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露 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三聯生活周刊》一直在強調“生活”二字,因為選題貼近生活、文字生動簡潔、人物故事鮮活,《三聯》用自帶文人氣息的風格吸引了一批讀者。由于醫療的專業要求,醫療報道以嚴肅、客觀的形式出現在媒體中。伴隨著《三聯》的轉型發展,其話語風格、版面設計都在發生改變,也在報道設計和議程設置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框架體系。
在《三聯》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學者將其進行了階段性的劃分,比較普遍的分法是將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93-2000年;第二階段:2001-2009年;第三階段:2010年至今。筆者以醫療報道為例,結合《三聯》的轉型及改版時間節點,從時間縱向上選取2000年《藥的暴力與暴利》、2009年《中醫體系中的甲型H1N1 疑題——風寒、風熱與感冒》、2018年《中國人需要什么樣的抗癌藥》三篇醫療話題封面報道作為研究對象。
標題風格:從探索質疑到引人深思。新聞標題是新聞報道的眼睛。結合2000、2009、2018年醫療封面故事欄目內的數篇報道,從標題長度來看,從簡潔凝練的短標題向表意完整的長標題轉變。從標題語氣來看,2000年標題呈現強調語氣,情感色彩較濃;2009年標題多為陳述語氣,表明事實;2018年標題中反問、疑問句增加,給讀者以想象和反思空間。從標題結構來看,從描述性標題向復合式標題逐漸轉變。總體而言,《三聯》在標題制作上越來越凸顯藝術想象力,用更清晰準確的方式形成與讀者之間的情感聯結。
內容風格:從嚴肅尖銳到“保守”厚重。在寫作風格上,2000年,《三聯》選擇的是關注度高,問題嚴重的暴利藥問題,多有反問句出現,話題嚴肅。2009年,《三聯》從中醫角度,引發對現代防疫問題的討論,實現對生命的尊重與貼近。2018年《三聯》用小人物故事來反映高價抗癌藥下的患者百態,以故事引入引人深思,人文厚重感較強。
版面風格:從夸張直觀到柔和冷靜。封面是一期刊物的門面,是讀者對期刊的第一印象。從字體視覺感受來看,2000年、2009年、2018年這三期封面中標題字號逐漸縮小,字體顏色分別為黃色、紅色、白色,逐漸變淡。從整體上來看,封面圖案從寫實逐漸向寫意變化,整體色調由暖到冷,在視覺和內容表達上從鋒利尖銳到柔和冷靜。
框架意義的低層次通過語言或符號表現出來,包括由字、詞等組合而成的修辭與風格,梵迪克將其稱為言說或論述微觀結構,比如語句句法結構及用詞技巧。結合框架理論,本章對2018年1-10月初發布的41 期刊物中出現的25 篇醫療報道進行分析,并通過典型報道案例具體分析醫療報道的結構特點,新聞話語表達與故事化表達的特色。
報道主題。框架理論研究的是媒體如何對于特定議題進行報道。統計樣本報道中,以抗癌藥為主題有10 篇報道,占到總量的40%,以流感、疫苗為主題有4 篇報道。有關“抗癌藥”的報道數量最多,能夠反映出《三聯》在并沒有停留于問題表象的呈現,而是對深受這一問題困擾的患者現狀、高價抗癌藥未來能否進醫保等問題,對不同的利益群體進行了深入專題報道。
報道框架。結合統計樣本的25 篇新聞報道,筆者將樣本報道分為三類報道框架:一是調查反思框架,著眼于醫療領域出現的亂象和亟待探討的醫療問題,占比44%;二是解釋現狀框架,著眼于醫療領域的客觀政策事實,占比24%;三是典型案例框架,著眼于醫療活動中的參與個體,占比32%。分析研究樣本發現,調查反思框架類的報道最多,《三聯》在面對醫療問題時,從多角度引發人們對醫患關系、醫療環境等方面問題思考,引導讀者思考醫療發展的未來。
報道基調。受新聞報道過程中的多種因素影響,新聞報道往往具備一定的報道基調。筆者將25 篇樣本報道基調分為:第一類:正面報道:對當下醫療政策出臺表示肯定與期待,這類報道有2 篇。第二類:負面報道:對當下醫療領域問題的批評反思,這類報道有3 篇。第三類:中立報道:通過呈現多方消息源觀點,保持對醫療事件的客觀中立立場,這類報道有20 篇。由此可見,《三聯》在報道基調上幾近理性,以求新聞事實的平衡報道,通過多重新聞來源,增加報道的可信度。
《三聯》醫療報道在內容風格、版面設計方面經歷了變遷,由鋒利嚴肅不斷向客觀冷靜、厚重飽滿轉變。當前《三聯》將作為“硬新聞”的醫療報道與自己的文化優勢結合起來,達到了“硬新聞”軟處理的效果,在理性分析和感性表達過程中實現了框架平衡與自身的獨特風格,并通過修辭手法的運用傳達出隱藏的意識形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