話題,也是群眾生存之本,衛生健康相關話題均能引起較高社會關注,若出現信息滯后情況,則可能造成社會輿論的產生,甚至造成社會恐慌,因此,衛生健康新聞宣傳報道的及時有效對于緩解大眾焦慮情緒、緩解社會恐慌、提升輿論的正確引導力度有極為關鍵的作用[2]。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信息傳播的途徑迅速增多,受眾可通過多種途徑了解相關訊息。而在衛生健康問題上,相關媒體一定要保證新聞宣傳報道的及時,占據信息傳播主動權,在遵循相關傳播規律的基礎上爭取報道的及時,且保證信息的權威詳實,第一時間占據輿論主陣地,對大眾做出正確引導。此外,媒體需要邀請權威專家對健康信息進行解讀,在提升自身新聞真實性的基礎上提升對于大眾的科學健康知識普及力度,發揮媒體的正確輿論引導作用。
不僅如此,媒體必須做到對于健康新聞的及時跟進,保證信息的動態發布,讓大眾及時了解最新消息,緩解大眾因不知情造成的恐慌情緒。以甘肅媒體為例,在部分地區發生鼠疫時媒體第一時間利用互聯網進行消息發布和跟進,再邀請疾控中心專家對于預防知識進行講解,在最短時間內消除了公眾焦慮情緒。
對于衛生健康消息,媒體必須保證信息的真實、權威、準確,對于相關傷亡人數、影響范圍以及應對策略等信息一定要保證前后統一。這對新聞媒體記者提出了較高要求,必須對行業知識進行深入鉆研,在報道前對數字信息和其他細節反復核實,實現信息報道的細致準確。
對于衛生健康新聞宣傳報道,媒體人員要具備超前的策劃意識,在新聞報道之前進行議題的提前設置,以此把握輿論方向。若出現重大輿論爭議,媒體人員要早發現,探討解決措施,利用互聯網途徑或者紙媒健康板塊設置議題,主動探討輿論中心問題,嚴格避免因而難題逃避造成的社會恐慌和健康謬誤。
衛生健康相關的專業術語頗多,對于普通群眾來說較為困難,這就要求報道人員將專業術語簡單化,翻譯成通俗易懂的語言,做到群眾能理解、能記住,進而將衛生健康問題說明白、講清楚[3]。這就要求記者對于有關政策進行詳細了解,其中包括制定背景、相關依據、目標任務以及具體實施步驟和已得成效等,講清楚政策帶給群眾的實際利益,以此贏得大眾的支持和理解。
在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是新聞的接受者,也都是新聞信息的傳遞者,群眾已經不滿足于被動接受信息,而是開始參與至信息傳播過程中,互動式的信息傳播發展為常態,論壇話題討論、微博超級話題及熱搜榜、微信公眾號文章等均是代表形式[4]。衛生健康新聞宣傳報道要對此加以借鑒,創新傳播途徑,立足大眾立場,革新表達方式,使公眾獲取消息更為及時,從視覺、聽覺等多個角度打造符合大眾需求的媒體平臺,實現媒體與大眾間的良好互動[5]。衛生健康新聞媒體要積極掌握主動性,加強正確知識的科普,進而實現公眾健康素養的提升。記者在進行健康知識普及時一定要在邀請專家參與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大眾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以此贏得大眾的認可,只有平常科普工作做到位,才能保證群眾在面對重大突發衛生事件時保持泰然,堅持對公眾媒體的信任,不會輕易陷入因無知導致的恐慌。
加強衛生健康新聞宣傳對于提升大眾健康素養,推進健康社會建設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必須明確宣傳重點,加強對于大眾的健康知識教育和普及,引導其樹立起正確健康觀念,幫助培養群眾健康生活方式,唯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群眾成為健康的主人。新聞媒體要將正確衛生健康知識的傳播作為責任,積極探尋全媒體時代下的正確宣傳途徑,滿足大眾健康知識需求,提升公信力,履行社會責任,進而發揮媒體對于健康社會建立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