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菲
明月千里寄相思,因想念奶奶,我和爸爸媽媽在這個悶熱的暑假回到了爸爸的故鄉看望年邁的奶奶。
如今,真切地走在祖籍故鄉的土地上,感受著鄉村的清爽空氣,我的心情十分愉快。故鄉的夏,正是莊稼成長之際,陽光下萬里沃野,層層疊疊的麥浪,一座座村莊掩映在濃蔭深處。古老的籬笆院,手搖的轆轤井在那東北大平原的地平線上,伴著夕陽的余暉和裊裊炊煙,處處呈現一派安詳、和諧、富裕的景象。這幅故鄉美景圖,無不是40年來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所惠及。
感慨改革開放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這變化也發生在我爸爸身上。從前,我爸爸10歲出頭,在田地里沒日沒夜地勞作,才頂半個男工的工分。炎炎的烈日下,小時候的爸爸像個男子漢一樣,用他稚嫩的肩膀,替并不富裕的奶奶家承擔著一份生活的艱辛。這次我看到了爸爸當年曾經耕耘過的土地,上面仍然是郁郁蔥蔥的莊稼,一眼望不到邊際。我現在的年齡也是爸爸當時勞作的年齡,我一下子覺得當時的爸爸十分可憐?,F在好了,全自動機械化,春耕播種除草施肥秋收,不再需要人們用雙手辛勤勞作了。這就是40年改革開放的變化。
在奶奶家一個陽光普照的清晨,我和爸爸走在青草芳香的鄉間小路,那一抹剛剛爬上地平線的絢爛朝陽,映襯著我美麗的心情。我和爸爸,走在一眼望不到頭的鄉間小路上,這景色,美不勝收,我突然想起了上一年級時背誦的《中國夢》:“始信泥土有芬芳,轉眼捏成這般模樣;你是女媧托生的精靈,你是夸父追日的夢想;讓我輕輕走過你的跟前,沐浴著你童真的目光;讓我牽手與你同行,小腳丫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啊,中國,我的夢,夢正香……”
感受祖籍故鄉的變化,最直觀的是在大家的日常吃穿住行上。我爸爸的家鄉從名不經傳的平原小村到現在隱然已經步入了現代化農村行列了,吃穿住行都有了質的飛躍,我感受最深的是農村的消費和購物實現了網絡化,任何地方都可以掃碼付費,太方便了。我本以為農村不會發展這么快,可是我現在真真實實地體會到了改革開放的紅利。奶奶家翻天覆地的變化,就說明了改革開放的政策讓農村真正地實現了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促進了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的飛速提高,從而讓奶奶家的經濟騰飛式的跨越發展。
坐在奶奶家的火炕上同奶奶閑聊,聊家長里短、聊長情思念,聊現在生活的變化,奶奶帶著一輩子也改不了的山東口音說(奶奶是戰亂年代逃荒來到了大東北),現在的好生活就是40年來改革開放的政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改變,所以才讓奶奶家現在變得更美麗。此時此刻我想起了一首歌:“我愛你碧波滾滾的南海,我愛你白雪飄飄的北國,我愛你森林無邊,我愛你群山巍峨,我愛你淙淙的小河,蕩著清波從我的夢中流過……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獻給你,我的母親我的祖國……”
(指導老師:張鳳霞)