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甘發 永修縣廣播電視臺
在現代網絡科技不斷發展下,數字化通訊技術已經在媒體領域得到充分應用,使得媒體行業呈現出新狀態,與傳統媒體形式相比,融媒體凸顯出更加快速、便捷、高效的優勢,其大容量、實時性以及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線最終得以實現全球化新聞傳播。在媒介融合驅使下新聞相互融合,從信息源到傳播體都在發生變化,這對新聞記者綜合業務素養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本文對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的業務素養轉型升級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融媒體”主要是指多種媒體功能一體化,本質就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將傳統等媒介與新興媒介進行整合,如廣播、電視、報紙與手機、數字電視進行融合。從采集新聞到制作過程再到運營等方面,達到資源共享、相互宣傳、互利共贏的目的,就是所謂的“融媒體”[1]。
融媒體時代到來改變了傳統媒體在內容、傳播渠道、讀者范圍等方面的限制,取傳統媒介之精華,實現最大化傳播效果。
1.傳播方式多樣化。
進入互聯網時代,傳統媒介傳播方式受到了影響,使得經營業狀況不容樂觀。因此,要進行改革,發揮自身優勢,將資源進行整合,逐步走向多元化發展。從而單一傳播形式轉變為應用網絡平臺,通過文字、聲音、圖片、直播以及視頻等多種方式,滿足了讀者多渠道的接受信息需求。
2.報道內容豐富化
傳統報道在新聞內容上有著更深層的優勢,但即使文字圖片在生動、詳細真實都無法達到真實場面效果。在融媒體新聞報道中,內容實現了多維度展現,對新聞動態實時更新,多角度展現事件全貌,改變了以往被動的滯后性。
基于融媒體時代,使得新聞內容復雜,由于不受限制很多人都可以傳播和記錄。但是普通大眾缺乏專業培訓和素質教育,導致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一些虛假信息蠱惑人心,博取人們閱讀量,給媒體行業信息真實性受到了沖擊[2]。
融媒體時代對新聞時效性提出更高要求,以往媒體人的隔天獨家新聞已經不能夠滿足大眾需求。以互聯網和手機作為主要傳播方式使得信息傳播速度更快、更便捷,所以要求信息要有時效性
在融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需要具備一定政治素養。一方面是具有明確的政治方向,堅持黨性原則,要有堅定政治立場。另一方面要把握住輿論導向,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工作核心,將新聞報道進行正確引導和真實報道。無論傳統報紙還是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工作都體現著思想性,要通過新聞報道引導讀者樹立正確社會觀念,弘揚社會主義建設目標,促使人們新聞閱讀中形成積極健康思想。因此,新聞記者要在實踐工作中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強化職業精神,在融媒體時代發揮自身價值[3]。
無論新技術、新手段如何變化,內容都是新聞的核心,所以新聞記者要堅持把握新聞內容,提高新聞采集、編輯以及寫作水平,采寫更多真實、鮮明的新聞事件。首先,新聞記者要堅持新聞內容真實性、客觀性。只有具備真實性的新聞才是具有生命的。其次要對大量信息進行甄別,發現虛假、垃圾、炒作等信息,充分發揮核實和求真性,要保證真實的傳播和解讀。最后,新聞記者要提高內容準確性,把好關降低錯誤率,從根本上做好內容真實度。如“北京女青年與農村男友過年回家吃飯后分手”發布后,得到大量閱讀和轉載,引起不小的輿論,其中有很多記者進行再次編輯或者評論。而后證實是虛假新聞,這樣博取閱讀量但卻無法贏得讀者的心。
新聞記者不僅要為報紙、廣播、電視等多種媒介提供稿件,還要為融合媒體、客戶端等新興媒介供稿,不同媒介需求不同。因此,新聞記者要積極轉變思維,掌握熟練的新聞寫作能力,同時要掌握大眾心理需求,通過微信、QQ、微博、客戶端等多種方式,將新聞內容充分展現。此外,能夠通過現代化技術,將傳統文字稿件,轉化為圖書、H5 等多種閱讀形式,從圖片處理、視頻編輯、音頻制作、VR等技術,在視覺上給廣大讀者一種很強的沖擊力,滿足讀者多元化需求,加強交互感。
在現代科技不斷發展下,為新聞記者帶來優勢也賦予新要求。新聞記者要找準自身角色定位,通過新媒體平臺發揮自身專業優勢,讓新聞具有真實性、傳播性,受益于大眾,增加受眾對新聞思想傳播認可度。在工作中借助新媒體資源強化內容表達效果,提高工作時效性,滿足讀者多元化需求,促進新聞行業可持續發展,在思想上、行為上為廣大群眾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滾觀,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