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李頻
(國網池州供電公司營銷部業務專責,安徽池州247100)
首先,業擴即供電業務擴展,指發展新的電力用戶過程的相關業務,即從客戶的申請到為客戶實際供電中所有業務的總稱。業擴也可叫業擴報裝和業務擴充報裝。如當新建一個工廠時,需要申請用電,安裝配電設備及線路等,簽署用電合同等就是業擴的表現。
其次,業擴交互是指供電業擴報裝流程在營銷GIS系統與PMS系統之間的數據交互,也可稱為是SG186系統與PMS系統之間的數據交互。
其中,業擴交互流程通過改造供電方案環節、客戶空間位置拓撲關系等方式實現營銷與運檢、調控專業線上交互與貫通,將線下工作轉移到線上共同完成用戶圖形信息繪制審核、發布,有效提高圖形繪制的及時性和工作效率;通過改造營銷信息歸檔環節和變電站線路資料管理模塊等,將營銷相關檔案和設備信息推送給PMS2.0系統,充分保障系統間用戶檔案及圖形數據的一致性。
2.1.1 變電站數據
變電站在GIS平臺需要整合變電站基于GIS的定位,總容量、容量構成、負載率、已出線總數、間隔總數、負荷,通過10kW網絡轉移比率等信息。
2.1.2 線路數據
線路數據主要包括線路的長度信息,負載信息以及可靠性。長度信息包括主干線長度、架空線長度、線路總長、分支線條數、電纜長度、線路供電半徑等。GIS系統采用的是樹狀數據結構分析,由此得到線路供電半徑,然后從出現點出發,搜索可行路徑,以環網點、配電變壓器、導線末端作為線路終點,所行路途中,最長路徑為線路的供電半徑。負載信息,包括已報裝容量、線路負載率等。可靠性,包括最近故障次數、線路接線模式等數據。在客戶接入時,將對可靠性要求高的用戶優先接入。
2.1.3 其他數據
其他數據包括主要設備數據、負荷數據、地理信息。設備數據指導線臺賬信息和地點信息等。負荷數據包含配電變壓器接入線路分布信息。地理信息指地表、地形、距離等信息。
為了優化整個業擴過程,相關工作人員應先接受用戶業務報裝,并進行詳細的審核;再確定業擴報裝的范圍;判斷業擴報裝優化決策是否需要新出線,其依據為變電站的優先級;再判斷用戶業擴報裝是否需要新建電房,其主要依據為用戶報裝容量;如果通過已有數據不能確定客戶的接入方式,需要思考判斷是否需要在用戶的要求方面進行協商更改,是否需要將用戶的報裝容量進行降級;最后,進入接下來的系統流程。
設βr為傳感器節點電路模塊正常工作接收1bit數據消耗的能量,βt為節點發送1bit數據消耗的能量,節點需發送的數據包長度為n bits,下一跳節點為u,當前節點與下一跳節點的距離為diu,則節點i每發送1bit數據消耗的能量為βr+βtdiu2,每接收1bit數據消耗的能量為βr.其中βr、βt為常數[14].
PMS2.0系統是利用總部、公司的二級部署以及省級的三級應用模式形成的。其應用效果大致如下:
1)在電網資源的利用下,能夠將電網圖形、設備、電網拓撲實現一體化,促進了電網資源中心的建立。
2)對實物資產實施管理工作,能夠促進高效機制的形成。基于其他系統的不斷融合,此系統可對資產的移交、流轉管理進行管理,此期間能夠對設備分類與固定資產的關系、設備與固定資產的映射關系進行補充與完善,在源頭端,也能夠對實物資產管理中存在的要素實現聯動管理,保證延長資產的管理周期,為數據和技術提供了有力支撐。
3)根據設備周期壽命中的全部數據,能促進典型輔助決策應用。系統應用到設備時,對故障、缺陷等不良情況信息會進行全面積累與完善,促進開放擴展性應用框架的形成,保證數據挖掘模型及相關算法的有效性。其能夠從大量的數據中提取相關決策所需的數據,為設備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4)促進搶修指揮中心的積極構建,成立搶修隊伍,能夠促進配電網故障搶修組織體系的形成。
PMS2.0系統的作用十分重要,它不僅實現了標準規范化管理,還為客戶提供優質化服務。
GIS系統的投入使電網實際線路與圖紙信息得到了綜合電子平臺管理,并且通過網絡,使工作人員在電網數據的搜集整理、運用方面有了大大的便利,減少了他們的工作量;且GIS系統不僅具有文字信息,還具備圖形信息,通過此信息界面,能對相應的電力設備進行管理,對單純靠文字記錄的設備臺賬進行補充,使整個用電過程的信息資料從個體變為集體,從冗雜變得規律,從無效變得有效,更便于使用。而PMS系統是一個貫穿電網生產全過程的一體化生產管理信息平臺。GIS與PMS是2個獨立的系統,各自有著自己的數據與功能,然而2個系統的數據具有一定的聯系,為了使整個業擴更高效,需要2個系統的數據具備同時更新的時效性。即2個系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
