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敏 新疆興農網信息中心 邵偉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候中心
氣象新聞可為公眾生產生活、政府決策提供重要信息,屬于服務性新聞,氣象新聞采編就是要將短期或長期天氣趨勢告知公眾,以利于受眾能合理安排生產生活,因此氣象新聞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強,要求具體、真實,然而天氣復雜多變,尤其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極端天氣現象頻現,對于突發性天氣情況的新聞采編,受現場條件限制,工作期間會遇到許多困難。筆者總結出突發性災害天氣新聞采編工作實踐經驗和技巧,為日常工作提供參考。
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中國西北邊陲,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地形復雜,天山從中部穿過,山脈與盆地相間,盆地與高山環抱,沙漠、戈壁、盆地交錯,遠離海洋,降水稀少,氣候干燥,晝夜溫差較大,氣象災害種類繁多,暴雨、強對流、沙塵暴等突發性災害天氣給正常生產生活帶來很大影響。
氣象新聞采編工作要在災害性天氣發生時及時做出反應,因此設備也需要趨向靈活輕便,如針對突發性暴雨、洪水等惡劣性災害天氣報道中,大型機器不利于及時拍攝,而小巧便攜式攝像機反而可以抓拍到天氣瞬間。突發性災害性天氣現場往往不具備充電條件,因此需要提前在采編包內配備好鋰電池,平時要做好充電準備。應急氣象服務通常發生在雨天,所以需要攜帶麂皮、鏡頭布及防雨罩等攝像輔助物品。
筆記本需安裝EDIUS 編輯軟件,采用IEEE1394 接口進行AVI 格式視頻采集,然后按照MPEG2 格式輸出視頻,供氣象頻道使用。計算機配置決定采集視頻質量,因此計算機最好采用最新配置。所采集文件采用無壓縮AVI 格式,因此要求硬盤容量較大,讀取速度也要快。在新聞采編現場,所攜帶的筆記本需要輕薄、高配置,待機時間長的特點。
氣象新聞需要具備服務性、貼近性和知識性,尤其是突發性災害天氣新聞稿,需要適時為受眾群體進行必要提醒,體現社會服務價值和功能,因此必須要涉及到農業、交通、通信及環保等社會諸多領域,做氣象新聞時需充分考慮氣象對相關領域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對于氣象新聞來說,采編人員要充分掌握與氣象相關知識,不斷鉆研、更新,不說外行話,把簡單的氣象數據做深入淺出的解讀,把天氣最新動態用最簡單易懂、最形象話傳達給讀者和觀眾,給社會公眾相關領域專業性指導,盡量做到精辟準確、恰到好處,需要采編工作人員具有扎實氣象專業知識積累和職業道德素養作為最起碼支撐。
氣象對于民生影響大、范圍廣,因此要讓突發性災害性天氣新聞報道傳播出去,這需要各個部門共同合作和參與。如突發性暴雨會對交通、農業、通信、網絡等造成重大影響,報道的內容也就涉及社會各行業,這需要相關各部門通力合作,才能做出具有深度、可讀性強報道,使天氣新聞報道更具有權威性。
新聞內容深度反映出突發性災害天氣對社會的影響,然而部分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無論是在對問題深度及廣度拓展方面都顯得較淺薄,主要原因在于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工作壓力較大,采編工作得不到充分開展,另一方面是采編工作人員自身職業道德素質問題,工作態度懶散、松懈,不愿意為一個新聞花費過多時間和精力,甚至為單純追求新聞時效性,在采編過程中馬虎大意,將人名、時間或地點弄錯,采編工作人員自身素質不高也會導致新聞內容過于淺薄。
突發性災害天氣發生時,新聞報道不應過度集中在災后報道,同時也要添加災害預防知識,對全民普及,使全民了解防災抗災基本知識,主動加入抵御氣象災害行動中。
預警報道是應對災害性天氣的先行手段,新聞媒體在災害之初就應該及時警覺,關注并隨時報道。然而實際工作中卻忽略了預警報道重要性,使新聞這個媒介作用并沒有完全展開自身作用,以至于在此后減災救災工作中并沒有起到應有助推效果。
要培養新聞敏感的采編工作人員,加強對新聞專業知識學習總結,了解新聞根本屬性,對新聞事業抱有極大熱情,提高自己專業水平和寫作技巧,要有新聞所持角度、觀點及傾向,篩選并挖掘出更深層次新聞線索,從不同角度進行新聞報道,提升新聞整體影響力提高氣象專業知識積累和文學修養,才能采編更加完善符合民眾需求的新聞報道。同時采編工作人員還要有吃苦耐勞精神,要勇于沖在最前線,以自己實際行動發掘出及時有效新聞報道。
新疆是氣象災害多發區域,因此在進行新聞報道同時,也要加大氣象科普知識宣傳工作,通過媒體向民眾展示防災減災方法,加強民眾抵御氣象災害能力,使民眾掌握必要防災減災技能,等到突發性災害天氣出現時,能主動抵御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