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勁 鄧菲
摘要:當代信息社會,網絡技術飛速發展,手機及電腦的廣泛使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交流方式。本文首先論述了高職院校數字媒體專業的教學現狀,再對創新實踐方向進行探究。數字媒體專業是融合了計算機與藝術學的交叉學科。在新環境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職院校應該重新審視傳統教學,緊跟時代步伐。在教學創新上巧妙結合技術與藝術,讓教學多元化、具體化、實用化。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 高職院校 數字媒體
一、高職院校數字媒體專業的教學現狀
(一)課程配置不明確且課堂較為枯燥
首先,很多高職院校的數字媒體專業在課程編制的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學科課程標準,這也導致開設的專業課程并未融入專業特色。在課程配置及教學的模式上,缺少核心課程、特色課程,許多高職院校的課程分配中若除去頂崗實習、基礎公共課及畢業設計,有效的學習時間僅為一年半左右,如此短的時間內要全面掌握專業知識并靈活應用有一定難度。
其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專業針對性較為薄弱,學習內容多而不精確,理論過于復雜及缺乏實踐操作。因此,學生即使學習了本專業課程也很難掌握社會所需求的專業技能。這也難以將學生培養成數字媒體專業需求的復合型人才,降低了學生就業的競爭力。
最后,傳統教學大部分采用授受方式,較為枯燥,學生學習興趣薄弱,這也會影響教學效果。
(二)師資力量的缺乏
首先,作為21世紀的新興專業,數字媒體的教學也面臨一些問題,比如師資力量薄弱。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數字媒體專業不斷擴招,學生人數增加,但師資配備未能到位,導致該專業師資數量缺乏。其次,高職院校缺乏雙師型人才,很多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有較好的理論知識儲備和教學經驗,但缺少企業經歷,實際操作能力弱,教學過程中實戰經驗的講解不足也會影響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有些教師只是計算機或藝術設計專業轉崗而來,以至于數字媒體專業教師隊伍實踐創新、科研能力較為薄弱。
二、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數字媒體專業的創新模式
(一)明確專業目標,采用多元化創新教學方式
高職院校的數字媒體專業,在進行教學體系的建構時,必須發揮自身特色、結合社會現狀、明確培養目標、產學研合一。根據本地經濟發展需要,結合專業市場的新技術、新方向、新理念,以服務發展地域經濟文化為宗旨,定向培養具有技術能力和藝術修養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創新,例如模擬企業工作模式,展開專業實訓,讓學生體會“真實”的工作方式,并按實訓要求組成團隊收集資料、創新設計、剪輯制作等,不斷提升實踐能力。此外,高職院校也可以采用創新創業項目指導的方式,讓教師、學生共同完成,教師的實踐指導能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創業就業能力。
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融合網絡、數字、電子等全方位立體化的新媒體技術,可以達到教學創新的目的。首先,不再單純從課本上獲得知識,教師和學生在參考課本的時候,通過網絡、媒體來獲得更廣泛的信息,利用多媒體技術、VR實訓室豐富教學形式。其次,改變傳統授受模式,讓學生占主體地位,注重師生互動。而在新媒體技術下,教師和學生可以跳出課堂,教師采用啟發性教學原則,學生自主探究掌握學習內容,這種新型教學更有利于學生獨立成長。
(二)加強師資隊伍的完善,實現教學創新
為了實現教學創新,高職院校應全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尤其是具有企業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職院校教師本身就是復合型應用人才,也要具備完善的理論素養。首先,可以讓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指導、幫帶年輕教師,年輕教師定期聽課并參與學生的實訓指導。其次,學校和教師應積極與企業達成合作,去企業參觀項目,在實踐中獲得經驗。再次,學校聘請數字媒體專業的技術人才參與兼職教學。通過幫扶、企業實踐、聘請技術人才等方式實現教學創新
(三)加強實訓基地建設,開展校企合作創新模式
在高職院校開展數字媒體教學的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除了完善師資隊伍、創新教學模式,還需要具有高職院校特色的創新示范基地。例如藝術實訓室,主要用于設計素描、色彩、三大構成等藝術基礎課程實訓。攝影實訓室,學生可以借攝影設備進行攝影實訓。還有VR實訓室、計算機實驗室等,可以綜合利用不同軟件制作視頻、動畫游戲等CG藝術。
三、結語
數字媒體在當代社會潮流中,通過數字技術的加入,使得藝術所要表達的畫面通過科學技術手段展現,理性結合感性,讓藝術可以更加直觀、具體地表達出來。同時,將富有個性的設計與科學相互交融,實現技術、藝術的完美整合。
參考文獻:
[1]張再軼.新媒體時代數字媒體藝術教學模式探索[J].藝術科技,2016(01).
[2]陳黎.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教學探討[J].科教導刊,2017(07).
(作者簡介:楊勁,男,本科,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數字媒體;鄧菲,女,本科,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語教育教學)(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