在數據搜集前期,通過人工在PMS系統中進行相關數據的錄入,此階段包含點電網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基礎數據;隨后通過對PMS系統中的數據進行整理,再導入GIS系統中,因此,2個系統的數據在短期內應該是相同的。此過程也可看作是GIS系統將PMS系統中的與生產過程相關聯的文字信息圖形通過圖形管控功能改變為圖形數據,并進行保存,以此進行交互,同時利用PMS系統對設備臺賬數據進行維護和查找。然而電網業的發展使數據及時更新變得必要起來,因此,將無聯動性的2個系統聯系起來非常重要。從輸配電環節看有如下聯系方式:
2.3.1 輸電環節
在輸電環節中,雖然在此階段出現問題可能性較小,設備狀態的更改較小,但是,設備狀態的查詢及檢修的及時性非常必要。首先,需要相關崗位工作人員在場發現設備缺陷,并通過PMS系統的工作流程,進行相應工作票的填寫,并及時傳送簽發及審核。在此過程中發生的新設備的投入與老設備的更改,由于還未在GIS系統中進行數據更新,此時的GIS系統中的設備參數不具備真實性,在相應模型模擬過程中便會存在偏差,使最后提供的決策結果出現或大或小的損失。因此,若此環節出現了設備的更換情況,需要通過GIS系統進行及時的數據更新,即在PMS系統中收到工作票的申請并核準時,此環節的負責人應通過其PMS系統賬戶與GIS系統賬戶將數據同步。
2.3.2 配電環節
配電線路比較多,每年都會有很多新建或更改的線路,此時,為了保證系統的時效性,需要在線路更改時對GIS中的數據進行及時更新。
2.3.3 變電環節
變電環節的變電設備同輸電設備一樣,需要進行專業工作人員的檢修,并通過工作票的形式進行任務傳遞,并將過程在PMS系統上記錄,并在設備更改時進行GIS的信息同步。
GIS與PMS系統的集成主要有2種方式:(1)適用于輸送信息量小的、實時性嚴格要求的結合功能的利用企業服務終端進行的結合;(2)適用于大信息量的數據同步,實時性要求一般的結合功能的利用企業服務終端與信息中心共同進行的結合[2]。
GIS數據分為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在業擴的輸變電、配電過程中,GIS系統與PMS系統在對相應設備的管理、檢修、更新方面有相應的交互方式。以下以配電網與客戶服務為例。
2.5.1 配電網
配電網在運行過程中,需要進行相應的管控及檢修,因此,在此過程中有如下交互運用:(1)GIS系統對配電設備的基本地理信息的二維與三維記錄,此信息是通過PMS系統錄入;(2)設備管控方面,電網GIS系統能夠利用相應圖像模型來模擬直觀展示真實設備的一個運轉情況,此時將其與PMS系統結合,做到兩系統間的數據一致,真實運行情況與模型模擬一致;(3)設備檢修方面,停電時,PMS系統能夠得到具體的停電登記,而此時通過GIS系統能由其模型對此設備供電區域及停電范圍等信息進行分析,再通過圖形轉換得到一個三維停電區域及用戶量的展示;(4)PMS系統利用工作票與操作票兩票進行站內接線流程,而GIS在此過程中能將其轉化為站內接線網的圖像信息。兩系統的交互是由PMS系統得票,由網絡共享GIS圖像,又由圖像進行開票的實施,這樣提升了工作的正確性。
2.5.2 用戶服務
在用戶服務方面:(1)客戶管理方面,GIS系統對客戶的地理位置等信息進行登錄;(2)GIS系統對客戶的用電負荷、地理位置,以及此區域的電網信息進行記錄描述,并通過模型選出合適方案,由此進行接線,并有PMS記錄相關數據,并進行GIS的數據更新;(3)客戶進行報修時,由GIS系統得到用戶的位置等信息,由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實地檢修,并由PMS系統進行登記,若存在設備更換,GIS系統此時需同步進行更新。
可以發現,業擴交互主要是GIS系統與PMS系統的交互。通過GIS系統,能夠展示三維數據,并進行模型模擬,得到更簡化,更高效的方案;通過PMS系統,可以做出很多的管理決策。二者聯系起來后,可以使整個電網數據信息網更新更快地得到同步,使看到的信息更有效、更準確、更形象,以幫助工作人員更高效地做出決定。
兩系統的交互,搭建了一個具有三維數據信息的PMS系統,改善了電網的信息搜集、整理、處理等功能,做到電網的標準化、可視化、集成化、高效化等的管控。同時,二者的聯系,使共同優勢得到加強,讓整體工作更有效率,減少了業擴和生產經營的風險。其中,PMS2.0系統的建立依托于GIS平臺,實現了設備圖形和設備臺賬的一體化建模,并且其通過設備銘牌建立了設備臺賬關聯關系,實現了電網的拓撲聯通,避免了許多問題。
因此,當二者實現交互時,電網公司能實現設備資產走向精益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